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尼式噴發

普林尼式噴發

普林尼式噴發的岩漿粘度大、爆發強烈,噴出物以流紋質與粗面質浮岩、火山灰為主,分布較廣,伴有少量熔岩流或火山灰流。這種火山噴發過程常為:清除火山通道-岩漿泡沫化-猛烈爆發出浮岩及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墜入及堵塞火山通道。1980年5月18日美國聖海倫斯火山爆發也是普林尼式,爆發時形成熱液-岩漿爆炸。

普林尼式噴發(Plinian eruption)
岩漿粘度大、爆發強烈,火山碎屑物常達90%以上,其中圍岩碎屑占10%-25%,噴出物以流紋質與粗面質浮岩、火山灰為主,分布較廣,伴有少量熔岩流或火山灰流。由於爆發強烈及岩漿物質大量拋出,常形成錐頂崩塌的破火山口。這種火山噴發過程常為:清除火山通道-岩漿泡沫化-猛烈爆發出浮岩及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墜入及堵塞火山通道,如此反覆作用,形成複雜的火山機構。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是典型的普林尼式噴發,伴隨噴發大規模降落浮石、火山渣和火山灰。噴出的火山渣順風降落,離火山口13km的龐貝城,為平均7m 厚的浮石層所掩埋。日本1783年的淺間火山活動也同樣降下浮石層,大噴發中同時有火山碎屑流和熔岩流的噴出。1980年5月18日美國聖海倫斯火山爆發也是普林尼式,爆發時形成熱液-岩漿爆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