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覺醒

那種“不知道”的狀態就是智慧。 只要它是箇中心,它的空間就必定永遠受限。 /317智慧和宗教生活聯繫著不可衡量的未知與已知的,就是智慧。

圖書信息

書 名: 智慧的覺
作 者: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 2010年05月
ISBN: 9787229019433
開本: 16開
定價: 39.80 元

作者簡介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是印度著名哲學家,二十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靈性導師,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他窮盡一生企圖帶領人們進入他所達到的境界,其“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進入自由的了悟領域”的思想和“要從根本改變社會,必須先改變個人意識才可以”的教誨在歐美、亞非等地產生深刻影響。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已經譯成47國語言出版。他在西方的號召力甚至勝過“聖雄”甘地。蕭伯納、赫胥黎、紀伯倫等名人對他崇拜有加。

圖書目錄

美國
第一章 不知道的狀態 與雅各布?尼德爾曼教授的兩次談話
老師的角色
那種“不知道”的狀態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在已知的領域中運作,也可以去它想去的其他地方活動。/3
內在的空間?傳統和依賴
不依賴任何東西,外在的或內在的。別依賴任何東西。這不表示連郵差也不要依賴,而是指內心不依賴。/17
第二章 思想的荒謬 紐約的三次演講
內在革命
恐懼現在,恐懼未來,恐懼死亡,恐懼未知,恐懼無法滿足,恐懼不被人愛,想要被愛——有這么多的恐懼,全都是思想機製造成的。所以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荒謬性。/33
關係
置身於這一切混亂、仇恨、毀滅、污染,置身於這些駭人聽聞的事正在橫行的世界,人類怎樣能、你和我怎樣能找到正確的關係?/45
宗教經驗和冥想
一個人要是說“我知道”,這種人其實並不知道。一個人要是說“我已經體驗了真理”,絕對不要信他。 /57
第三章 人類的掙扎 與艾倫?諾德的兩次談話
人類的掙扎
作為人類,我為什麼把我身外的世界跟我內心的世界以及我試圖了解的世界分開?我對那個世界一無所知,卻投入了孤注一擲的希望。/69
善與惡
我們一旦主張存在絕對的惡,那種主張本身就是對善的否定。善意味著完全放棄自我。因為“我”總是引起分裂。 /83
印度
第四章 聖人與箴言 與斯瓦米?凡卡特桑那達的兩次談話
古魯和尋道
古魯能驅散別人的黑暗嗎?人類為什麼要尋找神或者真相?/95
《奧義書》中的四條“mahawakyas”。
你可能登上月球,你可能走得更遠,登上金星、火星,登上所有的星球,但你永遠都會帶著自己。首先改變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不是首先——就是改變你自己。/113
第五章 心的品質 馬德拉斯的三次演講
看的藝術
要是從那個小角落往外觀望,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世界在發生什麼,你看不到絕望、焦慮、隱隱作痛的孤獨,你看不到母親的眼淚、妻子的眼淚、愛人的眼淚,看不到那些被殺害的人們的眼淚。/133
自由
要看那棵樹,你必須從憂愁、焦慮、內疚中解脫出來。要看,你必須從知識中解脫出來。自由是心的一種品質,棄世和奉獻都無法達到它。/140
神聖
你出於恐懼,出於這個傳統不變的習慣賦予了它神聖的意義,你獻身於你認為神聖的東西,聽任它擺布。但,寺廟中的塑像並不比路邊的一塊石頭更神聖。/149
第六章 活躍的當下 馬德拉斯的四次對話
衝突
這是根本問題——活得沒有衝突,卻不迷糊。拋開概念生活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159
追求快樂
我發現我在哪裡追求快樂,哪裡就一定深藏著冷漠的根源。喔!請務必看到這一點! 天堂不在快樂中,快樂中只有冷漠和痛苦。/173
時間、空間和中心
只要它是箇中心,它的空間就必定永遠受限。 所以只要存在中心,空間就必定永遠受到限制——就像一個住在監獄裡的囚徒。他有在院子裡散步的自由,但他永遠是個囚徒。/188
根本問題
