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賦

《禮記》曰:“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 夫我曲阜,地為孔子故鄉,民沐聖賢遺風。 古之曲阜,光環籠罩;今之曲阜,氣象萬千。

背景資料

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總面積896平方公里,人口63萬人,文物古蹟眾多,是世界著名旅遊城市、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炎帝、少昊徙都於此。曲阜,商為奄國都,周為魯國都,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公元584年定縣名為汶陽,公元596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634年恢復曲阜建制,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曲阜縣,設立曲阜市。

作品原文

泱泱中華,煌煌傳統,尋本溯源,在我曲阜。上古之時,太昊伏羲肇人文之先,構屋廬於斯,創大庭之國⑴;炎帝神農開粒食之源,立日中市廛,啟商貿之端⑵。黃帝壽丘降生,圖騰以龍⑶;少昊以鳥紀官,圖騰以鳳⑷。龍飛鳳舞,樹起萬代華夏標誌;軒轅玄囂,奠定九州文明之基。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發軔於曲阜;二十登帝位,功德及於天下⑸。唐堯四岳招賢,集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⑹;虞舜壽丘作器,納山川林池水火濟其民⑺。至若三代,商為奄國之治,周為魯國之都。周公受封於魯,伯禽代為就國,德行正,業績彰,史稱“禮儀之邦”。逮孔子出,覽天下之勢,集先聖之道,創儒家學說,為生民立極;澤被萬世,譽滿海外,曲阜遂成東方文化發祥地,世界翹首之聖城。
夫曲阜者,終因孔子而聞名於世也。春秋之世,天下洶洶;禮崩樂壞,骨肉相殘。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遊說諸侯,收授生徒。倡導仁義學說,呼喚人性升華;主張克己復禮,重整社會秩序。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中庸至德,萬事真諦;哲思如海,博大精深;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廣納三千弟子傳播六藝,文行忠信擎托七十二賢。千秋學人仰之為聖,萬世帝王尊其為師。天宇之大,時空之闊,而中國居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斗轉星移,時過境遷,唯華夏文明巍然獨存不隳。環視當今世界:摩天大廈、高速公路、數位電視、太空旅遊、磁懸浮、網際網路……,科技空前發展。然則,戰爭陰雲、恐怖主義、環境污染、溫室效應、愛滋病、禽流感……,實臨自毀困境。諾獎獲得者巴黎宣稱⑻:回首兩千五百年,汲取孔子之智慧。如今曲阜城中,遊人如織;男女老幼,比肩接踵。杏壇側畔,國人高聲誦讀《論語》;孔子像前,外賓肅然頂禮膜拜。先聖睿思宏軌,將自我曲阜而流布全球,惠及寰宇。
夫曲阜者,地無漢穗之廣,民無滬渝之眾。然則,南攜淮海,北枕泰岳。東臨黃海之浩瀚,西抱中原之遼闊。洙泗流貫,沃野萬壟。尼嶧滴翠,回峰千重。白雲舒臥,紫霞縱橫。實乃凝天地之靈氣,聚山水之精華;往聖先賢,生於斯,家於斯,創業於斯,良有以也。《禮記》曰:“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斯城內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百餘處;孔廟、孔府、孔林,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入斯城也,歷代古蹟,應接不暇,先賢遺澤,觸目皆是。明故城牆,古稱萬仞;東西南北,城門訇開。森森孔廟,縱貫南北;松風謖謖,香菸裊裊。大成殿金碧輝煌,孔聖受祀於內;十龍柱雙龍戲珠,慶雲繚繞其間。紅纏杏壇⑼,先師講學之聲懸想在耳;綠映泮池⑽,諸生弦歌之狀默思入目。奎文閣奎星高照,藏書萬卷;御碑亭飛檐聳翠,鈎心鬥角。成化碑,贊先聖思想膏澤天下;玉虹樓,譽孔子後人紹繼箕裘⑾。於城前,則九龍跨躡,漢代墓林林總總;於城後,則九仙盤踞,孔子石傲然挺立;於城東,則尼山蜿蜒,夫子洞清氣氤氳;於城北,則石門盤鏇,《桃花扇》餘韻縈迴⑿。丘山之中,巧匠魯班留佳話;春秋廟前,至聖孔子書華章。
夫我曲阜,地為孔子故鄉,民沐聖賢遺風。人心嗤嗤,世道醇厚。沂水河畔,夫子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而今欣逢盛世,尋聖人足跡,走創新之路,勵其志,聚其力,古城面貌,日新月異。
古今文明,交相輝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築民族精神家園,國家獨以曲阜為中華文化標誌城。誠信儒雅,自強創新,曲阜精神,擲地有聲;構建和諧,修身養性,道德實踐,曲阜先行。設壇興教,孔子開先河;當今曲阜,庠序遍城鄉。和樂教育蔚成風氣,素質教育成效初顯。“至今齊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乃今日曲阜真實寫照。
重文化,整資源,興旅遊,曲阜得天獨厚;理秩序,塑形象,造品牌,招徠八方賓客。觀光游,尋根游,修學游,遊人擊轂摩肩;談《論語》,論儒學,講諸子,學界俊彥鹹集。明故城、魯故城、黃帝城,城城人氣旺盛;聖尼山、九龍山、九仙山,山山生機盎然。景區精品、文化名品、休閒新品,提升產業品位;祭孔樂舞、開城儀式、杏壇聖夢,展示古城風采。
以文見長,以文興市,經濟文化,相得益彰。國際孔子文化節,連通五洲;全球祭孔之儀式,綰結四海。先聖走出國門,聯合國設立孔子教育獎,孔子學院遍布世界各地。闕裡面貌日新⒀,京滬高鐵經過曲阜,濟曲輕軌指日開通。
古之曲阜,光環籠罩;今之曲阜,氣象萬千。泗河放歌,尼山起舞,燦爛更勝往昔,曲阜明日可期!

