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公園

昆明翠湖公園

昆明翠湖公園,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南路67號。翠湖公園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裡還屬於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因東北面有九股泉,匯流成池,又名"九龍池"。到民國[中華民國]初年,改闢為園,園內遍植柳樹,湖內多種荷花,始有"翠湖"美稱。

基本信息

概述

東西縱堤叫“唐堤”,於民國年間修建東西縱堤叫“唐堤”,於民國年間修建
昆明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北部螺峰山下,雲南大學正門對面,是市區最漂亮的公園之一。雖然面積不大,但很有特色。這裡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自明朝起歷任雲南行政官員都曾在這裡修亭建樓。由於垂柳和碧水構成其主要特色的緣故,本世紀初正式定名為翠湖。

它以“翠堤春曉”而聞名四方。人們稱之為“鑲嵌在昆明城裡的一顆綠寶石”。園內,縱貫南北的阮堤(1834年雲貴總督阮元撥款所築),直通東西的唐堤(1919年由時任孫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國聯軍總司令的唐繼堯撥款所築),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湖心島景區以湖心亭和觀魚樓等清代建築為主;東南面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面是竹林島和九龍池;南邊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亭。

發展歷史

兩道長長柳堤呈“+”字交匯於園心,把全湖分而為四。南北橫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間雲南總督阮元仿西湖“蘇堤”美韻修築的兩道長長柳堤呈“+”字交匯於園心,把全湖分而為四。南北橫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間雲南總督阮元仿西湖“蘇堤”美韻修築的
方國瑜先生考證:“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東、南三面,自碧雞關下高嶢村,經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窯團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灣、土橋、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陽城邊舊校場,以至海口。”(見方國瑜《元史·賽典赤傳概說》)

至元十一年(1274年),賽典赤拜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廢棄,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張立道,付二千役而決之,三年有成。”(元趙子元《賽平章德政碑》)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縣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張立道為大理等處勸農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萬餘頃,皆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雲南行省》),元代幾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與滇池湖面分隔,成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於中種千葉蓮”,周圍“蔬圃居半”,稱菜海子,又稱翠海。翠海東北面湖中,有九個出水泉眼,“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名九龍池。”翠湖之水經河道注入滇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征雲南,元末代雲南梁王巴匝刺瓦爾密兵敗投滇池(一說服毒),明軍平定雲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朱元璋義子西平侯沐英留鎮雲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築昆明磚城,將翠湖圈入城內。(清·倪蛻《滇雲歷年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漢名將周亞夫細柳營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營”,“種柳牧馬”。清《一統志·雲南志·山川》載:“九龍池在昆明縣城內,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為稻田,下為蓮池,沿五華之右,貫城西南,匯於盤龍江達滇池,明沐氏有別業在其上,曰柳營。”沐英愛馬,常在柳營河邊觀馬弁洗馬,故翠湖出城之河稱“洗馬河”。有詩記述沐英柳營洗馬:“萬柳郁成行,牽來老驌驦。將軍思洗甲,神駿自生光。”清末陳榮昌也有《柳營洗馬》詩:“不圖城市裡,乃有亞夫營。伏櫪新羈馬,和戎罷舊兵。願將凡骨洗,誓與亂流爭。神駿滇池出,邊塵會蕩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僅四十八歲的沐英卒,沐英長子沐春襲西平侯,翠湖柳營遂改為“垂柳間垂楊”,“台榭浮水面”的黔國公沐氏別業(別墅)。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府第在今之勝利堂,翠湖柳營為“別業”,草海畔近華浦外建有“西園水雲鄉”。

清順治十年(1653年)大西軍“南安王”劉文秀回滇。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入雲南,封劉文秀為“蜀王”,劉文秀將沐氏柳營別業作為“蜀王府”,又稱“南府”。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年)),平西王吳三桂率清軍攻雲南,十二月清軍三路會於曲靖,永曆帝朱由榔奔迤西逃緬甸。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吳三桂駐鎮雲南,吳三桂“乞沐氏勛莊”,踞五華山永曆宮為“平西王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縊永曆帝及其子於五華山西麓之金蟾寺。金蟬寺坡遂稱“逼死坡”。清康熙三年(1664)吳三桂對“劉文秀故宅,以其狹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營一帶皆珍館崇台”,“花木扶疏,迴廊壘石”,新府石欄桿均為大理石浮雕,極盡奢華。清,李專《菜海行》詩,描述了吳三桂造新府之窮奢極欲:“橐弓解甲才幾日,命將選才造宮室,明帝行宮不稱意,卻教再見阿房出。軍令傳宣部下兒,移山填海只片時……雕甍繡闥生雲煙,何處十洲與三島。金屋朱扉鎖麗人,嬌歌妙舞四時春。花草亭台香沁骨,淪漪月夜酒生鱗,正難更仆數驕樂,螭頭有鳥大如駱……”。

