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署戲曲人物(下)

鹹豐以後,逐漸以皮簧、梆子戲為主。 在昇平署的各種戲曲史料中,此系列戲裝扮像譜極為珍貴。 因此這些戲裝扮相譜,除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以外,更是研究清代末年宮廷演劇臉譜、眼飾的珍貴史料。

內容介紹

《昇平署戲曲人物(下)(第10輯)》主要內容包括:清代宮廷管理演劇事務的機構,成立於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後隨著清王朝的消亡而結束,前後共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主要掌管宮廷內朔望節令、喜慶大典的演出活動。演出的劇種早期以崑腔、京腔為主。鹹豐以後,逐漸以皮簧、梆子戲為主。
《升乎署戲曲人物》收集中國京劇人物扮相寫真圖,為絹底彩繪本。畫冊無文字記載年代,應繪於清鹹豐同治年間(一八一五|一八七四),為宮廷晝師作品。在昇平署的各種戲曲史料中,此系列戲裝扮像譜極為珍貴。形式為工筆著色,每幅版心約高二十七厘米、寬二十二厘米;每出戲一組畫,每組收戲晝一一至十餘幅不等。每幅晝一個角色,均為大半身,圖中角色的臉譜、穿戴,描金畫銀極為精細,所畫的穿戴與故宮收藏的戲衣、頭盔等物都是符合的。此畫冊繪製非常精細,插圖精美,顏色新鮮,無論是絲綢背景還是顏料都稱得上是最高質量,是屬於帝後所用之[御賞物],而並不是作為演員以及管理戲箱人員的備忘錄。因此這些戲裝扮相譜,除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以外,更是研究清代末年宮廷演劇臉譜、眼飾的珍貴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