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水仙

普陀水仙

普陀水仙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中國水仙優良品種之一,與福建漳州水仙齊名,為我國水仙花珍品。普陀水仙被人們用在春節期間迎賓待客,以象徵吉祥如意,節日快樂,還可以加工雕刻成各種造型,置案幾窗台廳房,被人們視為藝術珍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普陀水仙普陀水仙我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中國水仙優良品種之一,與福建漳州水仙齊名,為我國水仙花珍品。主要分布於我國東海沿岸、舟山群島的近百個島嶼,尤以普陀居多而命名,1996年被列為舟山“市花”。普陀水仙“香、色、姿、韻”四絕皆備。根據清康熙年間的定海廳志記載:沿海島嶼盛產水仙,六朝人稱呼雅蒜。花分單瓣、重瓣兩種,單瓣者又稱金盞銀台,重瓣者為玉玲瓏......”。每當暮冬初春,百花凋殘季節,一些向陽坡地,到處可見一片片的水仙,幽香陣陣,令人陶醉,給人以清俊高雅的感受,真使人留戀忘返。普陀水仙以優良的品質取得養花者的好評,雖花球不大,但花繁香濃,一球抽3-4葶普遍,5-6葶高見,12-13葶並不稀罕,且普陀水仙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要勝於漳州水仙一籌。普陀水仙以優質取勝,暢銷全國25個大城市,已成為中國水仙中的佼佼者。該品種在1998年榮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獎,在2002年榮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

普陀水仙形態特點及優良性狀

普陀水仙具有花多、色雅、花香和花期長等優點,所以也稱“觀音水仙”,普陀山、桃花島、六橫等地均有野生。據國內重要科研單位的專家鑑定,普陀水仙具有較強的抗寒性、抗病性、花量多、花期長、花香濃郁、葉綠挺拔、姿態優美。花的品種以單瓣(金盞銀台)、重瓣(玉玲瓏)為主,並有全黃色和全白色花朵的稀有品種。1986年,桃花島水仙花專業種植培養的一球形似“觀音座”水仙花,有花葶26支,共136朵花。普陀水仙易盆栽,也可水養,可賞性強,花期在元旦至春節前後。[3]“普陀水仙”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即有文字記載,它的人工載培原自桃花島,目前桃花島每年有大量商品球銷往外地。“普陀水仙”每年12月初水培種養,一直到翌年2月底。
普陀水仙原為野生,栽培歷史不長。普陀水仙具有花枝花朵多、花期長、花莖不易折斷、香氣濃郁、栽培方便、觀賞價值高等特點。普陀水仙花朵有重瓣及單瓣之分,重瓣花花冠黃白相間,上端素白,下端素黃,十分别致,稱“玉玲瓏”。單瓣花白色,中間的副冠呈杯形、黃色,稱“金盞銀台”。普陀水仙在傳統節日春節前後開花,亭亭玉立,風姿綽約,清香四溢,甚為動人,被譽為“凌波仙子”。

生境分布

普陀水仙主要分布於我國東海沿岸、舟山群島的近百個島嶼,尤以普陀居多,桃花島、六橫等地也有野生。普陀水仙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強。宜盆栽,也可水養,可賞性強,花期在元旦至春節前後。六橫鎮台門已建有浙江省最大的普陀水仙花生產基地。

美好寓意

普陀水仙剛勁軒昂,葉似碧玉,翠綠挺拔;花枝冰清玉潔,丰姿綽約,在迎風斗雪中,昂首怒放,生氣勃勃;亭亭玉立的花梗,托著剔透玲瓏、潤白似玉、色澤金黃的花蕊,芳香四溢,經久不散。普陀水仙被人們用在春節期間迎賓待客,以象徵吉祥如意,節日快樂,古人譽之為“勁節之花”以寓其毅的高貴品質。普陀水仙用於觀察,不論在庭園、花壇、花叢、岩隙水邊、室內瓶插皆很適宜,還可以加工雕刻成各種造型,置案幾窗台廳房,更為人們視為藝術珍品。

盆養管理要點

普陀水仙的盆養要點如下:

浸泡清洗

雕刻後的球莖,入清水浸泡一天,如水中含有漂白粉,應放一天后再用。浸泡時,務必使球莖浸入水中,傷口向下。浸泡一天后將粘液、殘存污泥、殘根及枯皮除淨;浸洗可防止球莖腐爛及變色。水仙球莖內流出的粘液營養豐富,易滋生細菌,或使潔白的球莖變為褐色,影響觀賞。球莖撈起後,再用清水淋洗,直至洗淨為止。為了保證根系迅速生長和防止傷口變黃,用脫脂棉或紗布蓋住球莖傷口及球莖盤,並將棉花或紗布垂入水中,以吸水供剛萌發的根吸收、生長。

上盆水養

雕刻數量較多的,可先用粗缽水養,待水仙含苞欲放時,再移至精緻的水仙盆,置於几案上;如數量不大,可直接放入精盆中水養。

放置方式

上盆放置的方式有仰置、豎置、倒置和俯置。仰置是雕刻傷口的一面朝上,根部朝向側方;豎置即正置,即葉、花向上,根部向下放置;倒置是把雕刻的水仙球莖倒過來水養,即葉向下,根部朝上放置,一定要注意用脫脂棉蓋住球莖盤和根部,並使棉花下垂盆中,以吸水養根;俯置即反置,將傷口的一面朝下,未傷的球莖一面朝上。