文章注釋

⑴太昊:太昊伏羲氏是傳說時代中最早的帝王。劉道源《通監外紀》曰:“太昊命大庭為居龍氏,造屋廬。”《左傳昭公十八年》載:“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杜注曰:“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處作庫。”
⑵炎帝:孔穎達疏曰:“先儒舊說皆雲炎帝號神農氏。”《寰宇記》曰:“曲阜,炎帝之墟。”清修《闕里志》曰:“神農祠在魯城歸德門外,今村名犁鏵店,神農試耕之所也。舊有坊曰‘粒食之源’,今廢。又神農開市處坊曰‘日中古市’,在曲阜城內城隍廟之南里許。”
⑶黃帝:《史記五帝本紀集解》曰:“帝軒氏,母曰附寶,……生黃帝於壽丘。”《曲阜縣記古蹟》曰:“宋大中祥符元年閏十月,宋真宗以始祖黃帝生於壽丘之故,下詔改曲阜縣名為仙源縣,並徙治所於壽丘。詔建景靈宮於壽丘,以奉祀黃帝。”壽丘在曲阜。
⑷少昊:《尚書正義》曰:“少昊金天氏,名摯,字青陽,一曰玄囂,己姓,黃帝之子。”據古籍記載,少昊有聖德,王天下,其立,鳳鳥適至,故以鳥紀官。
⑸顓頊:《帝王世紀》曰:“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顓頊為中國上古五帝之一,黃帝之孫。
⑹唐堯: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其號曰“堯”,史稱唐堯。在位百年,有德政,後讓位於舜。古有堯祠,在曲阜境內。
⑺虞舜:姓姚,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史記五帝本紀》曰:“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
⑻諾獎獲得者巴黎宣稱:1988年1月12日,7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形成共識,並發表宣言。
⑼杏壇:傳孔子講學的地方。
⑽泮池:魯國學宮。在今曲阜城內。
⑾玉虹樓:書齋名,孔子69代孫孔繼涑在此摹刻書法叢帖,整理歷史文獻。箕裘:《禮記學記》曰:“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後以比喻祖上的事業。
⑿九龍、九仙、尼山、石門:為曲阜境內4座名山。《桃花扇》餘韻縈迴:指《桃花扇》作者、孔子64代孫孔尚任在石門山讀書及寫作。
⒀闕里:孔子故居。濟曲:指濟南、曲阜。

作者簡介

孔令紹,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共曲阜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