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白[民國時期木刻家]

曹白[民國時期木刻家]
曹白[民國時期木刻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曹白(1914-2007),江蘇省江陰人,曾用名劉平若、馮二郞。原中共中央華東局財委會辦公廳副主任(享副市長級醫療待遇)。上世紀30年代初參加左翼文化運動,魯迅逝世後,曹白是12名抬棺人之一。後參加了新四軍,在陽澄湖上創辦《大眾報》和文藝刊物《江南》,國以後一直在上海工作,1950年定為11級幹部,1994年以後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2007年4月13日逝世於上海,享年93歲。

青年木刻家曹白,原名劉平若,1907年生於江蘇武進縣。1932年春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預科。

這是一所很早就受魯迅倡導新興木刻運動影響的學校,率先以木刻打入繪畫展覽的“一八藝社”,便誕生於該校。曹白入學之後不久,便與同學郝麗春即力群和葉乃芬即代洛等發起成立了“木鈴木刻社”。學習和探索木刻藝術,推動木刻運動,並將他們自刻、自編、自印的《木鈴木刻》畫集寄給魯迅。

1933年秋,曹白進本科(大學部)學習,不料入學不到兩個月時間,因刻蘇聯文藝理論家盧那卡爾斯基頭像,而被判罪坐牢。曹白坐牢了,一同罹禍的還有“木鈴木刻社”的力群、代洛等三人。曹白出獄後到上海謀生,先後在上海新亞中學、江西職業中學和光華大學附中教授藝術勞作課,業餘仍從事木刻創作。

這期間,出於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他創作了《魯迅像》、《魯迅遇見祥林嫂》等作品。但在送到上海展出的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時,被上海市黨部檢查官將《魯迅像》抽出,不準參展。出於憤慨,曹白將抽出的《魯迅像》,連同自己因刻盧那卡爾斯基頭像而被判罪入獄的經歷寫出,一同寄給了魯迅。

不久,魯迅回信鼓勵他為光明而戰鬥下去!並在大病中,根據曹白《坐牢紀略》為基本素材,以自己的名義,撰寫了《寫於深夜裡》,交美國朋友史沫特萊女士送英文刊物《中國呼聲》第1 卷第6 期發表,並將中文原稿發表於5 月10日出版的《夜鶯》月刊第1 卷第3 期。魯迅的《寫於深夜裡》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專制統治進行了徹底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

此後,魯迅與曹白有了親密的交往。魯迅與曹白的交往頗多,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魯迅給曹白的覆信,寄書(有《二心集》、《偽自由書》、《故事新編》、《引玉集》、《死魂靈百圖》、《蘇聯版畫集》、《士敏土之圖》和《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等書)達25次,《魯迅書信集》里存有15封之多。就在魯迅連日記也中斷的“頗虞奄忽”的1936年的6 月,魯迅於病榻上,無法給朋友寫回信,但對曹白仍是有信必復,自己躺在床上無法搦管濡墨,即口授許廣平代筆。翻檢《魯迅書信集》,內中就存這樣的“代筆信”三封。這其間寄託著魯迅對於木刻青年多么殷切的希望,多么深厚的愛啊!沙飛按黃新波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曹白。

曹白是一位十分熱情的青年木刻家,快人快言,了無遮攔。當他聽說沙飛想拜謁魯迅先生,便說:“那好辦,我們常去逛內山書店就是了。魯迅先生是常去內山書店的。”沙飛鼓足勇氣,懇切地問道:“你能向先生引薦一下嗎?”“平日可以,現在不行。”“為什麼?”沙飛急切地問。“魯迅先生病著,連給我的覆信都是師母代筆的——你想想看,我們怎么好去打攪?”

沙飛沉默了。

此後,沙飛除了去上海美專上課,便是邀曹白一同去內山書店。沙飛和曹白一同去了內山書店多次,都未能見到魯迅先生。有一次曾見到木刻理論翻譯家白危。

“那翻譯《新俄美術大現》,還是1931年8 月的事吧?”曹白問白危。白危用手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點了點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