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非常典雅系列:檀香街

曹文軒非常典雅系列:檀香街

《曹文軒非常典雅系列·檀香街》為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的作品精選集。書中收入了長篇小說《大王書》、《我的兒子皮卡》的最經典篇章,以及《紅棗》、《煙》、《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等8部短篇佳作,力求將曹文軒最好的作品奉獻給孩子和葆有童心的曾經的孩子。書中還附有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妍教授傾情撰寫的導讀文章,為孩子鋪就通往曹文軒文學世界的道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純美品格,大愛情懷——曹文軒三十年創作精華,中國孩子永恆的文學珍藏。
《曹文軒非常典雅系列》,堪稱“袖珍版曹文軒兒童文學作品全集”,囊括《草房子》《青銅葵花》《根鳥》《細米》《大王書》《紅瓦》等曹文軒最具代表性作品中的精彩篇章和中短篇精華之作。
書中還附有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妍精心撰寫的作品導讀《讓更多的孩子走進曹文軒》,將引領小讀者更全面地領略曹文軒的文學魅力。

作者簡介

曹文軒,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天瓢》《青銅葵花》《大王書》《我的兒子皮卡》等。學術性著作有《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紅瓦》《草房子》《根鳥》《細米》《天瓢》《青銅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譯為英、法、德、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四十餘種,其中包括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大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圖書目錄

