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陳與義

第二句,詩人不寫“月”而寫“星斗”。 “寂寞小橋和夢過”,靜中有動;“稻田深處草蟲鳴”,寂中有聲。 “寂寞”所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因身外“無人”而引起的孤獨感。

詩歌原文

早行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乾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作者

陳與義
(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公元1113年(政和三年)進士及第,累遷太常博士。紹興(1131—1162)年間,歷任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137年(紹興七年),拜參知政事,次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傳。長於詩,創簡齋體。方回認為陳與義繼黃庭堅陳師道之後,並為“江西詩派”之三宗。有《簡齋集》十卷,《無住詞》一卷。

賞析

錢鍾書《宋詩選注》:“《南宋群賢小集》第十冊張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曉行》詩,也選入《詩家鼎臠》卷上,跟這首詩大同小異:‘千山萬山星斗落,一聲兩聲鍾磐清。路入小橋和夢過,豆花深處草蟲鳴。’韋居安《梅硐詩話》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詩,跟這首隻差兩個字:‘露’作‘霧’,‘分’作‘野’。”
《梅磵詩話》卷下:“早行詩,前輩多佳作。近世如楊秀詩:‘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關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劉應時詩云:‘登輿睡思尚昏昏,斗柄銜山月在門。雞犬未鳴潮半落,草蟲聲在豆花村。’三詩意皆高遠。”所引劉詩與這裡所選的《早行》詩意境也有相仿之處。

表現手法、效果

第一句,不說“雞唱”,不說“晨起”,不說“開門”,不說“整車”或“動征鐸”,而主人公已在旅途行進。“行”得特別“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類的語言說出,又不是用“流螢”、“棲禽”、“漁燈”、“戍火”、“殘月”之類來烘托而是通過詩人的感覺準確地表現出來。“駝褐”,是一種用獸毛(不一定是駝毛)製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濕透;詩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見。而“露侵駝褐”,以至於感到“曉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第二句,詩人不寫“月”而寫“星斗”。“星斗闌乾分外明”,這是頗有特徵性的景象。“闌乾”,縱橫貌。古人往往用“闌乾”形容星斗,如“月沒參橫,北斗闌乾”之類。月明則星稀,“星斗闌乾”,而且“分外明”,說明這是陰曆月終(即所謂“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無風的情況下才有的。晴朗無風而沒有月,“星斗”自然就“闌乾”、就“明”,寫景頗為確切、細緻。此其二。更重要的還在於寫“明”是為了寫“暗”。黎明之前,由於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襯得“分外”明。
第三句“寂寞小橋和夢過”,可以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夢與“寂寞小橋”結合,意象豐滿,令人玩索不盡。趕路而作夢,一般不可能是“徒步”。獨自騎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作夢。明乎此,則“寂寞小橋”竟敢“和夢過”,其人在馬上,而且有人為他牽馬,不言可知。
第一句不訴諸視覺,寫早行之景;卻訴諸感覺,寫寒意襲人,這是耐人尋味的。聯繫第三句,這“味”也不難尋。過“小橋”還在做夢,說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覺未睡醒,一上馬就迷糊過去了。及至感到有點兒“寒”,才聳聳肩,醒了過來,原來身上濕漉漉的;一摸,露水已侵透了“駝褐”。睜眼一看,“星斗闌乾分外明”,離天亮還遠呢!於是又合上惺忪睡眼,進入夢鄉。既進入夢鄉,又怎么知道在過橋呢?就因為他騎著馬。馬蹄踏在橋板上發出的響聲驚動了他,意識到在過橋,於是略開睡跟,看見橋是個“小”橋,橋外是“稻”田,又朦朦朧朧,進入半睡眠狀態。
第一句寫感覺,第二句寫視覺;三四兩句,則視覺、感覺、聽覺並寫。先聽見蹄聲響亮,才略開睡眼;“小”橋和“稻”田,當然是看見的。而“稻田深處草蟲鳴”,則是“和夢”過“小橋”時聽見的。正像從響亮的馬蹄聲意識到過“橋”一樣,“草蟲”的鳴聲不在橋邊、而在“稻田深處”,也是從聽覺判斷出來的。詩人在這裡也用了反襯手法。“寂寞小橋和夢過”,靜中有動;“稻田深處草蟲鳴”,寂中有聲。四野無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夢”過橋,這靜中之動更反襯出深夜的沉靜,只有夢魂伴隨著自己孤零零地過橋,才會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因身外“無人”而引起的孤獨感。而“無人”,在這裡又表現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層意思,就是因四周“無聲”而引起的寂寥感。而“無聲”,在這裡也表現天色尚“早”,比齊己《江行曉發》所寫的“鳥亂村林迥,人喧水柵橫”要“早”得多。
這首詩的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就表現在詩人通過感覺、視覺和聽覺的交替與綜合,描繪了一幅獨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說是“夜行”)圖。讀者通過“通感”與想像,主人公在馬上搖晃,時醒時睡,時而睜眼看地,時而仰首看天,以及涼露濕衣、蟲聲入夢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態變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動或靜的一切景物特徵,也一一展現眼前。

相關試題:

(1)詩題為“早行”,詩中是怎樣扣住一個“早”字的?請作簡要分析。
(2)本詩在藝術表現方面很有特色,有人認為不遜於唐代詩人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請就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作簡要的賞析。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反襯的寫作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1)本詩共四句.句句緊扣一個“早”字。第一句露侵駝褐暗指行路之早之久,緊扣一個“早”字;第二句描寫黎明前的星空.反襯地面的黑暗,突出了天氣的“早”;第三句一個“夢”字,點出了詩人的精神狀態,突出時間的“早”;第四句用“草蟲鳴”反襯環境的靜,烘託了一個“早”字。
(2)第一,這首詩主要用了反襯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第二,這首詩通過感覺(第一句)、視覺(第二句)和聽覺(第四句)交替與綜合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獨特的“早行”圖。這首寫早行的詩與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有異曲同工之妙。
(3)表達出了詩人由於早行漂泊而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
(4)用星斗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用星斗分外明亮以及“草蟲鳴”反襯詩人出行之早。(答出一點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