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興

《早興》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公元823年在杭州創作的一首七律。這首小詩,反映了詩人在杭州的第一個春天即將來臨時內心的喜悅激動之情。

作品信息

【名稱】《早興》
【年代】中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早 興
晨光出照屋樑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作品譯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開始咚咚地敲響;大概是天氣轉暖、大地變得潮濕的緣故吧,那在台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而一向活潑的小鳥更不會放過這可愛的時光,正在窗前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著,似乎是在向人們報告著美好天氣的到來,催促著人們早早起床。

作品鑑賞

 這首詩當是公元823年(唐長慶三年),詩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時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願已償,心中自然快慰。此詩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之情。
從詩的結構看,前四句寫詩人在早晨的所聞所見,後四句則是抒發詩人對早春氣象的感受。也許是因為詩人對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來了。此時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開始咚咚地敲響;大概是天氣轉暖、大地變得潮濕的緣故吧,那在台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而一向活潑的小鳥更不會放過這可愛的時光,正在窗前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著,似乎是在向人們報告著美好天氣的到來,催促著人們早早起床。這四句通過晨光、鼓聲以及對春天極為敏感的兩個動物——犬、鳥的傳神刻畫,在緊扣“早”字主旨的同時,又隱隱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詩歌的後半部分表現了詩人在這樣春天氣息越來越濃郁的環境下,產生的輕鬆愉快之感。“半銷宿酒頭仍重”說明昨日飲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樂事,以致詩人忘了自身的酒量,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來尚有頭重腳輕之感。“新脫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氣候,脫去冬衣會令人煥然一新,輕鬆爽快,所以說“體乍輕”。“體乍輕”而“頭仍重”,值此酒意未盡消之際,當有頭重腳輕、飄飄無定之感。這既是實寫酒意未消時身體真實的感覺,同時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詩人陶醉了的感覺。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在這樣的境界中,他忘記了一切憂愁和煩惱,以致於“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這兩句照應詩題,寫夜間因為沒有鄉夢撩人愁思,睡醒後心境空明。暗示出詩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氣息所感染,他又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
全篇無論是寫自然景物還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態,都筆致輕靈素淡,充滿著情趣。節奏也是流暢、歡快的,字裡行間,融注著詩人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簡介

白居易像白居易像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