現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躍的當下,永遠是活躍的,當下的。因此,如果你試圖用過去的東西即思想來了解當下的行為,那你根本不會明白。於是分裂就出現了,生活變成了衝突。/200
歐洲
第七章 不可衡量的境界 瑞士薩能的七次演講
什麼是你最高的志趣
你能認識到社會中的秩序只能由你而不是由其他人實現嗎?我們對那樣的秩序負有責任,我們有責任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思想以及生活方式來實現那樣的秩序。/217
秩序
你的心處於完全的秩序中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再進一步探究。沒有人、沒有老師、沒有古魯、沒有救世主、沒有哲學家能教給你什麼是秩序。/226
我們能了解自己嗎
你們可能會問心自由的意義是什麼。其意義就是這樣的心是沒有衝突的,這樣的心是徹底安靜平和、沒有暴力的,只有這等品質的心才能創造新的文化,新文化並不是跟舊文化爭鋒相對的,它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在其中我們不會有絲毫的衝突。/235
孤獨
那個隔絕的“我”,其本身的結構和本質就是受限的,注定會造成分別,那個“我”難道會有任何熱情?顯然沒有。它會對快樂有熱情,這跟我們在談論的熱情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結束“我”,才會有熱情。/245
思想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在不斷學習的心是沒有恐懼的,也許只有那樣的頭腦才能探究那不可衡量的境界。/254
意志的行動和徹底轉變所需的能量
要面對未知的東西,必須有最高形式的能量,有了那全然的能量,還會恐懼死亡嗎?恐懼還會繼續嗎?只有當我抗拒、選擇、運用意志時,才會害怕不存在,害怕活不了。/261
思想、智慧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我們在生態上、社會上沒有空間,我們的心也沒有空間;我們沒有空間的現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暴力。/270
第八章 智慧的種子 薩能的五次對話
意識的分裂
我現在面臨著這個事實,即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分,或者不管我採取什麼行動,都是意識內容的一部分。/283
智慧覺醒了嗎
如果舊腦子明白了它永遠無法了解自由,明白了它發現不了任何新東西,那份領悟正是智慧的種子,不是嗎?那就是智慧。/296
恐懼
對於不知道的東西,思想能獲得關於它的知識嗎?所以會有恐懼。思想試圖搞清楚未來,因為不知其內容,它就怕了。/306
恐懼、時間和意象
別再抱任何意象了!想清楚這個問題,套用到生活中,不要只是盲目接受,而是真正套用到生活中。質疑、套用並活出這個真理。然後我們就會發現,你有了一顆永不受傷的心,因為沒什麼可傷害的了。/317
智慧和宗教生活
聯繫著不可衡量的未知與已知的,就是智慧。這智慧跟佛教、跟禪、跟我或你都毫無關係,它跟權威或傳統都絕無關係。那智慧你有了嗎?/328
英國
第九章 冥想的心 布洛克伍德的兩次演講
認識思想和意象的關係
人類的心要求從內疚、痛苦、混亂和無休止的戰爭及暴力中解脫出來,而思想卻無法帶來自由。它可以編織自由的概念,但那並不是自由。/339
冥想的心和無解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衡量的世界,我們背負著那個世界,卻想進入另一個根本不可衡量的世界。冥想就是看到實然並超越它。當頭腦、身體和心靈真正安靜和諧時,也就是當頭腦、身體和心靈完全合二為一時,我們就會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348
第十章 “我”是暴力的 布洛克伍德的一次小組討論
暴力和“我”
心領悟到這個“我”就是痛苦的根源了嗎?心——如果你們想用“智慧”這個詞也可以——看到了暴力的整個版圖,看到了一切錯綜複雜,觀察到了這一切,這個心說:那就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於是現在心就問:可以無“我”地生活嗎?/361
第十一章 智慧的覺醒 與大衛?博姆教授的談話
論智慧
智慧洞察事情的謬誤。思想如果擺脫了這些謬誤,它就不再是原來的思想。然後它就開始與智慧攜手平行。/379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