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銅鄉

昆銅鄉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轄鄉,位於安吉縣東端,東北與長興縣交界,東南與湖州郊區、德清縣接壤,北連梅溪鎮,西接溪龍和遞鋪鎮,處於天目山脈在安吉境內的東支末梢,距湖州市區44公里,距杭州100公里,離上海200公里,交通便利。面積90.97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69個村民小組,2009年底全鄉總人口15938 人。竹類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竹木質優,是加工竹木製品的原料基地。

基本信息

昆銅鄉
昆銅鄉民居

區域概況

昆銅鄉[1]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轄鄉,位於安吉縣東端,東北與長興縣交界,東南與湖州郊區、德清縣接壤,北連梅溪鎮,西接溪龍和遞鋪鎮,處於天目山脈在安吉境內的東支末梢,距湖州市區44公里,距杭州100公里,離上海200公里,交通便利。面積90.9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4972畝,水田5511畝。轄15個行政村,169個村民小組,2009年底全鄉總人口15938 人,人均收入12100元,漢族為主,有少數畲族,鄉駐地設在獨山頭。 昆銅鄉境內年平均氣溫15.43℃,年平均降水量1469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大小型水庫191座。昆銅鄉三面環山,以林業為主,是安吉縣主要毛竹、小竹產區,林業收入占60%,山林總面積114972畝。其中:毛竹林面積40420畝,小竹林面積26830畝,用材林面積16800畝。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竹類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竹木質優,是加工竹木製品的原料基地。工業經濟基礎厚實,外向型經濟活躍,民營經濟較發達,是湖州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先進鄉鎮。

歷史沿革

昆銅鄉以境內崑山、銅山兩山首字得名,北宋後期和南宋期間,昆銅設5個裡:仙澗、苕水、候溪、三山、合川。解放前為昆銅鄉。1949年秋,屬昆銅區。1950年,建崑山鄉和銅山鄉。1955年冬,兩鄉合併稱昆銅鄉。1958年,併入曉墅公社,稱昆銅管理區。1961年,從曉墅公社劃出,稱昆銅公社。1984年1月,稱昆銅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 總人口 15516
男 7697
女 7819
家庭戶戶數 4324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170
家庭戶男 7568
家庭戶女 7602
0-14歲(總) 3330
0-14歲男 1719
0-14歲女 1611
15-64歲(總) 10721
15-64歲男 5258
15-64歲女 5463
65歲及以上(總) 1465
65歲及以上男 720
65歲及以上女 7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4644

地理環境

該鄉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邊境的四面山海拔594.3米,三山海拔564.8米,西北獨山頭附近海拔2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5.43℃,年平均降水量146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東向西北流的昆水和自南向北流的銅水在該鄉東北部匯合流入曉墅港,經長興縣境流入西苕溪。該鄉因源短流急,解放前,經常暴雨成災。解放後,陸續興建石塢嶺、南樓塢、董家塘、莫勞塢、黃泥墩等大小水庫22畝,總蓄水量380萬立方米,基本上控制了水、旱災害。

經濟發展

【昆銅被評為湖州市個私經濟發展先進鄉鎮】通過狠抓民營經濟上台階,形成了大路口羊毛衫、上舍民營經濟、路西麻紡織、獨山頭竹木等“一村一品”經濟新優勢。1998年,全鄉個體私營企業共203家,職工人數5338人,固定資產5188萬元,其中竹製品行業64家,輕紡行業88家,其他行業51家,完成產值3.66億元,成為昆銅經濟的新增長點。 【浙江春暉竹木業有限公司列入省“百龍工程”】1998年,以竹木產品為主的浙江春暉竹木業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920萬元,取得外貿自營出口權,被列入省“百龍工程”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單位,成為昆銅鄉最大的省級農業龍頭型企業。 【上舍長虹錨鏈廠打入國際市場】上舍錨鏈廠屬一家村辦集體企業,通過改制轉為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出擊,與上海市外貿公司合作,產品打入美國、伊朗等國,1998年實現銷售收入720萬元。 【錢坑橋百合基地初具規模】該基地位於昆銅鄉錢坑橋村西北角,1998年種植面積1000餘畝;主要銷往上海、杭州、紹興等地,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全鄉已普遍推廣。 【竹木製品成為昆銅主要創匯產品】1998年全鄉竹木製品品種達到116種、300多個規格,其中浙江春暉竹木業有限公司56個品種、200多個規格。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伊朗等地。1998年,實現出口創匯500萬美元。 2004年,305家個私企業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9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實現財政收入1148萬元,同比增長28%,實現農民人均收入5118元,同比增長18%。

