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人民醫院

普寧人民醫院

普寧市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普寧人民醫院)創建於1950年,是廣東省縣域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現有員工740名,設定病床650張。它是普寧市一家規模最大、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在粵東地區享有較高聲譽。

基本信息

概況

普寧市人民醫院創辦於1950年,現有員工740名,設定病床650張,是普寧市一家規模最大、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等功能為一
普寧人民醫院普寧人民醫院
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在粵東地區享有較高聲譽。近幾年來,醫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不斷培育員工 “人民醫院為人民”的宗旨意識和“忠實於科學,服務於健康”的醫院精神,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學科建設、設施建設、醫德醫風建設取得顯著成績。醫院多次被廣東省委、省政府、省衛生廳、揭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元、文明視窗,院長陳陽生先生2007年被國家衛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

普寧市人民醫院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醫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準確定位醫院,堅持醫院的公益性。以向人民民眾提供優質、安全、廉價、便利的基本醫療服務為辦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老百姓看得起病、治得好病。在滿足民眾基本醫療服務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

基礎設施

醫院自籌資金10500萬元,建設高16層、建築面積24800平方米的住院樓,並於2005年8月投入使用,使醫院病床從350張擴容為650張,緩解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目前,投資2600萬元、建築面積10800平方米的傳染科樓和醫技樓即將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改善病人的診療條件。堅持人文關懷,為病人提供溫馨、整潔、便利的就診就醫環境。住院樓、門診樓均配套中央空調、彩色電視、背景音樂;住院部病房配套高檔多功能病床和獨立衛生間、陽台;門診部最佳化診病流程,導診導醫小姐提供熱情諮詢和導引,專業保潔公司提供高水平的衛生保潔和運送服務等,讓病人在寬敞、明亮、整潔的環境中和關愛、熱情、便利的服務中感受人文關懷的溫馨。

特色科室

醫院設定有內、外、婦、兒、傳染等30個配套齊全的專業科室和功能完善的門診科室,配套有從美、英、德、日等國家引進的先進設備300多台套服務病人。醫院開展的全髖關節置換術、胰頭癌根治術、腹腔鏡手術、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準分子雷射治療近視眼等項目居揭陽市先進水平。醫院有12項科研成果通過評審鑑定,其中有4項成果評為國內領先、國內先進,被揭陽市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二是堅持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基本設施建設。四是堅持務實開展醫德醫風建設,樹立文明服務新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建設和諧醫患關係,病人滿意度和社會公信力不斷提高。

成果

由於普寧市人民醫院堅持以人為本,真情服務病人,在人民民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到院就診就醫的病人不斷增多,與2002年相比,2007年收治住院病人24539人,增長88.1%(下同),開展住院手術6867例,增長123%,門、急診診病39.9萬人次,增長83%,醫療業務收入16322萬元,增長137%,醫療業務總量和醫療業務收入占普寧市的44%,為普寧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5日:普寧縣人民政府建立“普寧縣人民衛生院”,院址借用流沙白沙隴村-“四點金”民居“造德局”。

1950年5月:“普寧縣人民衛生院”改稱“普寧縣人民政府衛生院”。

1954年3月:衛生院遷至現院址。

1955年6月:“普寧縣人民政府衛生院”改稱“普寧縣衛生院”。

1956年5月:普寧縣衛生院拆出公共衛生組成立縣防疫站,縣衛生院從三區醫師聯合診所吸收部分醫務人員,改稱“普寧縣人民醫院”。

1958年12月至1961年3月:普寧、惠來合縣期間,“普寧縣人民醫院”稱“普寧縣第一人民醫院”。

1968年4月26日:縣人民醫院被改組,成立縣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至11月被撤銷。醫院同保健院、中醫院、防疫站、藥品公司等單位合併,改稱“普寧縣健康服務站”,由革委會領導。

1969年11月:恢復縣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

1978年9月30日:“普寧縣第一人民醫院”復稱“普寧縣人民醫院”,並於1979年10月拆出以前合併的保健院、中醫院、防疫站、藥品公司等單位。

1993年4月6日:普寧撤縣設市,“普寧縣人民醫院”易名“普寧市人民醫院”。

醫院地址

普寧市流沙大道東30號

公交線路

途經人民醫院的公交線路共17條:
1路(石牌線)、1路(大池線)、市區1路、5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4路、168路、567路、577路、(潮南至普寧)市際班車、高鐵站專線、揭陽至普寧(萬成客運)班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