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電視台

晉江市廣播電視局(台)的前身是晉江縣收音站,創辦於1952年7月,站址設在原青陽國小,即現在的第一實驗國小,當時的工作職能是收聽並記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

晉江市廣播電視局(台)的前身是晉江縣收音站,創辦於1952年7月,站址設在原青陽國小,即現在的第一實驗國小,當時的工作職能是收聽並記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
晉江市廣播電視事業局
2008年6月6日
一、發展歷程與成效
(一)廣電發展基本脈絡
1998年至2007年,廣電事業的發展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九五”期間為起步發展階段、“十五”期間為規範推進階段、“十一五”期間為跨越創新階段。具體發展脈絡為:
晉江市廣播電視局(台)的前身是晉江縣收音站,創辦於1952年7月,站址設在原青陽國小,即現在的第一實驗國小,當時的工作職能是收聽並記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節目,為縣領導提供全國新聞信息。1955年安海鎮廣播站成立,成為全縣第一個鄉鎮廣播站;1957年晉江縣廣播站成立;1958年全縣實現“鄉鄉通”廣播;1975年全縣實現“社社、隊隊通”廣播;1990年縣廣播電視局成立,經省廣電廳批准,晉江縣廣播站改稱晉江縣人民廣播電台;1992年12月經國家廣電部批准,建立“晉江人民廣播電台”;1994年11月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社會管理司批准建立“晉江有線電視台”;1998年“兩台”合稱為“晉江市廣播電視台”。2004年5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晉江電視台自辦電視頻道,2005年元旦“僑鄉頻道”正式開播,2006年實現僑鄉頻道節目在網際網路上的播出,擴大了僑鄉頻道的覆蓋面,提高了晉江電視台在全國的知名度。1992年至1997年,晉江設立15個鎮級廣播電視站,市廣電局和鎮政府對廣電站實行“條塊管理”;2002年12月,15個鎮級廣電站全部收歸整合,由市廣電局正式對所有廣電站實行垂直管理。2006年8月15日,晉江市有線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在西濱鎮啟動。目前,有線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已在全市十九個鎮(街道)全面推進,晉江廣播電視事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二)事業發展情況
晉江廣電創業之初,站址面積只有48平方米。50年過去了,如今的市廣播電視中心大樓僅建築面積就是站台成立之初的3475倍;原先的喇叭與電桿,被先進、高效、安全的現代傳輸網路所取代;廣播電視寬頻網路、數字互動電視等高新技術的啟用,讓千家萬戶充分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該市經濟社會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1、廣播設施情況:1988年,全縣14個鄉鎮建立13個廣播放大站,縣、鄉、村廣播專線780公里,喇叭18.3萬隻,從而形成一個以縣廣播站為中心,以公社廣播放大站為基礎,以專線傳輸為主的農村廣播網;1990年建立了調頻廣播,實現有線廣播和無線廣播結合;2001年底採用光纜和發射同纜傳輸的方式,啟動全市有線廣播“村村通”工程;2002年底實現全市有線廣播“村村通”,每個行政村都建立廣播室,其中西濱鎮實現“戶戶通”有線廣播,全市共架設廣播線路500多公里,安裝12.5W高音喇叭810隻,25W高音喇叭310隻,收轉機200多台,廣播覆蓋率100%。2007元月31日,我局邀請各方專家召開晉江人民廣播電台發射台遷址論證會。經過各方討論,同意晉江人民廣播電台發射台遷址晉江市靈源山,擬建天線高度約30米,使用發射頻率91.4MHz,發射功率恢復到300W。
