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棚民事

書棚民事,中國清朝時期散文家梅曾亮做的一篇文章。

原文

清 梅增亮
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盡覽其奏議[1]。其任安徽巡撫,奏準棚民開山事甚力[2]。大旨言[3]:與棚民相告訐者,皆溺於龍脈風水之說[4];至有以數百畝之山,保一棺之土。棄典禮[5],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6],於叢山峻岭、人跡不可通之地,開種旱谷以佐稻粱;人無閒民,地無遺利,於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啟事端。余覽其說而是之[7]。
及余來宣城[8],問諸鄉人[9]。皆言:未開之山,土堅石固,草樹茂密,腐葉積數年可二三寸;每天雨,從樹至葉,從葉至土石 ,歷石罅[10],滴瀝成泉。其下水也緩,又水下而土石不隨其下;水緩,故低田受之不為災,而半月不雨,高田猶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11],而以鋤犁疏其土,一雨未畢,沙石隨下,奔流注壑澗中,皆填污不可貯水,畢至窪田中乃止,及窪田竭而山田之水無繼者。是為開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無稅之傭而瘠有稅之戶也[12]。余亦聞其說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兩全也久矣!由前之說,可以息事;由後之說,可以保利。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13]。

注釋

[1]董文恪:董教曾,字益甫,諡號文恪。行狀: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字。奏議:舊時臣子給皇帝進言的文書。[2]甚力:非常盡力。[3]大旨言:奏疏主要內容說。[4]告訐(jié):揭人隱私。龍脈風水:舊時關於山水地形的迷信說法。[5]棄典禮:違反典章制度的規定。[6]攻苦茹淡:棚民搭木棚而居,從事很苦的勞動,吃很差的食物。[7]是之:即同意他的意見。[8]宣城:今安徽宣城縣。[9]問諸鄉人:問之於當地人。[10]石罅(xià):石縫。[11]童:山無草木。[12]瘠:使貧困。[13]俟:等待。習民事者:熟悉民事的人。

翻譯

我給董文恪公作傳,看過他的全部奏章。他擔任安徽巡撫時,曾經奏請準許棚民開山種莊稼,非常堅決。大意說:攻擊控告棚民的人,都迷信山脈風水一類的說法,甚至有的人家荒廢幾百畝山地來保護埋一口棺材的土地。既違反制度規定,又荒廢土地,這事是不能做的。棚民們能夠在高山峻岭、人跡不到的地方克服困難,忍飢受寒,開墾山地種旱谷,以補充糧食的不足。———沒有閒著的百姓,沒有荒蕪的土地,對國家的籌策很有好處,不應當禁止開山而引出事端。我看了他的議論,認為很對。
等我來到宣城,就這件事詢問老百姓。他們都說:沒有開墾的山,泥土堅硬,石頭牢固,叢草和樹木都很茂密,腐敗的樹葉積存幾年,約有兩三寸厚。每當下雨,雨水從樹上流到積存的樹葉里,再從樹葉里滲到泥土和石頭上,經過石頭的縫隙,一滴滴地積成泉水。那水往下流得很慢,而且水往下流,泥土沙石卻不跟著下來。水流得緩慢,所以流到下面的田地里不會造成災害;就是半個月不下雨,高處的田地還會得到澆灌。現在拿著斧頭把山砍禿,又用鋤頭和犁把泥土翻鬆,一場雨沒下完,泥沙石頭就跟著水衝下來,奔騰流到溝溪。溝溪存滿了沙石,不能蓄水,水一齊流到低田才停止;等到低田幹了,高處的田裡早就沒往下流的水了。這就是為了開墾不長莊稼的荒山而破壞了長莊稼的田地,不納稅的棚民得利,卻使納稅的農戶受到損害。我聽了也覺得他們說得很對。
唉,不能使兩方面都有利無害,長久以來就是這樣。採取前一種說法,可以平息事端;採取後一種說法,可以保護農田的利益。至於既不損失農田利益又不產生董公所擔憂的事,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辦法,所以寫下來等待那些搞農田水利的專人去考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