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集:霜韌詩詞

晨雨集:霜韌詩詞

《晨雨》之體例,獨具創新性,融題解、自釋、自評於一體。此體式之作,當代並非或缺,但皆系後學者為之。從作者角度,為己之作品作題解、自釋、自評者,前無古人也。此體例之產生,有其時代性。 由張軍編著的《晨雨集》主要內容為雜古·漁潮歌,五古·賣花女,準五律·悲風,準五律·悲塵,準五律·悲蜂,準五律·悲槳,準五律·悲馬,準五律·悲煤,準五律·悲燭,令詞·菩薩蠻(漫山獻盡桃花韻),令詞·菩薩蠻(小園雨後生春色),令詞·菩薩蠻(風晴偶步湖堤上),令詞·憶秦娥(無可救),令詞·憶秦娥(長相憶)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相思獨上江樓,水悠悠。雲外一聲孤雁夕陽愁。
紅箋淚,難相寄,至今休。滿淚芳菲無語墜長洲。
一位中學偏科、大學退學的80後國學才子的詩詞人生記程。
由張軍編著的《晨雨集》用最精美的語言反映應試教育體制下偏科學生的苦難與追求,諸體兼備,格律精嚴,自作題解、注釋、評論、獨具創新性。

作者簡介

張軍,筆名霜韌,號鳳仙居士,浙江蕭山人,1987年出生於一普通農村家庭。國小時即好書籍,自習詩詞古文。上中學後,於課業之餘,亦不廢百家之學。高二時,開始舊體詩創作,後日臻精善。功課上,文理兼善,成績優異,但偏科嚴重,英語一竅不通。高中就讀於蕭山十中。2006年考入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並於大二第一學期末退學。退學後,自修國學,居家創作。

圖書目錄


自序
雜古·漁潮歌
五古·賣花女
準五律·悲風
準五律·悲塵
準五律·悲蜂
準五律·悲槳
準五律·悲馬
準五律·悲煤
準五律·悲燭
令詞·菩薩蠻(漫山獻盡桃花韻)
令詞·菩薩蠻(小園雨後生春色)
令詞·菩薩蠻(風晴偶步湖堤上)
令詞·憶秦娥(無可救)
令詞·憶秦娥(長相憶)
令詞·採桑子(恍惚昨夢鶯來去)
令詞·採桑子(玉燭灑盡相思淚)
令詞·清平樂(流雲飛雁)
五律·平湖感懷
令詞·憶王孫(東風昨染映山紅)
令詞·調笑令(孤雁)
令詞·調笑令(分數)
五絕·風定
令詞·菩薩蠻(五千里滾黃河水)
五絕·高中
令詞·唐多令(連日雨濛濛)
令詞·菩薩蠻(秋風不念凋切)
令詞·山花子(兩齣新山染碧雲)
七律·秋晚思麗麗
令詞·更漏子(杏花亭)
令詞·南柯子(細柳追風舞)
五排·贈冉老師二十二韻
五律·仲春懷祥子
七絕·題長平公主
七絕·思姊獨斟
七律·豬頌
五排·孟夏思阿玲十二韻
令詞·清平樂(伊人何在)
七絕·火車坐感
令詞·鷓鴣天(夢繞魂縈已覺常)
七律·重陽
七律·贈琛兄
慢詞·滿江紅(千古雄心)
令詞·鷓鴣天(山野霜凋草木稀)
五律·救災
令詞·菩薩蠻(柔風細撫亭前柳)
散曲·天淨沙(鴛鴦交戲波輕)
拗體七律·伏日書懷
五古·今夜
五律·冬日懷祥子
令詞·調笑令(明月)
五絕·吟泮
五絕·茶山
五絕·遙懷
七絕·組詩·戲作大學舍友五絕句
五絕·春郊
五律·初春懷祥子
雜古·寄派斯徐母二老師與諸學友]Dg
五絕·田間口占
令詞·採桑子(無言叉步江獨)
七絕·重步里秀
七律·深秋寄大連之高烈
五律·獨眺
準五律·幽居
五律·大雪
六絕·春來
七絕·再題里秀
五古·上外祖墳
令詞·玉樓春(鄰家有女淑貞秀)
令詞·相見歡(相思獨上江樓)
令詞·憶秦娥(煙漠漠)
令詞·蝶戀花(容色懨懨肢細細)
準五律·悶
六絕·清明山行
令詞·相見歡(瑤箏哀盪西樓)
五古·感悲
五律·三月甘五對星空
雜古·赴合州火車上作
六絕·送別楊欣
六絕·重來合州對嘉陵江
六絕·組詩擬送廖義琨、劉鑫牛立超二首
六絕·登台州八角亭
五古·登淨水寺雙塔
令詞·菩薩蠻(天河不轉巴山靜)
六絕·晚山
六絕·贈黃露
五律·麒麟洞
五律·游紅楓湖值雨
慢詞·花犯(粉眉低)
準五律·悲窪
準五律·悲車
準五律·悲鯉
準五律·悲象
準五律·悲蜣
令詞·菩薩蠻(高台雁去霜風起)
五律·等車
後敘