2、有線電視設施情況:1988年晉江全縣擁有電視機9萬多台,其中彩電占80%;1989年晉江開始建設有線電視,成為泉州第一個建立有線電視的縣市;至1995年全市15個鎮均建立起有線電視系統,安海、金井、龍湖等鎮還建立10個分站系統;1997年全市有線電視用戶只有3.6萬戶,入戶率15%左右;1998年貫徹中央[1996]37號檔案,開展廣播電視治理整頓,收歸23個由個人出資合股建設的系統外有線電視網路,實現了全市微波聯網;1999年市委、市政府將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1999年全市384個行政村“村村通”有線電視,2001年全市786個自然村“村村通”有線電視。截至2008年5月30日,全市有線電視用戶190701戶,總入戶率達93.65%。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2006年6月16日,晉江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快實施晉江市有線數位電視整體平移的通知》(晉政文[2006]141號),同時,成立了“晉江市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市長擔任組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和市政協副主席擔任副組長。市政府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將其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全面加大投入,8月15日,晉江市有線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在西濱鎮啟動,截止2008年6月3日,全市累計完成平移用戶73223戶,辦理副機20834台,共安裝機頂盒94057台。
2007年,由我局積極倡導,市財政、慈善總會和我局共同出資為全市8799戶重點優撫對象、五老人員、低保對象免費轉換數位電視,同時免收三年基本收視維護費,滿足了困難民眾的基本收視需求,讓他們享受到信息化的成果,使民生關懷主題在更大的範圍得以延伸,在更寬的領域得到推進。2008年計畫為全市5000戶優撫、五老、低保對象免費轉換數位電視(包括模擬電視安裝),這項工作已在全市各平移區域內全面展開,截至6月3日,已向2735戶困難家庭免費安裝轉換數位電視,完成全年任務的54.7%。
3、網路建設情況:樹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施工,高質量建設”的新理念,確立了適合實際需求的網路發展方向。2001年以前,廣播節目傳輸主要以發射為主,2001年至2002年,採用無線發射和同纜傳輸技術,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實現了“村村通”有線廣播。從1989年開始在泉州各縣市率先籌建有線電視網,節目傳輸實行的是微波傳送;1998年底,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對廣播電視業進行了強有力的治理整頓,23個酒店、賓館、個人建的網路一次性併入市廣電網路;1999年開始實施網路收歸整合,大規模實施有線電視光纜改造工程,變微波傳送為光纜傳輸;2000年,以廣電產業化發展為目標,在海內外專家、國家廣電總局、省東南網路公司的支持下,確定了網路建設的研究性報告,總體發展藍圖和工程實施方案;2001年,通過了省局專家論證,完成市鎮骨幹傳輸網路和模擬傳輸平台的建設,10月實現市鎮主幹網聯網,為全市廣大人民民眾輸送30套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領全省之先;2002年10月全市有線電視網路的整合在技術層面上全部完成,形成省、市、鎮、村四級大聯網。從2005年開始,同時加快市區雙向網路和各鎮、村骨幹傳輸網路的改造。2006年,市新增光節點111個,總改造光節點達607個;鋪設光纜204.81公里,總鋪設光纜達1259.81公里,光纜芯長度達14829.3芯公里;完成470孔公里主幹網路管道工程建設;完成市區18個光節點和9000多戶雙向分配網改造,市區雙向網用戶達23000戶。2007年,完成改造區域的雙向網設計和器材的招標採購工作,陳埭鎮區的雙向網設計正在進行,雙向網改造已在市區部分區域進行(陽光時代廣場、江濱花園、幹部第二新村等)。2008年,計畫投入資金2200萬元,雙向網改造5.5萬戶,改造包括市區、陳埭湖中等與市區接壤的區域,安海、東石、深滬、磁灶等密集鎮區,經濟發展較快的村(社區)等,提高網路可靠性和穩定性,為數位電視整體平移提供優質的網路支持。
4、設備設施情況:2004年初,完成廣播電視采、編、制、播設備的數位化改造,購置了6套新奧特非線性編輯有卡站和3套新奧特無卡站硬碟自動播出系統,實現了采、編、播節目的數位化、網路化。為提高電視傳輸信號質量,防止“法輪功”非法組織破壞,建立500㎡的數位化機房中心,設有傳輸中心、播控中心、數據中心、配電中心及指揮中心5個功能區,初步建成了一套較為先進完備的自辦節目數字播出系統和有線電視前端平台,預留了適應未來傳輸數位電視、開展數據業務所需要的硬體環境,提高了電視信號傳輸質量。2004年7月份,投入400多萬元,建設150平方米演播室,與福建廣播影視集團聯合設立“晉江演播室”,實現了晉江新聞與省8套電視節目和省集團設立在首都的“北京演播室”連線直播,加強了對晉江的宣傳和推廣。2007年,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啟動建設晉江電視台600平米演播大廳項目,該工程總投資1900萬,財政投入1000萬元,我局自籌900萬元。經過三個多月的施工建設,晉江電視台演播大廳在2007年12月5日正式開播,向晉江建市15周年獻禮。演播大廳的建成為各類綜藝節目、企業文藝匯演等大型活動的現場直播和錄製提供了平台,電視台節目製作條件進一步完善,極大豐富了晉江市民的螢屏文化生活。
