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嶺腳村

簡介五代吳越時,蔡氏先祖遷居處州城,因東西岩名勝,再遷曳嶺腳村繁衍生息,成為麗水一大望族。 曳嶺腳曳嶺腳村蔡氏在歷史上出了很多文官武將,榮歸故里後,他們開始在曳嶺腳村大興土木。 曳嶺腳村內的蔡氏祠堂始建於宋,重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3年),清末民國時期曾重修,其建築主體在大躍進和文革時期受到很大的更改和破壞。

簡介

五代吳越時,蔡氏先祖遷居處州城,因東西岩名勝,再遷曳嶺腳村繁衍生息,成為麗水一大望族。蔡氏非常重視教化,求學之風蔚然,英才輩出,尤其在宋代成為鼎盛時期。據《處州府志》及《宣平縣誌》記載,自北宋以來,曳嶺腳村先後出了1位狀元、13位進士,另外還有舉人12人、徵辟11人、貢生9人,因而有“進士村”的美譽。

曳嶺腳

曳嶺腳村蔡氏在歷史上出了很多文官武將,榮歸故里後,他們開始在曳嶺腳村大興土木。蓮都區文物普查隊經過普查,共發現了12處保存完好的古民居、1處宗祠、3處橋樑及古道、古墓等,這些古民居主要為明清歷史建築。
曳嶺腳村內的蔡氏祠堂始建於宋,重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3年),清末民國時期曾重修,其建築主體在大躍進和文革時期受到很大的更改和破壞。目前由蔡氏族人民間集資修繕,已投入資金80多萬元進行修繕。
“這個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有豐富的明清歷史建築遺存和優越的自然山水資源,體現了先人在村落選址、院落布局、建築構造、裝飾技巧等方面的高超水平。”蓮都區文保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個古村落,文物部門已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