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秋清

現代精神病學和心理學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卻對人類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涉及了人類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 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人類異常行為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它是一門套用科學,在醫院裡稱為精神科。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有所不同,心理學除了研究異常行為,主要探討的是正常行為,不僅研究人類的行為,也研究動物的行為,因此,它涉及的範圍較廣。

現代精神病學和心理學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卻對人類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涉及了人類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電影也不例外,這一幾乎與現代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同時誕生的藝術樣式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同樣深遠的影響。電影藝術和精神疾病並非毫無聯繫,而是從一開始就形影相隨。
電影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裡展開的是一個小角度。要討論電影藝術中的精神疾病,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對人類許多不同種類的心理、情緒和行為異常的統稱,它包括程度上相對較輕的心理障礙、人格障礙、神經症等和較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感知、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活動上的障礙。幾百年來,精神病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猜疑、恐懼、歧視、排斥和遺棄。人們對待精神疾病與對待其他疾病是不一樣的,某人如果患了高血壓或糖尿病,得到的多半是周圍人的同情,而精神疾病就不同了,它往往被看成是個人的缺點和厄運,成為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污點。
精神病學和精神衛生運動的發展正在逐步改變這一狀況。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人類異常行為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它是一門套用科學,在醫院裡稱為精神科。從事精神病學工作的是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病學家,他們是受過醫學教育及心理學培訓的專業人員,因此,他們從醫學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異常行為,將其視為疾病,而不是弱點、過錯、思想道德問題、犯罪或其他什麼東西。近年來,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護士和社會工作者也加入了精神病學的醫療實踐。
對人類異常行為有各種各樣的解釋,社會學家認為,社會環境經歷是精神疾病的決定因素;心理學的觀點是,異常行為起因於人格內部的衝突和鬥爭或是後天所習得,如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疾病涉及到人的心理動機,正常和異常行為都是意識與無意識、欲望驅動或本能矛盾衝突的結果;醫學模式則認為,精神疾病是遺傳、損傷、生物化學缺陷或其他軀體原因所引起的結果,因此,精神病是生物性的疾病,病人需要住院、服藥,採用像治療軀體疾病一樣的醫療干預。醫學模式由於提供了藥物治療等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像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這樣的嚴重精神疾病,極大地改變了精神病人的處境和形象,也提高了精神病學作為醫學主要分支的專業地位。
精神病學由來已久,幾乎和醫學一樣古老,我國古代醫學和古希臘醫學都很重視人的精神和情感現象。1798年,在巴黎比塞特醫院工作的法國精神病學家彼奈爾首次廢除了對精神病人鐐銬加身的管理制度,推廣精神疾病的概念,成為現代精神病學誕生的標誌。精神病學在19世紀早期發展成為醫學領域中一門自成一體的學科,19世紀末,兩位說德語的臨床醫生將現代精神病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極大地提高了精神病學的科學性和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他們是埃米爾.克雷丕林和齊格蒙特.弗洛伊德。克雷丕林的工作向人們表明,精神病學和醫學其他分支一樣,是建立在嚴格而精確的調查研究基礎上,而弗洛伊德對潛意識劃時代的揭示為神經症的分類和治療指明了方向。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概念和夢境釋義不僅促進了精神病學和醫學的發展,而且在人類學、社會學和藝術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有所不同,心理學除了研究異常行為,主要探討的是正常行為,不僅研究人類的行為,也研究動物的行為,因此,它涉及的範圍較廣。心理學是精神病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心理學對精神病學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心理學首先引進數理統計方法,以後為精神病學所借鑑,使其科學性得以提高。