5、基建設施情況:1999年底,晉江廣電中心大廈竣工,樓高十三層,占地面積10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擁有中等城市業務樓的規模和功能,成為晉江市區標誌性景觀之一。2000年1月,廣電大廈投入使用,廣電局、廣播電台、有線電視台順利搬遷。2003年建設廣電局附屬樓,樓高三層,建築面積890平方米,用於廣電局職工食堂和器材倉庫。2004年底購買東南網路公司晉江機站,經過改造後作為職工宿舍,樓高6層,占地面積94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可滿足120多名職工居住。
6、視窗建設情況:2007年以來,我局抓住數位電視整體平移的契機,著力加強廣電服務視窗建設。客戶服務大廳全面導入CI設計,規範視窗建設,強化員工的服務意識。同時強化技術培訓,分別對現場平移人員、客服中心人員、安裝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在平移期間,推行公開辦事制度與回訪制度,及時解決用戶反映強烈的問題,注重實效,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隨著廣電事業的發展,數字電視平移的推進,各鎮、街道規範服務視窗,方便民眾繳費和辦理相關業務都需要自己的營業場所,各鎮、街道廣電站將分期分批設立營業服務大廳,以滿足這一需要。目前,我局已完成市區、陳埭、東石等門市的裝修工作,其他鎮(街道)也將陸續裝修營業大廳,以方便民眾辦理業務。
7、產業創收情況:2007年,共完成發展終端用戶20367戶,比2006年同期的16688戶增加了3479戶,入戶率達91.13%,總入戶數為185567戶,為該市廣電事業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全年廣電系統共完成經濟創收5599萬元,同比增幅達到31.59%,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創收4500萬元的目標。
2008年以來,我局積極做好數位電視付費節目增值業務,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推廣電視付費節目,取得良好效果。1—4月份,購買付費電視節目包的用戶達到6658戶,收入突破60萬元。同時,我局充分利用廣電網路建設晉江遠程教育網站、村務公開與內部辦公網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和站點,將優質宣傳教育資源、各類資訊及時傳送到基層接收站點,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的同時,也為廣電網路占領農村市場,擴大網路影響力奠定了基礎,通過這個平台,每年晉江廣電可穩定創收107萬元。
此外,今年我局將與晉江移動通信分公司合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合作開發有線電視同軸電纜網路的寬頻網際網路業務,發展市場及客戶資源,拓展業務範圍和項目。其中寬頻網際網路業務以“移動有線通”為品牌名稱進行業務宣傳和銷售,移動公司負責市場拓展、用戶管理;我局負責具體工程施工、維護和故障處理。目前,移動公司已提供10M光纖出口,在廣電內部試運行開通寬頻網際網路業務。
(三)新聞宣傳情況
1998年以來,晉江廣播電視實現了自辦新聞節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播出時效上,實現從每周一次新聞到每周三次新聞、再到如今的天天新聞;在新聞的長短上,實現從以往自辦節目12分鐘到如今的80分鐘;在欄目的設定上,從過去的《晉江新聞》一個欄目,到現在的一個動態新聞欄目《晉江新聞》,四個專欄《財經報你知》(經濟類專欄)、《新聞天天報》(民生新聞專欄)、《咱厝咱人》(閩南語方言專欄)、《僑鄉紀事》(記錄記實專欄),今年還新增加《體育晉江》、《歡樂僑鄉》兩個欄目,節目內容日益豐富多彩。
長期以來,我台新聞宣傳圍繞服務黨的中心任務,貼緊時代精神與僑鄉特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不斷拓展宣傳覆蓋面,輿論引導和宣傳效應日益顯著。
1、對外宣傳:在境外播出、採訪。2000年2部專題片《陳老伯和他的袖珍公園》、《鄉醫蕭輝璣》被選送美國科拉斯電視台播出,實現對外宣傳零的突破;2001年第一次嘗試本台記者到境外報導該市首航金門的商貿活動。2005年,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採訪晉江華僑,製作了專題片《僑批的故事》。