社會事業

1998年12月16日召開鄉第十一屆黨代會,提出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抓手,把昆銅建設成為“竹業大鄉”和“工業強鄉”的總體發展思路。完成了9個村的閉路電視工程。建成標準化二級計畫生育服務站。1998年,昆銅中學電化教育被評為省級先進。全鄉上下認真開展了“三講”“兩為”“雙實”主題活動。 工會、共青團、婦聯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廣泛開展了“送溫暖”和“竹鄉青年增譽”活動。

名優特產

梓坊茶葉 安吉流傳著一句民謠:“梓坊的茶葉石門碳,諸家邊的姑娘不用看”。梓坊茶葉香飄萬里,歷來有名。據安吉縣誌記載,梁代陶宏景隱居昆銅數十年,因長期飲用梓坊茶,“年逾八十面壯容”。唐代品茶大師陸龜蒙“不喜與流俗交”、“以高士召不至”,然而他卻慕名前來,還長期隱居昆銅品茶著書。梓坊茶出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梓坊村獨特的地理環境,這裡山高林密,沒有工業污染,真正的梓坊茶生長在海撥700多米的蒼蒲山上,山上翠竹悠悠,雨量充足,長期雲遮霧罩。每年到穀雨季節,便是採茶時節,新茶葉厚實,且每朵茶葉均為三瓣,兩瓣較長,一芽短小,經過“殺青”、“揉團”、“烘青”幾道手工工序之後,就制出了毫顯色翠、香味雋永、回味甘甜的梓坊茶,取名“雀舌”。上海、蘇州的顧客以及美國、日本等友人紛紛慕名前來購買。

地方名人

錢春富 錢春富,1942年出生,昆銅獨山頭村人。大專文化程度,1990年5月,籌建昆銅竹編工藝二廠,當年完成銷售收入47萬元。1995年,與省中農信貿易公司合股經營,成立浙江春暉竹木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1998年,中農信撤資,錢春富自籌資金,艱苦創業,實現產值2000萬元,壽司卷籠占了日本全市場。他致富不忘本,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每年捐資達數十萬元,在昆銅傳為美談,被選為縣黨代表、市人大代表。

民俗風情

花龍燈 昆銅鄉上舍村的花龍燈已有200多年歷史,以花籃、荷花不同畫面出現,邊舞邊御接成一條彩龍,造型生動,技巧多變,獲1957年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大會好評。竹鄉文化節等縣市級以上文化活動,上舍的花龍燈都被邀請獻藝。

名勝古蹟

樂平亭

位於昆銅鄉與曉墅鎮交界處,是安吉縣境內現存的最古涼亭,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北朝宋元嘉元年(424)信義太守陳斌建造,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重建,1996年昆銅鄉黨委、人民政府對涼亭進行了重新修復。涼亭南北面石柱上各有對聯: 鎖鑰謹嚴重建塔山路口,橋樑聯絡高出梅墅街頭。 三百六旬往來預防風雨,七十二村出入舊話昆銅。

大事記

1980年4月,國務院衛生部部長崔月梨來鄉視察計畫生育工作。1984年1月,撤公社成立昆銅鄉。1986年,安吉昆銅釣竿廠“遊樂牌”工藝釣魚竿在全國釣魚協會評比中被評為一等品。1987年,長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