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該書把明代文學復古運動作為三次高潮來敘述,即前七子、後七子和明末陳子龍的三次復古運動,將其放到明代文學思潮以至整箇中國文學發展史的廣闊背景中進行考察,認為復古運動打破了明前期以至整個思想文學領域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沉寂局面,開啟了明後期浪漫文學思潮和進步思想潮流的先河,是由前者演進為後者的重要過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把明代文學復古運動作為三次高潮來敘述,即前七子、後七子和明末陳子龍的三次復古運動,將其放到明代文學思潮以至整箇中國文學思潮發展史的廣闊背景中進行考察,認為復古運動打破了明前期以至整個思想文學領域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沉寂局面,開啟了明後期浪漫文學思潮和進步思想潮流的先河,是由前者演進為後者的必要過渡,明末,基於民族救亡的緊迫任務,晚明浪漫主義思潮及整個進步思潮趨於低落,復古主義再次回歸,轉而更關注社會現實,明末清初實學思想由此形成,本書被認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代文學專題研究著作,此次收作者略作修訂後再版,既保留了原書的特色,又匡正了舊誤。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誕生的巨觀歷史背景: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徵的發展變遷

一、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徵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從“比興說”到“情景說”——先秦至六朝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徵的發展

三、“意境說”——古典審美理想的實現與盛唐詩歌的審美特徵

四、理性化與俗化——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至南宋時期古典詩歌的分化和衰落

五、嚴羽等人的吶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詩歌的繼續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復古運動的濫觴——茶陵派

一、茶陵派的形成

二、茶陵派的詩歌理論

三、茶陵派與復古派

笫三章 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第一階段:在茶陵派卵翼

三、第二階段:反劉瑾鬥爭及與茶陵派脫鉤

四、第三階段:作家群落

五、餘波:六朝初唐派與中唐派

六、歸宿:棄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學理論

一、強調詩歌的情感特徵

二、重格調

三、提倡學古

第五章 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的詩文創作

一、李夢陽

二、何景明

三、徐禎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邊貢、顧磷

七、鄭善夫

八、楊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第七章 後七子的文學理論

第八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的詩文創作

第九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展過程

第十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的文學理論與詩文創作

結語

附錄:主要引用參考書目

後記

重版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誕生的巨觀歷史背景: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徵的發展變遷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直切論之,是對明中葉以後日趨尖銳的種種社會矛盾的反映;遠而言之,則是對明初以來思想文化的高壓政策和萎靡不振之詩風文風的反動。關於這兩點,以前的研究者們大都或多或少地認識到了。然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的出現,還有著更深刻的歷史原因,它實際上是整箇中國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徵發展變遷的必然結果。復古派批判的對象,並不僅僅是明前期的台閣體,更不只是以李東陽為代表的茶陵派。他們是在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特徵及其發展變遷軌跡作了全面深刻的反思之後,才提出復古的主張的。因此,只有把明代復古運動放到整箇中國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發展變遷這一深廣的背景中考察,我們才能真正認清它的來龍去脈與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