在上級台播出節目,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有10條左右新聞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有80條次左右新聞在省級電視台播出,有300條次左右新聞在泉州電視台播出。廣播電台稿件平均每年有200條次左右新聞在各級上級台播出。廣播電視節目在播出量和獲獎持續保持在泉州各縣(市、區)前列。
2、輿論引導:作為晉江的兩大主流媒體之一,我台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各項中心工作,積極主動,不遺餘力地做好各個時期重點工作的跟蹤報導。幾年來,多次成功報導“中國鞋業博覽會”、“全國陶瓷建材博覽會”、“中國傘業博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重要紀念活動、大型文藝晚會《紅旗頌》《道德之光》等現場直播;相繼推出了圍繞項目帶動戰略的《百個重點工程巡禮》系列報導;圍繞“百村示範、村村整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系列報導;圍繞“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面》鎮、街道書記訪談系列;圍繞4.19鞋博會的《鞋業峰會,時尚盛典》系列報導;圍繞宣傳“八榮八恥”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系列報導及《建設創新型晉江》系列報導。2007年,我台做好“又好又快走前列,勇當海西排頭兵”赴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地區考察報導、“美麗晉江人”系列報導、企業改制上市系列報導、喜迎十七大系列報導、喜迎晉江撤縣設市15周年系列報導等重大主題、重大活動的宣傳報導,深層次解讀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決策,為全市各項工作的開展做好輿論宣傳。
同時,我台積極改進和創新新聞報導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新聞報導的時效性。利用網路數據傳輸技術,記者第一時間報導在外地採訪動態,實現外地採訪活動當天晚上報導播出的突破,長三角、珠三角考察、香港同鄉會暨世晉總會換屆等,都能讓晉江的市民當天就了解新聞時間的進展情況;同時完善應急宣傳報導機制,對突發事件及颱風等災害,我台記者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災害第一線,認真做好搶險救災宣傳報導。2007年8月18-19日,為防抗第9號強颱風“聖帕”,我局啟動緊急預案措施,全力以赴超常規地運作,確保防災抗災的宣傳報導和廣電網路安全播出工作。及時調整整點新聞播出時間,全天6檔新聞,滾動播出《防抗“聖帕”特別報導》,全面報導全市抗災救災工作。
3、節目質量:1998年以來,我局對新聞節目實施“精品工程”,節目質量逐年提高。1999年有10件新聞作品獲泉州市級獎;2000年,有14件新聞作品獲省、泉州市級獎,在全省評選的15條好新聞中,我台選送的《被生在化糞池中的嬰兒獲救生還》被評為全省唯一的縣級台選送的好新聞;2001有23件廣播電視作品分別獲省、泉州市級獎,電視散文《晉江的海》獲第九屆福建省電視藝術獎類三等獎,是本屆評獎唯一獲獎的縣級台作品,系列報導《來自金門的報導》獲福建省首屆縣(市)新聞節目評選一等獎,理論專題片《使命——福建鳳竹集團黨建工作啟示錄》被泉州市委宣傳部評為泉州市第三屆電視理論片二等獎;2002年廣播短訊息《思進村移民辦起第一家企業》獲泉州市評比一等獎、全省評比二等獎;《來自金門的報導》獲泉州電視新聞一等獎、重頭新聞二等獎。2007年,我台電視節目獲省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短訊息類二等獎1篇,電視特別節目類三等獎1篇。獲泉州市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長訊息類一等獎1篇、二等獎1篇、三等獎2篇,電視系列報導類二等獎1篇,電視新聞專題類三等獎1篇。廣播電台節目獲泉州市廣播電視新聞獎廣播長訊息類二等獎1篇、三等獎2篇,廣播短訊息類二等獎1篇,廣播現場直播類三等獎1篇。
2007年以來,我局完善《晉江市廣播電視事業局關於評選優秀廣播電視節目的方案》,從五月份開始,每兩月組織一次優秀廣播電視節目評審,評選出電視新聞、策劃、包裝、廣播節目等類別的優秀節目若干,金牌員工10人,從而在廣播電視台營造注重業務、爭創精品的氛圍。