文摘

漁潮歌
題解
此詩作於2004年,具體創作日期已不可知,但憑印象,這是保留下來的
詩歌中最早的一首。上高二後,我開始自娛式地嘗試詩詞創作,但整個高二
我所作的詩歌,數量上極為有限,且當時尚處起步階段,談不上經驗認識,
因此詩歌質量也很是低下。此詩作於初嘗階段,論藝術自欠圓潤成熟,但寫
得粗獷放蕩,很有豪情壯氣,相較後期詩歌,倒似並無愧色。“漁潮歌”,
當時根據內容,隨便擬定的一個題目,這裡可以把它視為一個樂府題。
蒼天斜陽,風華月茂。
浪滔雲霄,船在海角路迢迢。
攀欄桿,把酒杯,情爽心暢,仰天一笑。
前途無量,睜眼一片白茫茫,舉事看今朝。
萬惡有難,四方無阻,豪情共火燒。
天不喊老,地不叫荒,世間處處樂逍遙。
自釋
蒼天斜陽,風華月茂——天是青蒼色的,太陽已快要落山了,風華美而
有光彩,月亮從東邊升起,顯得十分姣好。這開頭兩句先是對所處的背景環
境作了描繪,寫景全從大處落筆。“風華”的“華”是光彩、光輝的意思,
說風有光輝顏色,是特定環境下的特定感受。因為當時太陽快要落山了,人
在船上,看到的是大海的波濤;風擊起浪花,而浪花在夕陽映射下,自會粼
粼有光,這樣給人的感覺就仿佛是看到風有光輝、有顏色了。“月茂”的“
茂”是美好、完美的意思,這裡形容初升的月亮看上去非常可愛。
浪滔雲霄,船在海角路迢迢——大海波濤洶湧,浪花直衝到了雲霄;在
這茫茫大海中,有一隻船在航行著,它前面的路還很遙遠。這兩句鏡頭攝到
了海,攝到了船。“浪滔”句有誇張成分,描繪出了海浪的洶湧氣勢;“迢
迢”,遙遠的樣子,“路迢迢’’是說船要航行的路程還很長,此外也有人
生之路漫長、遙遠的寓意。
攀欄桿,把酒杯,情爽心暢,仰天一笑——船上有個船員一手抓著欄桿
,一手拿著酒杯,心情爽快,意氣風發,正對著天空豪邁一笑。“攀”,手
拉、抓住。這幾句寫船上主人公的舉止風貌。
前途無量,睜眼一片白茫茫,舉事看今朝一前面要航行的路真是寬廣遼
闊,睜眼看看,這海天接壤處那是一片白茫茫啊,可見所有的事情都須從今
天開始。因為是在大海中,前面又提到‘‘路迢迢”,也就是前面的路很遙
遠,所以這裡寫到了“前途無量”,“前途無量,,既有現實的層面,也有
理想的層面,說是未來的前途、光景不可限量。“白茫茫”三字形容眼前所
見,似乎不太恰當,傍晚的海面,看到的可以是金藍色,但不會是白色;當
然“白茫茫”有一層寓意,那就是未來是一片空白的,需要我們去創造、去
填充,就這一點,用“白茫茫,,是合理的。“舉”,全、所有,“舉事”
也就是所有的事,“舉事看今朝”指所有的事情都要看今天,從今天開始。
萬惡有難,四方無阻,豪情共火燒——船航行在海上,是存在許多兇險
的,但那主人公認為,這些兇險實在算不了什麼;恰恰相反,在他眼裡,船
在海上,那是四面八方都通達無阻;看到這裡,主人公又心生豪情,豪情高
得就像是烈火在燃燒。寫船在海上有兇險,但又認為是“四方無阻”,這喻
示著未來雖然充滿著艱險,但主人公仍滿懷信心,毫不猶豫遲疑,甚至因此
而更生豪興。
天不喊老,地不叫荒,世間處處樂逍遙——上天從不自行喊衰老,大地
也不會空自叫荒蕪,在這美好的人世間,無論到哪裡,主人公都會覺得逍遙
,覺得快樂。成語“天荒地老”,形容經過的時間很久,這裡把它拆開來,
加上“不喊”、“不叫”兩個詞,意義上頓時有了翻新轉變;“天不喊老,
地不叫荒”,也即形容天地宇宙永遠年輕,永遠充滿鬥志,這正是主人公心
態的一個折射,豪情壯氣至此,可以說達到了頂峰。有這樣的豪情在,自然
看萬事萬物都會覺得美好,無論到哪裡都會覺得“逍遙”。
自評
此詩是一首雜古濤,三、四、五、七言的相雜並用,使語言顯得活潑自
然;同時取景博大,情感曠盪豪邁,兩者緊密結合一一這些都使此詩富含動
態氣勢,擁有一定的意境。當然,由於此詩作於我本人詩歌初嘗階段,用詞
還不夠圓潤精熟,如“睜眼一片白茫茫”、“萬惡有難”等句都寫得不是很
好,而且用韻也還不成熟,平仄互壓,看上去參差不齊,沒有規矩。但應該
說,這些不足對初嘗之作而言,也是在所難免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從
我以後的作品來看,自以沉鬱、婉約為主要風格,卻少見超曠、豪邁的篇章
,此詩卻不得不稱是個例外,但它確實反映了我內心豁達、積極的一面,因
此有著特殊的價值。
賣花女
高二初,同學楊某得疾住院,祥子等諸友共往探視,予亦同行。探罷。
約一道逛街。行至途中,有一小女孩,突然沖至,緊抱予腿,強行賣花,予
只得應之。事過尋日,予感此而作《賣花女》詩。舊詩韻不協,今改定之。
題解
此詩之由來,已如序中所言。時間是在高二期問,有一次因為一位姓楊
的同學得病住院,我們幾個同學約好了去看望他。看望罷,我們去逛街。走
在路上,忽然有個小女孩從背後衝上來,將我的腿抱住要我買花。說是讓我
買花,其實有強迫的意思,倘若我不買,她就不放人了。我看她一個小孩子
,蠻可憐的,出的價又不是很高,就給了她幾個硬幣,將她打發了。幾天后
,我用韻文記述了這件事,只因當時我寫詩還是剛剛起步,句法不協,壓韻
亂套,所以雖寫出來了,卻實在不容樂觀。今年(2010年)3月,我對當初
寫的那首詩作了修改,用上了古韻,使全篇相對可觀些。P1-4

