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可預測論

普遍可預測論(Universal predictability)
什麼是普遍可預測論?
普遍可預測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預測的。這種今天聽來很幼稚的觀點不久前卻被科學家們奉為真理。他們相信,只要有足夠強大的計算設備和充分的數據, 就能對一切事物進行預測。
[編輯]普遍可預測論發展分析
本世紀60年代,計算機主機的出現將計算的準確程度提高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這既為美國和前蘇聯的航天計畫鋪平了道路,也使普遍可預測論盛行一時
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能夠精確算出將火箭送入預定軌道甚至到達月球所需的推力。這一事實使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確信:只要能夠收集到足夠的信息並運用正確的物理原理,未來的一切都是可知的。在某種程度上,早期計算機令人難以置信的數據處理能力是這種普遍可預測思想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計算機強大的功能,一些科學家開始相信:早晚有一天,他們能夠消除所有決策中的不確定成分,用計算機決策淘汰人類決策。如果所有決策都由計算機來制定,就不會再犯錯誤了。
然而到80年代,科學界逐漸認識到,有些事物根本無法預測。天氣就是一個例子。人類曾花費大量精力,試圖作出準確的長期天氣預報,結果卻是一敗塗地。
在走了很多彎路之後,科學家們提出一種新觀點,即,與人類或自然有關的任何中長期活動本身都是不可預測的。這成為混沌理論的基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