4、節目創新:2001年5月廣播電台改版恢復播音,2002、2003年又經過策劃,三次改版,針對不同聽眾群的需求,增開三檔互動直播節目,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電視節目進行全新改版,2005年元旦以新形象、新視野、新文化為理念,推出“晉江電視台僑鄉頻道”,對自辦節目的定位、欄目設定、內容安排、形式包裝等進行了全新策劃改版,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新聞從業精英50多人,大幅度地提高了自辦節目質量,節目收視率明顯提高。
2006年,我台圍繞提高收視率進行節目形式創新。一是4.19鞋博會期間,廣播電視台攜手台灣東森電視台、福建海峽衛視共同製作《鞋業峰會,時尚盛典》特別節目,實現鞋博會在全球的同步播出,第一次真正實現了讓晉江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晉江。二是首次實現僑鄉頻道節目在網際網路上的播出,擴大了僑鄉頻道的覆蓋面,提高了晉江電視台在全國的知名度。三是進行節目形態的科學改版,增設《新聞天天報》欄目,改版方言欄目《咱厝咱人》,改版《僑鄉經濟論壇》為《財經報你知》,使節目更具本土化、更具通俗化,更具針對性,使報導更有廣度和深度。
2007年,我台召開了晉江廣播電視台節目最佳化座談會和全市廣播電視新聞通聯會。最佳化座談會邀請了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上級媒體和社會各界代表,對我台的定位、節目本土化、特色化、新聞隊伍建設等問題建言獻策。在新聞通聯會,我們表彰了一批優秀的通訊員,同時在恆安集團等十家公司成立企業記者站。2008年2月1日起,僑鄉頻道全面改版,增加綜藝、體育兩個新欄目,以嶄新的形象和面貌出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為貫徹《關於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配合該市建設體育產業強市發展思路,做好體育產業宣傳,晉江人民廣播電台和泉州人民廣播電台聯手打造的FM91.4頻率“體育之聲”,已於2008年元旦正式開播。該頻率定位為“體育、娛樂”的都市主流頻率,以追蹤體壇最新賽事、貼近百姓休閒健身運動、關注晉江體育產業為宗旨的專業頻率。每天從早上6點開播,全天播出18個小時。廣播覆蓋整個泉州及福清、莆田、廈門、漳州等周邊地區。
(四)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近年來,廣電局管理體制改革呈現出由粗放式局面向規範化格局扭轉,廣電系統的管理逐漸步入規範化軌道。
1、體制改革:1999年晉江市機構改革,廣電部門實行局、台合一;2001年,推進鄉鎮廣電站收歸整合,完成青陽、安海、深滬、羅山四個廣電站收歸管理,2002年底,完成全市所有廣電站(15個)收歸整合工作,由廣電局、鄉鎮“條塊管理”變為廣電局“垂直管理”。
2、管理機制:2003年開始,對廣電站實行站長責任制,年度目標任務全額包乾,獎優罰劣,2006年以來,我局根據具體情況每年修訂一次《廣電站管理辦法》,。
為較好解決廣播電視台現有人員身份複雜,管理機制不夠靈活,存在同崗不同酬,缺乏有效激勵機制等問題,2007年6月份起我台聘請北京大學政府發展與管理研究院專家組對電視台現行的管理制度進行諮詢診斷,對廣播電視台的組織架構、崗位設定、薪酬設計、績效考核等進行科學設計,在不改變現有體制的基礎上逐步理順管理機制,建立推行績效考核新體系。從10月起,我台試行中層以上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對頻道總監、欄目製片人等中層崗位進行績效考核,2008年元月1日起已實施全員績效考核制度。
3、人事制度改革:為解決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1999年率先在全市事業單位實行人事代理制,對新引進特殊人才實行人事掛靠市人才交流中心,解決編制限制問題,先後5次對新聞從業人員、外線臨時工等實行公開招考,聘用人員超過80人。1999年在全系統實行親屬同一單位迴避制度,調整了20多名夫妻、父子、婦女、等親屬同在一個廣電站的狀況;2002年,全市科級以下幹部輪崗交流,廣電系統又次對人員按要求進行大調整,以公開考試和綜合考核結合的方式,清退46名不合格臨時工,調整15名幹部職工,最佳化了隊伍結構;2005年,率先在全市事業單位實行股級幹部公開競聘上崗、人員雙向選擇,公開選拔了14名廣電站站長,進一步充實了中層幹部的力量。2007年,我局全面推行廣電系統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及電視台采編人員崗位雙向選擇。7月份,舉行廣電系統中層職位競聘上崗演講答辯會,共有31位同志競聘局辦公室、局事業科、鎮(街道)廣電站、台技術播出部、台欄目組等正職、副職共15個職位。評審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人事局、廣電局領導組成。經過演講答辯、民主測評、組織考核,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實了廣電的中層幹部力量。12月12日,電視台舉行定編定崗後的雙向選擇,新聞采編人員73人共68人受聘各欄目,5人落聘(其中在編2人,人事代理2人,局聘1人)。對於落聘人員,編制內員工我局將對其進行轉崗安排,聘用人員待年底契約期滿後不再續聘。
