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城: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思想史

《明日之城: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思想史》是2009年11月1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Peter Hall。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明日之城: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思想史

明日之城: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思想史》內容簡介:《明日之城》是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的歷史,也是一部關於引導城市規劃形成的社會經濟問題和機遇的歷史。它文鋒犀利,洞察力強,涉及全球,無與倫比地記述了書中極其重要的主題。

《明日之城》的第三版是在它初版之後,考慮到最新出版文獻的豐富性,並以歷史視角來看待1990年代,從而進行了一次綜合性修訂。這是回顧了整個20世紀現代城市規劃運動的發展修訂而成的完整版本。

媒體推薦

《明日之城》包含了現代歐美城市規劃的完整故事。在這個最新的版本中完滿地融合了新的信息和視角,再一次加強了它作為一本經典的、令人信服的、可讀性特彆強的鴻篇巨著的地位。

——羅伯特·弗雷斯通教授,新南威爾斯大學

彼得·霍爾新版本的《明日之城》比以往的都要好。他運用極其嫻熟的技巧將20世紀割裂的城市規劃潮流編織成一幅豐富多彩的掛毯,生動地展現了它複雜的關係,透徹地描述了當今規劃職業的基礎,非常睿智地揭示了該領域持久的問題和焦點。能將這些內容合編於一本書中是只有天才才能完成的工作。

——簡尼·伯奇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Peter Hall 譯者:童明

Peter Hall,爵士是倫敦大學中包括了建築、房屋、環境設計與規劃等專業的巴特雷特學院城市規劃專業教授,社區研究協會主任;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城市與區域規劃教授,雷丁大學地理學教授;現已出版30多本城市規劃以及相關主題的著作,包括《倫敦2000年》(London 2000)、《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ies)、《城市規劃大災難》(Great Planning Disasters)、《高科技美洲》(High Tech America)。他曾經提出了目前在美國和歐洲各國廣泛套用的城市企業區(Urban Enterprise Zone)的概念,為世界上許多政府與國際機構擔任顧問,並因城市與區域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所作出的貢獻而聞名遐邇。

譯者簡介:

童明,196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90年獲東南大學建築學專業本科學位,1993年獲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學專業碩士學位,1999年獲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理論與設計專業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留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教師,副教授。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理論、城市公共政策、建築設計以及現代建築理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專著《政府視角的城市規劃》、譯著《拼貼城市》,發表各類論文40餘篇。同時也從事一部分建築實踐工作,並積極參與於各種對外教學與研究交流活動。

目錄

第一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致謝

1.想像之城

美好城市的另類景象(1880-1987)

規劃運動的無政府根源

一句警言:野徑中的攔路巨石

穿越迷津的嚮導

2.夢魘之城

針對19世紀貧民窟城市的反應:倫敦、巴黎、柏林、紐約(1880-1900)

悽厲的哭泣

1885年英國皇家專門調查委員會

蕭條、暴力和動亂的威脅

布斯的調查:問題得以確定

歐洲的貧民窟城市

紐約:分租房中的毒瘤

一個國際化的問題

3.雜道之城

大眾遷往郊區:倫敦、巴黎、紐約(1900-1940)

倫敦郡議會開始建造

第一批城市規劃方案

紐約發現了區劃

倫敦:捷運導致郊區擴張

圖多爾·沃爾特斯的遺產

郊區的建設

建築師的復仇

4.田園之城

田園城市的解決方案:倫敦、巴黎、柏林、紐約(1900-1940)

霍華德思想的根源

田園城市與社會城市

萊切沃斯與漢普斯特

德:歐文與帕克

兩次大戰之間的田園城市運動

田園城市在歐洲

遠方的田園城市

美洲的田園城市

英國的新城:國家進行接管

5.區域之城

區域規劃的誕生:愛丁堡、紐約、倫敦(1900-1940)

格迪斯與無政府傳統

美國區域規劃協會

RPAA對紐約區域規劃

新政規劃

TVA

實現了的理想:倫敦

6.紀念碑之城

城市美化運動:芝加哥、新德里、柏林、莫斯科(1900-1945)

伯納姆和美國的城市美化運動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城市美化運動

坎培拉:城市美化運動的一個例外

城市美化運動和大獨裁者

7.塔樓之城

柯布西埃式的光輝城市:巴黎、昌迪加爾、巴西利亞、倫敦和聖路易斯

(1920-1970)