一河大魚向東遊
誅犬
板鬥神
野風車
檀香街
藍花
哭泣的火焰
靈龜
黑夜是把雕刻刀
草環

序言

《讓更多的孩子走進曹文軒》
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 徐妍
對於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中國孩子,對於每一個鼓勵孩子閱讀的中國家長,曹文軒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位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因作品被廣泛閱讀而受到越來越多的孩子的喜愛,甚至被他們奉為文學英雄。而他那一系列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成為孩子們心目中永恆的文學經典。那么,我們該怎樣走進這位孩子們心目中的文學英雄呢?
進入曹文軒作品的第一道門檻是:為什麼讀?
這是任何一個讀者,閱讀任何一本書時,都應該首先提出的問題。兒童讀者也不應例外。至少,兒童的監護人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單純的消遣性、功利性閱讀,是很難進入曹文軒的文學世界的。曹文軒作品固然不排斥消遣、某種目的的預期,以及娛樂化的效果,但其本質是有助於兒童身心成長和人格構建的文學讀本。
如同健康食品中含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鈣、水等多種營養元素一樣,曹文軒作品匯聚了文學豐富的營養成分:思想、美感、情感、想像力。這些成分,既確證了曹文軒作品的優秀品質,也構成了讀者“為什麼讀”的充分理由。其中,思想,是文學對人類夢想的追憶;美感,是文學對古典美學精神的接續;情感,是文學對生命和心靈的傾聽;想像力,是文學對文學本質的追尋。經由這些成分,曹文軒作品化身為油麻地、蘆花盪、鴿子、甜橙樹、水、雨、桑桑、紙月、青銅、葵花等等景物、人物和意象。曹文軒作品由此復甦了作者的童年記憶,同時也將這種記憶復活在兒童的夢想世界裡。如果兒童讀者有幸進入曹文軒的文學世界,就能夠在其中尋找到自己,或者在閱讀過程中被擊中心底本真的東西。那種幸福、戰慄的閱讀體驗,足以確證曹文軒作品中的童年與你多么貼近。譬如:桑桑與紙月的純美友誼(《草房子》)、林冰對於陶卉的懵懂愛戀(《紅瓦黑瓦》)、男孩彎橋遭遇的惡作劇(《甜橙樹》)、彈棉花男孩黑豆的誠信(《黑豆和他的弓》)、頑童皮卡的尖叫聲(《尖叫》),乃至不吃天堂草的山羊(《山羊不吃天堂草》)、不斷超越自我的羅圈腿小獵狗(《羅圈腿的小獵狗》)和那座寂寞的橋樁(《一河大魚向東遊》),都會觸動你童年時期的隱秘心事。
不過,兒童讀者大概還一時難以懂得:曹文軒作品中的營養成分,取自古典主義美學這棵漸被遺忘的參天古樹。而且,曹文軒作品這一深具古典美感的文學世界,在今天現代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包圍之下,是一個珍貴的稀缺世界。曹文軒曾提出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說法:“思想的力量不亞於美感的力量。”這一美學觀念構成了曹文軒的創作信念:回眸古典與唯美。而這種創作信念,對當下的兒童別有深意,並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兒童“為什麼讀”的深刻理由。當下的兒童,面對的是新媒體、動漫、淺閱讀等合力構成的閱讀空間,其間固然呈現了某種新的文化因素,但同時也危害了兒童成長的自然生態。曹文軒當然無法改變“童年的消失”這一似乎有著某種必然性的趨勢,但他試圖藉助他的文學世界為今天的兒童提供一個閱讀的童年。這美麗的挽留,至少可以使許多兒童不僅僅滿足於電視和電玩所帶來的略顯膚淺的快感和愉悅,而回到閱讀,回到更豐富的文字世界中來。
曹文軒作品“為什麼讀”,還有許多理由。它告訴兒童,“愛夢想的孩子是怎樣的宇宙存在啊!”它向兒童講述“不一樣”的童年,卻提醒兒童思考:美好童年中的快樂與憂傷是相通的。它對兒童讀者始終秉持負責任的誠實態度:感動於兒童的美好天性,但也並不掩飾兒童的人性弱點。它為兒童描繪風景和民俗,以期待兒童能夠感受到自然和他人的存在。
讓我們繼續進入曹文軒作品的第二道門檻:怎樣讀?
曹文軒作品將作者的童年記憶與中外文學經典的高貴傳統和稟賦融合在一起,已經為兒童讀者配製出了一個“怎樣讀”的處方:兒童讀者先傾聽曹文軒作品中的童年故事,在分享許多個“不一樣”的童年的同時,感受兒童的天性和文學的魅力。簡言之,先閱讀作者講述的故事,然後再思考故事背後的深意。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首先要有一個吸引兒童的好故事。曹文軒深諳此理,且長於此道。少年成長曆程中的各種微妙體驗,皆被他演繹為一個個令人心醉神迷的故事。《草房子》講述了一個叫桑桑的少年,天性害羞又頑皮,卻經歷了一連串刻骨銘心的變故。親情、友情、愛情、災變,乃至死亡,都成為他成長的必修課,最終,他與那輪金色的太陽一道重新誕生。《紅瓦黑瓦》中的少年主人公林冰,與桑桑的性情有幾分相像,卻在少年時期經歷了大串聯這一歷史大事件,也親歷了憂傷、快樂、憧憬、失落、疼痛等各種成長體驗。《大王書》的故事更為神奇:放羊娃茫,由於偶獲一本天書,竟從此擔負起上天賦予他的、與殘暴的統治者熄殊死較量的莊嚴使命。在《根鳥》中,以夢為馬的少年根鳥,在精神導師板金的指導下,不斷上路,經歷了命運對人性的各種考驗。感人至深的《青銅葵花》則講述了大麥地的啞孩青銅,因城市少女葵花的出現,不再畏懼苦難,最後終於發出了巨大的聲響。此外,少年九瓶頑皮劫樁,卻心懷愧疚(《月光里的九瓶》);孤兒阿雛報復人們的誤解,卻以死贖罪(《阿雛》);一位天才小號手,傾其全部培養一個資質平平的孤兒,卻最終毀滅了自己的音樂生涯(《啞號》)。曹文軒所講述的故事多以悲劇結尾,但哀而不傷。他用故事將讀者吸附進去,卻又將讀者托舉到故事之外,安放至一個精神的高地。