目前,全系統總人數共355人,其中正式在編111人,寄靠人才交流中心17人,簽訂聘用契約人員89人(寄靠44人,簽訂契約45人),局聘104人,臨時人員34人。大專以上167人,中級職稱以上8人,初級職稱36人。
4、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針對廣電事業發展快,知識更新周期短的特點,2007年以來我台加強教育培訓,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人員業務培訓,先後邀請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的專家六人到我台舉辦講座。同時選派18名優秀采編人員、主持人、技術人員分三期到省廣電集團綜合頻道及新聞中心跟班學習,學習時間為20天,大大提高廣播電視台隊伍整體業務素質。
二、發展優勢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地理環境優越:晉江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與金門、台灣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加快閩東開放開發、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前沿區域,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公里,轄13個鎮、6個街道,386個行政村,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發達。
2、經濟社會發達:改革開放以來,晉江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使晉江的經濟、科技和社會公共事業快速發展,工業經濟在調整中持續穩定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5年晉江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最發達100個縣(市、區)”第14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5位,1992年後經濟綜合實力連年穩居福建省首位。
3、服務對象眾多: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常住人口104萬人,家庭戶口23萬多戶,企業和社區集團用戶若干,並常年有外來務工人員70多萬人,都是廣播電視業的服務對象。用戶是廣電事業發展的基本源泉,晉江眾多的用戶資源為廣電發展基本業務和開發新業務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壓力:在節目內容上,除中央電視台和其他衛星電視台等強勢媒體之外,省廣電傳媒多頻道和泉州市電視台的多頻道的運行,使我們“僑鄉頻道”陷入狹小的生存空間,面臨著強勢媒體對觀眾收視占有的競爭壓力。廣告經營空間已屬於底層和邊緣化。台灣電視和境外衛星電視的衝擊和影響也十分強烈。
2、機制制約:由於歷史和現實的人事管理機制的原因,我局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依然存在。現有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跟不上廣電事業發展的要求,缺少有核心競爭力的策劃、采編播和技術管理、市場運營人才,不能勝任廣電事業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嚴重製約廣電事業發展。
3、資金瓶頸:廣電是重裝備、高技術、大投入、高消耗的行業,網路改造升級投入大,在現有運營狀況下,資金瓶頸很大程度上制約事業的快速發展。
三、發展目標和規劃
今後,晉江廣播電視業將以數位化、網路化發展為契機,加快推進廣播電視事業建設和產業發展步伐,以高素質隊伍、高品位欄目、高質量的網路、高效能環境,更好地服務黨委、政府的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民眾的生活,更好地服務僑鄉晉江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廣播電視發展