柯布西埃式的理想城市

昌迪加爾規劃

巴西利亞:準柯布西埃城市

柯布西埃們來到英國

偉大的重建

美國的城市更新

反擊:雅各布斯和紐曼

普魯伊特-伊戈的動盪

柯布西埃的遺產

8.自建之城

自治的社區:愛丁堡、印多爾、利馬、伯克利、麥可斯菲爾德(1890-1987)

格迪斯去了印度

皮斯希文中所有人的阿卡迪亞

特納去了秘魯

中國開展上山下鄉

第一世界的自治:從賴特到亞歷山大

反城市更新的偉大戰爭

戰爭來到歐洲

社區建築

到達英國

9.公路之城

汽車郊區:長島、威斯康星、洛杉磯、巴黎(1930-1987)

威爾斯的預言實現了

洛杉磯指明了方向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和蘇維埃的反城市主義者

“郊區來了!”

郊區化:大辯論

控制歐洲的郊區擴張

把圓變方:規劃歐洲大城市

斯德哥爾摩的選擇

巴黎:奧斯曼的回歸

高速公路大叛亂及其之後

10.理論之城

規劃與學術:費城、曼徹斯特、加利福尼亞、巴黎(1955-1987)

學術性城市規劃的前史:1930-1955

系統的革命

尋求一種新範式

馬克思主義者的優勢

象牙塔和混凝土之城:理論與實踐的持續性分離

象牙塔外的世界:實踐從理論中回撤

11.企業之城

上下顛倒的規劃:巴爾的摩、香港、倫敦(1975-1990)

美國的覺醒

大企業地區辯論

為道克蘭而戰

企業區走向海外

針對規劃的攻擊

12.褪色的盛世之城

信息城市和無信息隔都:紐約、倫敦、東京(1990-2000)

全球信息化城市:符號分析家和絕望者

世界的數位化

城市規劃與城市政策:法規化對城市企業化

尋求可持續性

實踐中的可持續城市主義:英國的城市特別工作組及其繼任者

城市品質運動

規劃收益和社會公正

發展,公平和環境

13.永遠的底層階級之城

持久的貧民窟:芝加哥、聖路易斯、倫敦(1920-2000)

芝加哥發現了底層階級

社會學者闖入“隔都”

隔都暴亂的影響

暴亂之後

後記:英國的底層階級

15年之後:與社會排斥作戰

參考文獻

索引

插圖索引

譯後記

序言

任何一位從事城市規劃歷史寫作的人,都可能以自我保護的方式來開始他們的前言:誠然,規劃師應當去做規劃,而不應當只停留於回憶。很簡單,寫作本書是因為我發現了這個題目的魅力所在。正如其他方面的人類事務,我們往往不能認識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別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過了。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根源。這就是我的出發點。

與眼下時興的方式不同,我沒有受到委託,所以也就沒有必須感謝的資助者。我也沒有助手,因此除我之外,也無需指責誰。同時,由於所有文稿都由我自己打字,首先要感謝不知名的WordStar和WordPerfect的作者,然後是楚克·佩德爾(Chuck Peddle)發明他神奇的天狼星一號(Sirius I),最後根據邊陲福特主義。的鐵律,無名的、家庭組裝的台灣克隆版本又在我的研究中取而代之。羅莎·胡桑(Rosa Husain)毅然將文獻參考轉變為腳註,於是她將自己帶入WordPerfect宏指令的喜悅和恐懼之中。

但是,我還得一如既往地感謝圖書館管理員們。那些呼籲要為正在衰退的公共服務進行立法的人們(而且不時地有人唆使我們加入他們的行列),並不一定會去使用世界上圖書館的大量資料。當我著手寫作本書時,曾經在三個圖書館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英國圖書館閱覽部(別名大英博物館閱覽部),英國政治與經濟科學圖書館(LSE圖書館),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圖書館。我向以上三個圖書館盡職盡責的員工表示感謝。雖然有點繁冗,我還是要特別感謝伊莉莎白·拜恩(Elizabeth Byrne),因為她將伯克利的環境設計學院圖書館改造成為如今這般美好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