兒童讀者閱讀曹文軒作品,除了品味故事的樂趣,還會收穫人物帶來的精神啟示。曹文軒認同沈從文的人物塑造秘訣——“貼著人物走”,也成功地塑造了諸多讓人揮之不去的人物形象。合上曹文軒作品,桑桑、林冰、根鳥、茫、細米、青銅、葵花、彎橋等人物,會獨立於作品世界,而浮現於讀者眼前。他們或成為讀者的街坊、鄰居、同桌、玩伴;或成為讀者嚮往的對象;或存活在讀者的體內——原來他們就是讀者自己。回望童年,哪個孩子不曾擁有過像大野、林娃、雪丫(《埋在雪下的小屋》)這樣的玩伴?哪個孩子沒有擁有過類似於桑桑與紙月、林冰和陶卉、青銅和葵花的純真情誼?哪個孩子沒有像細米思念梅紋(《細米》)一樣懷戀過自己心坎里的美麗女教師?哪個孩子不曾如啞牛(《啞牛》)和灣(《紅葫蘆》)那樣受到過冰冷如霜的誤解,或者如六順(《田螺》)和馬大沛、“我”(《漁翁》)一樣犯過無心的錯誤?特別是,哪個孩子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不曾有過如根鳥(《根鳥》)和茫(《大王書》)一樣飛翔的夢想?不過,曹文軒作品中人物的功能不光是為了陪伴兒童度過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還能引導兒童體驗他們不曾體驗過的童年,譬如:苦難和生死。讀者如果細心,便會發現:曹文軒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被放置在苦難的境遇下,甚至被放置於生死的宿命中。曹文軒代表作中的人物桑桑、禿鶴、青銅、細米、明子、茫等自不必說,就連其他作品中的人物,譬如灣、小滿(《叉》)、青橋(《疲民》)等,也被拋到苦難的命運之中。這種處理方式,與當下兒童物質豐富的生活處境似乎有著不小的距離,但這恰恰是對當下兒童生活處境的必要提醒和補充。因為生活條件相對較為優裕的當下兒童,對苦難的承受力相對較弱,甚至不堪一擊。至於曹文軒作品中人物所親歷或目睹的生死考驗,雖然距離當下兒童所面對的問題相當遙遠,但“生死課”的適當配置,對於兒童而言也是必要的,可以促進兒童形成對童年和生命的珍愛意識。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說需要優質的文學語言。所以,兒童讀者在閱讀曹文軒作品時,除了咀嚼故事和人物,還應該耐心體味其具有古典美感風格的語言。事實上,曹文軒格外在意語言的質地。在早期曹文軒作品中,詩性的、富有個人語言風格的句子隨處可見:“鴨們很乾淨,潔白如雪,如雲,如羊脂。一隻只都是金紅色的蹼、淡黃色的嘴,眼睛黑得像一團墨點。”(《泥鰍》)“他從不與人說話,總是那么沉默地獨自一人走他的路。我甚至沒有聽到他咳嗽一聲。在我的記憶中,他只是一個巨大的無聲的身影。”(《板鬥神》)。景物、動物和人物,在曹文軒作品中,常常是通靈的,無不體現了曹文軒對語言高超的藝術表現水準。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曹文軒作品在語言上更內含了深厚的古典意蘊,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中少有的兼具古典韻味、境界、節奏、情調的作品。可以說,曹文軒的文學語言世界中佇立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脈古典形態作家的名字,他們是:魯迅、廢名、沈從文、蕭紅、汪曾祺。魯迅語言的精準、廢名語言的沖淡、沈從文語言的自然、蕭紅語言的樸拙、汪曾祺語言的平實,一併生成了曹文軒作品古典、唯美的語言質地。不僅如此,曹文軒的文學語言還借鑑了國外經典作家的美學風格。川端康成語言的悽美、契訶夫語言的精緻、屠格涅夫語言的詩意、托爾斯泰語言的壯闊、卡爾維諾語言的輕逸,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曹文軒作品的語言風格。在這個意義上,曹文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家,還是一位文體家。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當然要有它的魂靈。當兒童讀者感知到曹文軒作品中的快樂、憂傷、孤獨、苦難、尊嚴和夢想,也就感知到了曹文軒作品的魂靈——高貴。所以,在曹文軒作品面前,兒童讀者會禁不住產生一種下意識的願望,希望自己變得更單純、更美好,更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更屬於自己。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曹文軒的作品,不僅僅屬於兒童讀者,還屬於成人讀者;不僅僅屬於今天的兒童,還屬於未來的兒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