隨著廣播電視產業的體制由計畫主導向市場主導的戰略性轉變,行業服務於社會的特徵越來越明顯。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人們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廣播電視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服務手段也要朝著“廣播”、“窄播”、“點播”的方向全面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需要。
1、廣播電台:繼續辦好現有的FM91﹒4調頻廣播節目。廣播電台發射台遷址靈源山,電台發射功率由100W恢復至300W,整合頻道資源,針對廣播靈活、快速的特點,擴充實時信息量,調整節目板塊結構與節目內容,要藉助與泉州人民廣播電台聯辦的契機,配合晉江市建設體育產業強市發展思路,辦好“FM91.4體育之聲”,不斷擴大電台的覆蓋面和聽眾人群。
2、電視頻道:結合本地的傳統文化、產業結構、社會需求,精心辦好“僑鄉頻道”,積極為本地服務。力爭五年內達到三個指標:一是得到民眾認可,五年內“僑鄉頻道”自製節目達到100分鐘,在晉江範圍內,主檔節目的收視率居前三位;二是得到同行認可,加入全國城市台電視協作體的新聞交換網路,擴大“晉江新聞”的覆蓋範圍;三是得到專家認可,攝製水平達到省內縣級一流,精心製作的節目在省級、國家級評比中獲得一、二等獎。
3、增值業務:廣播電視網路的資源十分豐富,採用數字編碼調製技術後,網路的傳輸能力可以成倍地增加。因此,利用廣播電視網路資源,開拓增值業務是廣播電視產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增長領域,開發具有潛力又被認可的增值業務,如視頻、寬頻、數據,代付款等多媒體業務,逐步實現雙向、互動、多功能、多業務,實現用戶從看電視向使用電視轉移,全面提升有線電視網路技術水平和業務承載能力;同時發展新興媒體,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多年來形成的品牌、內容、優勢,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網上廣播電視、戶外LED等);
(二)事業發展目標
1、第一步規劃(2008年—2009年)----鎮區雙向網建設,全面推進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建設晉江電視台演播大廳,規範建設廣電服務視窗。
(1)建成市—鎮雙向、互動式傳輸網路。實現圖像、數據、語音“三網合一”傳送功能。為全市黨政機關辦公現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通道。並根據信息市場需要開發有線電視的擴展業務,即公共廣播電視業務的擴展部分,帶有廣播電視特色的服務——圖文電視、數據廣播、多媒體廣播、電視購物、數位電視廣播等。
(2)有線電視用戶入戶率每年以10%遞增。到2010年未,全市用戶入戶率達到100%,總用戶約25萬戶。
(3)關閉模擬數位電視信號,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開數位電視,在全省率先完成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起到試點城市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2、第二步規劃(2009年—2010年)----多功能開發
(1)完善市—鎮—村三級網路建設的布局,視需要增加相應的前端設備,建立小區節點交換機、傳輸壓縮數位電視節目,完善網路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增值業務,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的大容量、寬頻帶、雙向和智慧型化(即圖像信息化基礎的一部份)擔負起社會信息服務的作用,如計算機聯網、INTERNET、數據通信等多功能多媒體互動式業務。
(2)有線電視的用戶相對穩定在30萬戶左右。
(3)建成多元化網路即高速寬頻綜合信息網。除了確保完成廣播電視主功能外,還將以不斷開拓的信息資源和逐步完善的服務運營體系向社會提供多種技術先進、運用方便、物美價廉的網路和信息服務,包括廣播業務、信息服務和接入服務。
(三)加強廣播電視安全傳輸播出
1、同頻干擾。採用同頻發射的高新技術對境外節目(重點是台灣電視節目)進行信號干擾,封鎖信息。這是我局身處的歷史地位和物理地位的職責所在,是我們必須完成的重點工作。
2、專項稽查。組織精幹稽查隊,長年對非法接受境外衛星電視節目的行為進行專項查處,同時,有效查處私拉、濫接有線電視線路和截接有線電視信號的行為,確保廣播電視信號安全傳輸和節目安全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