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土戰國時期

安土桃山時代是1568年至1600年之間的日本歷史。又稱織豐時代。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為名。

概述

安土桃山時代是1568年至1600年之間的日本歷史。又稱織豐時代。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為名。

詳細情況

他們作為強大的軍事領導者擊敗了其他大名(daimyo),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領導者。三個主要人物相繼成為了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Oda Nobunaga,1534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6年至1598年)和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1542年至1616年)。他們通過與京都(Kyoto)的宮廷的合作取得政治的權威,然後以朝廷的名義征伐其他大名。
1560年,大名今川義元試圖吞併信長的尾張國,但於1568年在桶狹間被信長擊敗了(參見桶狹間之戰)。信長得到了天皇的支持,並在室町幕府的將軍(shogun)繼位鬥爭中安置了他自己的候選人,並通過武力使其成功繼位。軍隊撤退後,信長已然控制了幕府(bakufu)。
京都地區,最初的抵抗來自於佛教徒、敵對的大名和敵對的商人。為了擺脫敵人的包圍,信長在1571年首先以世俗的力量擊敗了富有戰鬥性的天台宗僧人(Tendai Buddhists,參見一向宗),並且破壞了他們在京都附近的的修道中心——比睿山(Mount Hiei),還殺死了數千的僧侶,甚至防火焚燒了比睿山,因此被稱為【【第六天魔王】。1573年,他戰勝了當地的大名,放逐了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開創了歷史上的安土桃山時期(the Azuchi-Momoyama period,1573年至1600年)。在這些主要步驟之後,信長在琵琶湖(Lake Biwa)畔的安土建造了七層的,用石頭牆壁圍著的城堡。城堡可以承受火槍的打擊,成為戰國時期的標誌。信長授予被征服大名封地,清除免稅商業的障礙,把受貶抑的宗教團體和商人拉攏到他自己的軍事體系中,因此增長了自己的實力。他通過大規模的戰爭控制了大約三分之一的省,還設立並實施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例如系統的村莊組織,稅收和標準化的量度。同時,其他的大名——包括已經被信長征服的和他控制之外的——也建造了他們自己的極其堅固的城堡並使他們的駐軍現代化。1577年,信長派他的主要戰將——豐臣秀吉去攻占西本州(Honshu)的十二個省。這場戰爭拖延了。1582年,當信長帶領軍隊支援秀吉的時候,被手下武將明智光秀攻擊,被迫於本能寺燒殿自焚而亡(參見本能寺之變)。
在消滅了明智光秀之後,秀吉成為信長未成年後嗣的保護者之一。1584年,秀吉消滅了其他三個保護者,完全控制了京都,成為信長無可爭議的繼承人。秀吉生來就是沒有姓氏的普通人,原名木下騰吉郎。他被藤原(Fujiwara)家收為養子,被賜姓豐臣(Toyotomi),並得到了關白(kanpaku)的職位。這意味著全日本的內政和軍事都為他所控制。之後的一年中,他維持了與九個主要大名中三個的同盟,並繼續在四國(Shikoku)和北九州(Kyushu)的戰爭。1590年,秀吉動用20萬軍隊,戰勝了控制東本州關東(Kanto)地區的最後一個敵手。剩下的大名都投降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就結束了。
秀吉獨裁控制全日本,通過直接的手段或是盟誓的陪臣。新的中央政府體系開始運作。國家被一個大名聯盟統一了,但是還是分散化的。再一次的分配領土成為實力的標準。作為丈量和評價土地的新的單位——石(koku)——被設立。1石大約等價於180立升的大米。擁有能生產一萬石或更多大米的土地的那些人,被定義為大名。日本全國檢地有1850石(1598年數據),而秀吉一個人擁有其中的200萬石。德川家康——強大的中本州大名(並不完全受到秀吉的控制)——掌握著250萬石。儘管秀吉擁有強大的力量並擔心家康所擁有的實力,德川家康的位置還是絕對的安全。秀吉試圖削弱大名的利益,例如委派德川家管理關東地區,並用可信賴的陪臣包圍他的新領土。在大阪的城下町,他將諸大名的妻子和後嗣作為人質,並用姻盟加強封建約束。他利用石體系和檢地重新分配全國土地。1590年,秀吉宣布結束更進一步的階級運動或社會地位的改變,這加大了農民階級和武士(bushi 只有後者才能佩帶武器)階級之間的差距。1591年,他有計畫的讓他的兒子秀次(Hideyori)當上關白,自己作為太閤(taiko)攝政。在他生命結束之前,秀吉為了平衡權力,試圖建立某種政體並讓其正式化:五大老(the five-member Board of Regents)(家康是其中之一),向秀吉宣誓維護和平並支撐豐臣氏;五奉行(the five-member Board of House Administrators),制訂日常工作方針和行政上的事務;三中老(the three-member Board of Mediators),維護大老和奉行之間的和睦。
桃山藝術(Momoyama art,1573年至1615年)——以秀吉在伏見(Fushimi,京都南方)修建城堡的小山為名——在這時期十分繁榮。這個時期,對外界產生興趣,以大都市為中心發展,商業手工業者地位上升。華麗的城堡建築和室內裝飾,用金葉子修飾的彩繪屏風,表現了大名的實力和財富。外來的“南蠻”(即歐洲人)變得很普遍。
在1577年,秀吉已經占領了長崎——日本與外界接觸的主要地點。他控制各種貿易團體,並試圖管制全部的海外活動。儘管中國拒絕了他保障貿易特許權的努力,但是秀吉還是成功的把商業使節送到了現在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和泰國。他不相信基督教,並且迫害了一些傳教士。這可能破壞了大名的忠誠。
秀吉主要的野心是占領中國。1592年,他率領20萬軍隊侵略朝鮮——當時是中國的附屬國。他的軍隊在半島上迅速蔓延,直到在朝中聯軍面前失去勢頭(參見壬辰衛國戰爭)。在和平會談期間,秀吉要求分割朝鮮半島,自由貿易,並且讓一個中國公主成為日本皇后。日本與中國平等的要求被中國人拒絕了,於是和平的努力完結了。1597年開始了第二次入侵,但是,1598年因秀吉的死而突然結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