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中國明嘉靖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1547~1566),明朝軍民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入侵、取得重大勝利的戰爭。

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正文

中國明嘉靖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1547~1566),明朝軍民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入侵、取得重大勝利的戰爭(見彩圖)。

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歷史背景 14世紀,日本處於南北朝時代,在國內戰爭中潰敗的武士,流亡海島,勾結海商和失業流民組成海盜集團,竄犯中國今遼寧沿海,並漸次南移。由於明廷厲行海禁,派遣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等將領在東南沿海築城設衛,整飭海防,倭寇未成大患。15世紀後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為擴充實力,彌補內戰損失,慫恿、支持海盜活動,因而倭寇逐漸猖獗。16世紀,特別是嘉靖年間,明廷內政日趨腐敗,沿海衛所空虛,軍備廢弛。倭寇乘機與少數奸商相勾結,竄犯今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占據島嶼,攻城掠地,深入久踞。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給沿海民眾帶來深重災難,成為明朝的嚴重禍患。沿海民眾不甘倭寇侵略,奮起抗擊。在民眾抗倭鬥爭推動下,明軍展開了一場長期的、卓有成效的抗倭戰爭。
主要經過 嘉靖二十六年,入侵浙、閩沿海的倭寇,出沒無常,當地守軍互不相統,難以抵禦。明廷命朱紈為浙江巡撫兼提督浙、閩海防軍務。他統一部署浙、閩海防,徵調戰船40餘艘,分布沿海,還採用封鎖手段,禁止商船下海,嚴立保甲制度,搜捕、嚴懲勾結倭寇的內賊,孤立倭寇。二十七年四月,朱紈遣福建都指揮僉事盧鏜乘夜暗不良天候,率軍圍剿雙嶼港(今浙江寧波東),斬殺和溺死海盜數百人,擒獲勾結倭寇的海盜首領許棟。朱紈力挫倭寇,然因打擊了勾結倭寇的官僚、地主、商人,被誣陷罷職,憂憤自殺,盧鏜也被陷入獄。
三十一年,明廷先後命王忬和張經總督浙、閩軍務。他們重用俞大猷、湯克寬,釋放盧鏜等抗倭名將,編練水軍,請調援軍,水陸軍密切配合,抗擊倭寇。三十二年三月,王忬遣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等率舟師夜襲普陀山(在今浙江普陀縣境),先火攻,後肉搏,俘斬倭寇數百人。與此同時,沿海民眾也積極投入抗倭鬥爭。次年,倭寇數百人在定海(今屬浙江)金家岙登入,鄉民楊一率眾與倭寇激戰海塗,將其打敗。三十四年四月底,倭寇4000餘人,從柘林(今上海奉賢南)突襲嘉興(今屬浙江)。張經遣副總兵俞大猷和參將盧鏜、湯克寬等,率水陸軍聯合抗擊。五月初,倭寇進至王江涇(今嘉興北),湯克寬率水師由中間出擊,俞大猷和盧鏜率軍前後夾擊,斬倭1980餘名。明軍乘勝追擊,在蘇州平望、陸涇壩又殲逃倭千人。

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三十五年,入侵浙江的倭寇日益猖獗,明廷命胡宗憲為浙江總督。他採用剿撫兼施的策略,計殺勾結倭寇的海盜首領徐海,誘降勾結倭寇的海盜巨賊汪直。秋,胡宗憲令浙江總兵俞大猷率軍進剿平湖,殲倭1600餘人。三十八年,參將戚繼光針對沿海衛所廢弛、軍令難行、戰鬥力低的情況,在胡宗憲支持下,親去義烏等地招募礦夫、農民4000多人,訓練成為聞名的“戚家軍”。戚繼光又督造戰船40餘艘,分布於浙江沿海的松門(今溫嶺東)、海門(今椒江市)二衛,在海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他還根據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每隊12人,配備長短兵器,靈活變換隊形,發揮各種火器和士兵的整體作戰威力,屢次打敗倭寇。四十年四月,倭寇萬餘、戰船數百艘,大舉入侵台州,戚繼光率軍九戰皆捷,全殲倭寇。九月,總兵盧鏜、參將牛天錫分別率軍在寧波、溫州等地與倭寇交戰十餘次,殺敵1400餘人,焚死、溺死者甚眾。至此,竄犯浙江的倭寇基本蕩平。
四十一年,福建沿海倭患嚴重,特別是橫嶼島(今寧德東),地勢險要,倭寇結寨為營,並與牛田(今福清南)、林墩(今莆田南)倭巢互為犄角,四出焚掠。七月,戚繼光奉命率領6000精兵,由浙江入閩剿倭。他利用退潮之機,涉海進攻橫嶼,斬倭2600餘人,接著乘勝攻克牛田、林墩,後班師回浙。不久,福建沿海倭寇又趨猖獗。明廷命譚綸為福建巡撫,總督福建軍務;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繼光為副總兵,率軍進剿;同時,令廣東總兵劉顯率軍援閩。四十二年四月,譚綸決心進攻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今莆田東南)。他針對該地三面環海、易守難攻的特點,令戚繼光率中軍,劉顯率左軍,俞大猷率右軍,採用水陸配合、中間突破、左右夾擊的戰法,一舉攻克平海衛,斬倭2200餘人,溺死無數,救回被擄男女3000餘人,乘勝收復興化城(今莆田)。接著,譚綸下令整治海防,督造戰船,扼守海口,在沿海各縣建立戰守合一的地方武裝。同年冬,倭寇萬餘人圍攻仙遊。次年二月,戚繼光率軍馳援,大戰城下,倭寇敗逃。戚家軍乘勝追擊,在同安、漳浦斬倭數千人,溺死焚死數千人,逃走者僅千人。至此,入侵福建的倭寇基本蕩平。此後,俞大猷和戚繼光分別率軍橫掃流竄廣東沿海的殘倭。時至四十五年,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消除。
勝利原因 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沿海民眾大力支持,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將領,指揮卓越,戰法靈活;招募和訓練御倭新軍,改變明軍成分,提高戰鬥力;加強海防設施,建立地方武裝;針對倭寇活動的特點,採取清除內奸、孤立倭寇、剿撫並施的對策,各個殲敵。
中國軍民抗倭戰爭的勝利,基本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是抗擊外來侵略、保衛祖國海疆的著名範例,也為中國海防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