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春風沉醉的夜晚》是由婁燁導演,陳思誠、秦昊、譚卓、張頌文主演的愛情片,於2009年5月14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一起驅車前往海邊,偶遇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欲望鬥爭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在南京的某個春天裡,王平的妻子懷疑丈夫有外遇,委託羅海濤 ( 陳思誠 飾)私家跟蹤,由此發現丈夫和一個叫做江城 (秦昊飾)的男人相戀。無法接受這一現實的她到江城單位大鬧,迫使後者和王平分手,卻導致了王平的自殺。於此同時,羅海濤有一個在工廠做工的女友李靜 (譚卓飾),卻在跟蹤江城的過程中對後者產生好感。他和分手後情緒低落絕望的江城結交,關係越來越親密。當江城和羅海濤情侶同時出遊時,李靜發現了二者的關係,在旅途中選擇了消失來了結一切。自責的羅海濤在爭吵中離開了江城,變成一個人的江城又被喪夫的王平妻子刺傷。傷愈後,江城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在傷口處刺青,又開了服裝小店,和新男友過著平靜的普通生活。在灰濛濛的晚春,江城在與男友親熱後,讀了一段郁達夫憂鬱的散文詩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陳思成羅海濤簡介 私家偵探
秦昊江城簡介 旅遊從業
譚卓李靜簡介 工廠工人
吳偉王平簡介 書店老闆
張頌文韓明簡介 工廠老闆
江佳奇林雪簡介 王平妻子
Jintao Li餐廳老闆
Yue Wang跳舞女孩

職員表

製作人耐安、西勒萬·布茲特恩、婁燁
導演婁燁
副導演(助理)Lianwei Yu、趙志剛
編劇梅峰
攝影曾劍
配樂雅茲·達尼爾·佩曼
剪輯曾劍、布萊松·弗洛朗斯、翁首鳴
美術設計彭少穎、杜露希
服裝設計Tao Wand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羅海濤 演員陳思誠
還未工作的大學生,受林雪的委託,他開始跟蹤王平。之後他發現王平和一個叫做江城的男同志好上了。羅海濤幫助了林雪拿到證據,並將事實告訴了她。之後,羅海濤因為這次跟蹤,對江城產生了好感。他和分手後情緒低落絕望的江城結交,關係越來越親密。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江城 演員秦昊
王平的情人,他被羅海濤跟蹤,其後被林雪被迫與王平分手。之後當他和羅海濤情侶同時出遊時,李靜發現了他們的關係。因此李靜在旅途消失了。羅海濤便開始與江城發生爭執,江城被羅海濤拋棄,變成一個人的他又被喪夫的林雪刺傷。傷愈後,江誠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在傷口處刺青,又開了服裝小店,和新的男友過著平靜的普通生活。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春風沉醉的晚上[2009年婁燁導演電影]
李靜 演員譚卓
羅海濤的女朋友,在盜版服裝廠工作。因跟蹤王平和江城時,李靜喜歡上了江城。一次故意的邂逅,終於她走進了江城的生活。之後,她與江城、羅海濤一同出遊時,發現了二者的關係。最終,她在旅途中選擇消失來了結這一切。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當演員們拍激情戲尷尬時,導演就和他們喝紅酒、聊天,讓氣氛緩和下來。

•該片是婁燁首次嘗試用高清DV拍攝 。

•張頌文將本來只有一句台詞的一場戲演了長達15分鐘,導演沒有叫停。

•張頌文在演一場晚上吃夜宵時跟人吵架的戲,結果有民眾當真並報警 。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具體獎項獲獎對象獲獎/提名
2009年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春風沉醉的夜晚》提名
最佳編劇獎 梅峰獲獎
2010年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曾劍、布萊松·弗洛朗斯、翁首鳴提名
最佳男主角秦昊
最佳音效富康獲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雅茲·達尼爾·佩曼
2011年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演員秦昊提名

幕後製作

導演設定影片名字的靈感,是來自郁達夫的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 。

婁燁由於拍攝《頤和園》,因版本和質量等問題未通過審查。未經批准而擅自參加境外電影展,導演婁燁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處罰“五年內禁止拍片” 。因此《春風沉醉的夜晚》則主要是由坎城電影節與相關基金資助拍攝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春風沉醉的晚上》截圖 《春風沉醉的晚上》截圖

該片講述了兩男一女的三角戀,包含有濃烈的情慾糾纏和同性戀元素。該片更多是中講述人的存在狀態,關於性取向的困惑、轉變和認同。南京獨特的城市氣息恰好與故事氛圍相符合,帶有點灰色,又有人文氣息 。

該片通過對同性人群生活縮影的描繪以及和異性戀之間的矛盾碰撞,探究了人在色慾誘惑是妥協還是克服的話題 。

《春風沉醉的夜晚》雖然披著違背道德倫理的外衣,但卻有著最讓人動容的核心。該片表現了卑微的小人物尋找愛情的艱難,以及在愛情面前被剝落的尊嚴。通過這樣一個悲傷情懷的愛情故事,表現出了整個時代的疼痛。該片有著一種離奇近乎詭異的敘事節奏,前半段將一個完整的同性戀故事推到觀眾眼前,建立起人物間的矛盾衝突,後半段粗暴的倫理觀的對立卻開始淡化,人物的無奈和無力浮上水面。整個後半段,編劇避免了戲劇性結構電影裡矛盾聚積到激化然後迅速沉落的過程,轉而用更多的抒情和細節,放慢了故事的節奏,所有的逆轉都沒有明確的昭示,卻並不讓觀眾感到突兀 。 (《大舞台》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