好萊塢全盛時期的本世紀30-40年代,電影與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派,當時正在美國蓬勃發展。本世紀初開始,新興的美國文化對各方面的新事物兼收並蓄,起源於歐洲的電影藝術在美國找到了商業化發展的立足點,以好萊塢為中心,匯集了各路人才和各種流派,逐步成長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產業。而弗洛伊德的早期學說在歐洲處處受到責難和排斥,唯獨美國對之產生興趣。精神分析法在這塊沃土上找到了市場,對公眾和電影創作人員的影響巨大,在他們眼中,精神科大夫就是精神分析師,精神病學的治療就是精神分析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弗洛伊德的思想已同化於美國文化之中,成為美國人理性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精神病學界和電影界分別迎來了一大批來自歐洲的移民,像精神分析學家布里爾、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等,以刻畫變態心理見長的導演希區柯克、李特瓦克、弗立漢.朗,研究心理學與電影關係的先驅、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以及原在維也納大學專攻精神病學後改行做導演的拉斯洛.貝內迪克,他們的事業正當高峰,富有創造力,帶來了不少新鮮事物,他們的經驗和傳統分別為各自的專業領域帶來了新的面貌和深刻的影響。
精神病學對電影業的滲透一方面是基於大眾的理解,同時也是電影發展本身的需要。影視文化的主題無非是人的生理基礎和心理動機:暴力、犯罪、性愛、對金錢的貪婪,而隱藏在這些現象下面的原因有待發掘,心理變態或者說精神疾病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有聲電影問世不久,在故事片、喜劇片、動作片、犯罪片、暴力片等等一長串的清單上就加進了心理片這個新的片種名稱。精神疾病的特徵和性質極大地刺激了拍片人的想像力,為日益枯竭的題材來源打開了柳暗花明的大門,為垂死掙扎中的情節劇注入了起死回生的新鮮血液。電影也需精神疾病作為其情節工具和底色,以推動觀眾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再認識,為銀幕增添豐富、有趣而異乎尋常的光彩。有目共睹的是,一大批以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為線索的優秀影片重現了好萊塢影壇昔日的輝煌。特別是近年來,表現人類異常行為更是國際影壇上形成趨之若鶩的一股熱潮,吸引了大量投資和觀眾,這些影片不斷打破票房紀錄,屢獲殊榮與獎項,成為各種媒體和評論界關注的焦點,其中我國觀眾較為熟悉的近期作品有《雨人》、《沉默的羔羊》、《本能》、《阿甘正傳》等。這些影片已成為世界電影寶庫中的經典作品,是人類藝術成就中一筆珍貴的財富。
與電影的豐富多彩相比,用精神分析法對電影進行的解釋非常有限。1939年弗洛伊德去世時,世界各地已製作了許多優秀的無聲片和有聲片,而弗洛伊德本人從未談到過電影。用精神病學觀點對單一某部電影的漫談式分析則散見於各種專業出版物,如格林斯坦對影片《米蘭的奇蹟》的研究。本世紀中葉最權威的分析工作要數沃爾芬斯坦和萊特斯,他們剖析了1945年美國和歐洲發行的主要影片的心理學主題及其普遍和文化特定動機,例如美國電影中好女人和壞女人的意義。他們的主要成果至今仍有其價值,例如,他們發現電影中充滿虛假的形象,劇本在影片中表達的是一種被禁止的願望,然後在影片結尾宣稱故事從未發生,真相是如何如何等等。電影試圖通過向觀眾保證什麼也沒發生過,使衝突中的欲望巧妙地合理化了,如影片《卡薩布蘭卡》克伊爾莎通過誤認為丈夫拉斯洛已被納粹殺害,使自己和里克的婚外戀合理化,從而保全自己恪守道德的錯覺。在伊爾莎的神經症現實中,她對男性的看法被特徵地分裂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拉斯洛,他被作為理想化、無性愛之憂的父親形象,另一個是能夠使她動情的里克。
心理片的崛起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精神病學心理學的發展,而對心理片的欣賞、理解和評判還有賴於觀眾特別是評論家的精神病學背景知識。目前的狀況是,雖然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已發展到相當高度,國外電影業在心理片的製作水準上也已達到相當成熟和高超的境界,然而一般觀眾和影評人士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準備知識仍屬低下。這種局面一方面限制了學術界對電影作品思想內涵的縱深開挖,使某些影評文章在沒有搞清楚來龍去脈和論據欠缺的前提之下盲目出擊;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決策層對片源類型的開挖和心理片的市場拓展。這種局面對於電影製作者和消費者都是頗為不利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