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市南園村

因聚居地建於園地上,村民搭寮而居,故名寮園。 1940年,村里辦起了南園公學,村遂依校名改作今名。 村莊建築聚星堂陳氏祖祠“聚星堂”位於今後寮陳寨內。

村莊簡介

南園村,位於練江幹流流沙段西北岸,隸屬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北街道。包括南園、何厝、余厝和後寮4個自然村,以村委會駐地命名。南園自然村原名寮園。元至正三年(1343),有陳、林、黃3姓居民於此定居。明成化年間(1465~1487),又有許、何、余、馬、周等姓居民遷入。因聚居地建於園地上,村民搭寮而居,故名寮園。1940年,村里辦起了南園公學,村遂依校名改作今名。何厝和余厝兩村屬革命老區。1923年,村民何石在普寧開展農民運動,於1925年2月在村里成立了普寧農民協會、赤衛隊、大刀隊等農民組織,開展對敵鬥爭。彭湃曾親臨指導革命工作。1927~1928年,何厝村遭國民黨反動派3次洗劫,燒毀祠堂3座,房屋35間,被殺害農民協會會員10餘人。聚落呈混合狀分布,舊建築部分為三合土結構平房,新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有集體企業20多家,民營企業20多家。普寧市區環市北路、南華路、南平路、新河西路和赤華路穿過村境。

村莊建築

聚星堂

陳氏祖祠“聚星堂”位於今後寮陳寨內。始建於清嘉慶戊午年(公元1798年)。由十世祖衷宇、衷振公卜建。逾清、民國兩代,祖祠已破舊不堪,裔孫曾多次修葺。歷經風雨洗禮,祖祠又漸見褪色。甲申歲(公元2004年),由族賢鎮藩為首的12人修建理事會發動重修。梓里裔孫,不忘懷德報本之心,捐資修祠,於同年夏曆四月開工重修,並於祖祠東北側建“福利堂”,於夏曆十一月全程竣工。今祖祠煥然一新,美輪美奐。
祠坐東北向西南,分為兩進二伙巷,正抱印亭建,以杉木、石柱、磚瓦結構,集嵌瓷、泥塑、木雕、石刻於一體,充分體現了潮汕民間藝術功力。縱觀祠宇之建築,結構肅穆莊嚴。屋架疊斗,雕樑畫棟。屋脊檐間的泥塑木雕,有披甲橫戈的武士,有展翅欲飛的珍禽,有生猛勇武的瑞獸,有翠綠欲滴的蔬菜,栩栩如生,形象傳神;壁畫以潮州戲文故事為內容;再以綠瓷白磚為外飾,更為典雅美觀。
祠堂正門匾額石刻“陳氏祖祠”,背面書祖祠序文,兩旁書“積厚”、“流芳”,背面兩旁書“光前”、“裕後”。大門有石鼓一對,相朝側立。祠堂主堂懸掛木匾“聚星堂”,設定三座床位。正中供奉宋始祖福建莆田正堂通直公神位。右祀福德老爺和先祖帶來後寮陳懇祀的香火“七聖夫人”。祖祠左側厝包內建有灶台,右側厝包內牆鑲嵌祖祠復修序文。相傳祖祠外早年豎有旗桿夾,祖祠內掛有官匾,擺有文武鑼鼓,後因滄桑變故,已散逸難尋。

聚星堂記事

“聚星堂”理事諸公維護族傳產業,堅持春冬兩祀。公社化時期,祠堂曾被南園鄉政府借用,香火停祀。後又歸還,族老理事繼續堅持奉祀,每年以農曆二月十五日、冬至二日祭祀。至一九九六年下半年,“七聖夫人”再顯神靈,擇定農曆十月廿五日登殿設神壇祭拜。農曆甲申年(2004年)十一月初八日復修竣工入祠,本鄉裔孫以及來自大林、新寮、塔豐等地裔親和西門陳氏宗親都前來虔誠奉拜,盛況空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