曹繼彬

曹繼彬(1908-1984)筆名歌帆、夢兮、曹康、野僧等。1933年,在天津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所領導下的文化活動。後脫黨。

基本信息

曹繼彬(1908-1984)筆名歌帆、夢兮、曹康、野僧等。河北省靜海縣唐官屯人。1931年,在天津經劉文渠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以“文藝社”的名義在北平、天津活動。1933年,在天津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所領導下的文化活動。後脫黨。

介紹

1932年8月,結識聶耳。與聶耳經煙臺、大沾、天津一起去北平並通信數月。見聶耳1932年8月10日所記日記:“風平浪靜,三天三夜後今晚漂到大沾口。由碼頭坐無燈火車到塘沽,搭九點半夜車到天津,住旅館。一宵沒睡,寫了二十八封信。在船上遇金焰的老同學,同住一屋。”(《聶耳全集·下卷》(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5年10月北京第一版 第449頁) “一二九”以後,在北京掩護清華大學地下黨負責人劉松雲和音樂家呂驥活動,呂驥的任務,是去傅作義那裡組織一次大合唱,並宣傳愛國的音樂教育。劉松雲則領導新安旅行團,曾和南苑佟麟閣等抗日將領開一次座談會。以及由陳波兒、崔嵬等人領導的演劇隊,在燕京大學演過戲,和他們都有所接觸。
1934年春,在天津辦報,任副刊編輯。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北京競報當本市版編輯。
1938年,任《青島新民報》副刊編輯。
1939年,文藝副刊《新潮》在青島創辦,系由青島的《新民報》副刊《新生》和《大青島報》的副刊《青潮》合併而成。主要撰稿人有孟宇、伊川、歌帆等。因在日偽的黑暗統治下,為躲避敵人的耳目,除發表一些抒發愛祖國情感的作品外,也間有一些風花雪月之類的作品。至1940年春停刊。1942年初,脫離新民報。成為《大風》月刊主要撰稿人。
1942年,以歌帆的筆名在青島主編文藝刊物《華北通信》,主要撰稿人有雷妍、查顯琳等。因處在日偽黑暗統治下,有些作品採取了曲筆手法,但基本屬於進步刊物。
受山東劇團、青島劇社之邀參加《北京人》、《家》的演出。
1984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作品散見解放前各報刊。
1984年留有《病中偶感》:
1984年春節,正在病中。適逢甲子,夜不成寐,偶有
所感,爰錄之。
當列車達到了終點,
當台詞已經講完,
喘息將到了最後的極限,
生命就會接近長眠。
耳邊一個警告的聲音:
你,你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辦完,
當年的夥伴們大半倒下了,
你這個倖存者應當接班。
家鄉的山山水水和家鄉的田,
家鄉的田埂上的水牛和家鄉的炊煙,
大自然對自己無限的眷戀,
像躺在母親懷裡吸吮母乳一樣靜恬。
如果歷史能夠重演,
如果自己的經歷能夠從頭再走一遍,
錯誤的路和彎路——
當然可以避免。
時序在推移,大地在動轉,
蒼穹中生命呼喚的聲音在蕩漾迴旋,
天際閃出了萬道霞光,
是晚晴:
桑隅的晚晴在向自己召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