序言

《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
而形於言。”吾生張軍,少懷天下之志,然英語毀敗,高考失利,愛情受挫
,志不得張。其情積之於心,發之於外,形諸言語,集之日《晨雨》。
《晨雨》之詩,體屬古典。張生少時,有大志,好書籍。三國、水滸等
名著,皆通讀之。漸長,研易學、品老莊、習孔孟、學詩書,五經六藝皆有
所及。其博採乎眾長、視界之開闊、學識之廣博、見解之獨特、根基之深厚
,同輩鮮有所及。於眾學中,工於詩詞,通格律,曉紋理,諳技巧。故其詩
語言典雅,形式整飭,結構精巧,意境幽遠。眾作中,其悲物之詩,尤具特
色。
《晨雨》之體例,獨具創新性,融題解、自釋、自評於一體。此體式之
作,當代並非或缺,但皆系後學者為之。從作者角度,為己之作品作題解、
自釋、自評者,前無古人也。此體例之產生,有其時代性。一是緣於作者自
覺之創新意識,以作者之名作之,而後以讀者之名讀之,從不同之角度品味
詩歌,利於發現詩詞之優劣;二是現代讀者對古典詩詞知之甚少,為增強詩
詞的可讀性,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此種體例更易於讀者閱讀和傳播。
《晨雨》乃80後生存現狀之反映。80後,生活於改革開放年代,物慾橫
流,缺乏信仰,居於新舊文化體系、新舊道德觀念之夾縫中。升學、就業壓
力增大,生活負擔沉重,愛情、婚姻與家庭之不穩定等因素,構成了整個80
後之生存困擾、困惑與困境。《展雨》之內容雖系作者心路歷程之反映。但
因作者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具有80後之生存特點,故《晨雨》亦反映了
80後之生存現狀。
《展雨》乃作者詩詞創作從實踐到理論之整體提升。作者於中學(尤其
高三)始大量創作詩詞。而在創作過程中,由於時間緊迫,無暇閱讀詩詞理
論著作,只能在作品閱讀與寫作之過程中逐漸探索。大學以前之作品,皆如
此。進入大學後,閱讀時間自由充裕,方向明確,在閱讀大量詩詞作品與詩
詞理論基礎之上,進一步加深對詩詞之理解。尤其在六言詩方面有著獨特而
深刻之體認。作者在創作六言詩的基礎之上,對六言詩的發展脈絡進行疏理
,並提出自己獨到之見解,具有承前啟後之作用,充分體現作者繼承與創新
之精神(《後敘》可視為此時期作者詩詞理論之識見總結)。
《展雨》乃作者歷經苦痛後崛起之見證。高考失利、愛情挫折、人生無
助,並未擊垮作者追求理想之靈魂,而在挫折苦痛之中,用堅韌之筆寫下自
己對社會、對人生獨特而深刻之思考,以啟迪讀者、激勵讀者。
於止善齋
2010年10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