昆明翠湖公園昆明翠湖公園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年))十一月,吳三桂舉“天下都招討馬大元帥”旗號反清,陳兵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吳三桂兵敗洞庭,退守衡州(衡陽)。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稱帝,國號“周”,年號“昭武”。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暴病殛于衡州。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吳世璠十四萬人馬被清軍消滅於湖南。次年吳世璠敗退雲南,吳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號改稱“洪化府”。洪化府大門外跨洗馬河有石橋,稱“洪化橋”。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橋”地名猶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軍“克雲南,入其城”,“洪化府”此後改稱“承華圃”。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雲貴總督范承勛拆洪化府吳宅,木石材料用於重修西山太華寺。至今太華寺大雄殿、縹緲樓前還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欄桿。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雲南巡撫王繼文在翠湖湖心島上建“碧漪亭”,後稱“海心亭”。湖北岸濱湖建“來爽樓”。書法家塗晫為碧漪亭、來爽樓題:“春醉蓬萊”、“是觀堂”匾。

民國八年(1919年)底,唐繼堯修整翠湖東西長堤,堤兩端建家族“雙節坊”。堤東架“衛東”鐵橋,堤西架“定西”石橋。這條東西長堤,與南北堤在湖心島交會。袁嘉穀有《翠湖堤上》詩:“左右樹交綠城洞,淺深水漲碧添池。雙堤車馬人如海,讓我花邊覓小詩”。

龍雲任雲南省主席期間,1932年搗毀蓮華禪院佛道泥塑。1933年至1934年按公園規劃改建蓮花禪院,拆寺觀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築群,大門坐西向東,院中間的大殿改成“戲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兩幢八角亭至今猶存。位於昆明市北部的翠湖公園,是市區最漂亮的公園之一,這裡除了有獨一無二的美景之外,遊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濃郁的文化氛圍,因為中國著名的雲南大學就在這裡,當年沈從文、朱自清、吳宓等喝茶淘書、談今說古的地方。另外,它是昆明唯一一家開放到晚上10點的公園,是個不錯的夜生活場所。

景觀

每年冬天有成千上萬隻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嬉鬧戲水,爭搶食餌,給翠湖增添了無限的情趣。這是由於昆明四季溫暖如春,適合海鷗過冬,加之昆明人視鷗如友,愛護海鷗,昆明市政府也規定不準捕捉海鷗,不準放爆竹驚嚇海鷗。這樣,紅嘴鷗與昆明人結下了"朋友"之情,每年11月份,它們就飛來昆明過冬,第二年3-4月,它們又離開昆明飛往我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等地。

每當這時,逛翠湖賞海鷗便會成為昆明人以及許多外地遊客的一大樂趣。冬春時節,上萬隻紅嘴鷗雲集翠湖,成千上萬的人投食餵鷗,成為春城一大景觀。

主要景點

金魚島

翠湖公園翠湖公園
金魚島,島上雪松、香樟等樹木四地潤,花環路繞,迂迴曲折。鳥語花香,微風習習,遊人在此漫步、小憩,品茶雅座,止步為佳。

竹林島

竹林島,沿堤修竹成林,綠翠濃蔭,又多藤蔓花架,幽徑曲折,竹林連片成蔭,花架下蔽日乘涼,湖塘荷花怒放。島上常有民間藝人、歌手雲集,演戲、對調、 唱 歌、跳舞者即興表演,不拘形式,自娛自樂,為觀者甚多,熱鬧非常。

蓮花禪院

蓮花禪院,清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載涥賜“妙蓮湧現”匾。蓮華禪院更有數聯,皆不離“蓮”,如“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台”,還有“赤鯉躍碧波,吞卻三分明月;紅蓮開翠海,托來一瓣馨香”等。

海心亭

海心亭,歷史上曾有“東面高樓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說。加之海心亭上匾聯較多,成為當時城中秀麗的風景名勝,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在亭閣中,在綠蔭下,飲 茶休憩,談古論今,情趣盎然。清嘉慶初年,昆明倪春有感於翠湖“一亭之外,別無容膝”,與雨庵和尚合作,于海心亭旁建蓮花禪院。

交通路線

昆明翠湖公園昆明翠湖公園
自由行到達景區的公共運輸指南

1、 公車線路: 1 路 、 85 路 、 100 路 、 101 路 、 125 路 、 133 路 、 139 路

目的地站點: 雲南大學(青雲街)站

票價:1元/人

首 / 末班車時間: 6 : 00—6 : 30/ 22 : 00—23 : 00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下車後 可步行前往

2、 公車線路: 100 路 、 101 路、 133 路、 139 路

目的地站點: 翠湖北路站

票價:1元/人

首 / 末班車時間: 6 : 00—6 : 30/ 22 : 00—23 : 00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下車後 可步行前往

3、 公車線路: 2 路、 5 路、 10 路、 26 路、 52 路、 54 路、 56 路、 61 路、 66 路、 69 路、 82 路、 84 路、 98 路、 100 路、 102 路、 103 路

目的地站點: 小西門站

票價:1元/人

首 / 末班車時間: 6 : 00—6 : 30/ 22 : 00—23 : 00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下車後 可步行前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