盆養管理

上盆後的管理十分重要,由於鱗莖經雕刻,葉、花梗、球莖均受創傷,傷口蒸發量大,而且較易感染,加上新根未長出,吸收能力極差,易於失水萎蔫,故首先應放在陰涼處2~3天,而且要經常向球莖上噴灑清水。待傷口逐漸癒合,新根長出時,應及時移至陽光充足處,以便進行光合作用,使葉色轉綠,防止徒長。水養初期必須天天換清水,水面應在傷口之下。在春節期間,以漳州地區自然氣溫環境下,如自雕刻後浸養至開花約二十三天,則前半個月每天換水一次,並噴灑清水1~2次;後半個月,每兩天換一次水。置陽光充足處,水養至開花時即可置於廳、堂或展出。此時仍應每天移出照射一定時間的陽光和經常換水。當室溫超過30℃時,易出現“啞花”現象,應予注意。

栽培技術

水仙系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形鱗莖,按其產地來源可分為漳州水仙、普陀水仙和崇明水仙3個類型。水仙花素潔淡雅、清香飄逸,素有凌波仙子之稱,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普陀水仙因其花葶和花朵多、開花時間長、香氣濃郁,不需雕刻整形而自然形成叢生狀以及耐寒性強等優點而勝於其他產地的水仙。現將普陀水仙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植前準備

圃地應選擇在陽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地段,土壤條件以疏鬆肥沃、保水力強、pH值6.0~7.0最為適宜。在高溫季節來臨前清理田間雜物,均勻噴布殺蟲劑和殺菌劑,翻耕灌水浸泡後,利用7~8月高溫殺菌消毒。通常可用50%多菌靈37.5~45.0kg/hm2殺菌,3%呋喃丹顆粒劑45~75kg/hm2殺蟲,若前作為水稻則殺蟲劑、殺菌劑均可在翻耕時隨肥料一起施入。做畦要求畦寬1.2~1.3m,畦高25~35cm,畦溝寬30cm,或種植後再開溝。

2種球選擇與處理

種球的球莖要選擇金黃、光亮、結實、鱗莖盤小而完整、脫落層少、根原基齊全、不殘缺腐爛、無病害為宜。種球在栽種前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各500g對水350kg,浸泡30min,或用福馬林120倍液浸泡3.5h;種植商品球的種球應在種植前割去主球莖兩側的小側芽。

3栽植

以每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栽植為宜,其中9月20日至10月5日為栽植的最佳時期,10月20日後不宜種植。一是芽子的栽植。芽子栽植密度為22.5~30.0萬個/hm2,最小的芽子球可用撒播的方法,稍大一些的可採取15cm×15cm點播方法,播種時球莖不受方向限制。二是占子的栽植。密度控制在15萬個/hm2,以25cm×20cm距離點播。三是種子球的栽植。密度控制在7.5~9.0萬個/hm2,以40cm×30cm距離種植。種子球在下種前應預先進行閹割,種植時注意按閹割方向一致擺放。

4肥水管理

在種植前15d,對土壤精耕細作,施過磷酸鈣750kg/hm2、複合肥1500kg/hm2、腐熟欄肥4.5~6.0t/hm2,或腐熟餅肥3.00~3.75t/hm2,芽子球、占子球種植可適當減量。追肥以施標氮375~525kg/hm2為宜,栽種後每隔15d施肥1次,每次施75kg/hm2;施鉀肥600kg/hm2,分別在11月和翌年1月各施300kg/hm2。3月後不再施肥。
種球種植後及時引水溝灌,使畦面濕潤,並隨時排灌,特別應注意齊苗時,12月下旬抽薹開花期和2~4月鱗莖膨大期要確保土壤濕潤,穀雨前後保持土壤乾燥,直至採收。發現雜草及時拔除,無需中耕鬆土,切忌踩踏畦面。開花季節及時摘除花葶。

5剝芽與摘花

閹割鱗莖球時,如有未除盡的側芽萌發,應及早進行1~2次剝芽工作。田間種植的水仙12月下旬至翌年3月開花,為使養分集中到鱗莖球的生長上,應予摘花,為充分利用花材,在莖伸長至20cm時可剪作切花出售。
6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蟲害有水仙大褐斑病、水仙基腐病、水仙線蟲病等。與水稻輪作是防病的最佳技術措施,儘量避免連作,連作最多不能超過3年[5,6]。此外,採用必要的藥劑防治,如在高溫季節施入殺蟲劑翻耕、藥水浸泡進行土壤消毒,栽種前進行藥劑浸種預防水仙基腐病、水仙線蟲病等,3~5月水仙大褐斑病發病時採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等防治。

7採收貯藏

一般商品球採收最佳時間是6月上旬,在水仙葉基本自然枯萎時,趁晴朗天氣採挖,同時用泥封住鱗球盤;種球採收時間以5月上旬水仙葉剛開始變黃時採挖為宜。貯藏方法是將球莖攤放在貯藏室內,貯藏室要求寬敞、通風透氣,貯藏期的室溫以25~30℃為宜。球莖攤放時要求分級並離開地面分層攤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