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無終點

《旅程無終點》是由陸棣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該書講述了白血病患者小米(全名米貌似)真實而傳奇的經歷。在重症病房經歷和目睹了生與死的小米痊癒後,為完成對逝去病友的承諾,徒步遠行,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終如約抵達了有“隱秘的蓮花”之稱的西藏墨脫。因生死而承諾,以承諾超越生死。作品突破了同類題材的悲情基調和悲劇結局,帶領讀者重新認知生命價值。 陸棣在創作中大膽探索,採用象徵隱喻等藝術手段,豐富故事的思想內涵與外延,打開了紀實文學創新的空間。 《旅程》在“紀實”與“文學”、形象與意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融合統一,是一部散發時代氣息的現實題材。

內容簡介

小米(全名米貌似)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住進了14樓重症病房,她和浙江女孩圓圓成了好友。
小米對生存很悲觀,金錢和權威都救不了白血病。圓圓對生存充滿希望,說台灣繪本畫家幾米等人得白血病後活了下來,活得精彩,給小米極大鼓勵。幾米成了她們的偶像。她們愛文藝,精神世界豐富而廣闊。
她們談白血病,也談“身後”事,死後會不會存在,有沒有靈魂。小米是“人死斷滅論”者。圓圓說人死後靈魂會飛向星空。她們因此爭辯,冷戰。小米妥協了,覺得“斷滅論缺少人性和道德關懷,把瀕死者人生最後一絲希望殘忍滅掉。
圓圓有個去西藏墨脫的心愿。在圓圓病危之際,小米答應圓圓,如果她能活下來,就去完成圓圓的一個心愿。圓圓說會在星空等米貌似兌現承諾。
病友簡華、小露露、蘇琴等女孩們都去世了,圓圓也走了。14樓女孩中唯小米活下來了。她每想起圓圓說在星空等她訊息就無法心安。殘酷的心理折磨成為她的魔咒。
她對圓圓的承諾成了揮之不去的心病。她痊癒後,毅然辭去工作,不惜用命作為賭注兌現對圓周圓的一個生死承諾。
她暴走數千里,為兌現對病友圓圓的一個承諾。在途中,一次次重啟她對死亡的感知。
2013年6月20日,她離開上海,因為她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弱弱宅女,決定採用魔鬼式的極限訓練使體能、意志和抗高反一次次快速全面的升級。她暴走數千里,途中兩度面臨死亡:她在梅里雪山雨崩徒步時因高反昏過去,被90後小夥伴們背下山;在西藏崗仁波齊4700米的小旅社中,她因高反,又差點死去。她腳踏車環洱海騎行;她腳踏車環納帕海騎行;她腳踏車環青海湖騎行;她到梅里雪山雨崩徒步……
9月9日,她進入西藏墨脫,這是中國頂級驢友的冒險聖地,著名的“死亡之
旅”。她歷經高原反應、滑坡、塌方、土石流、高雨量、螞蟥等。作為一個曾經罹患白血病的弱女子,在獨自遠行第85天后,9月13日,她在隊友的陪同下,用最潔淨的儀式,完成了圓圓生前的心愿。

作品主題

《旅程》核心是生死和承諾。生死是談不盡的哲學命題。承諾是精神。一個上海宅女,將這段生死故事演繹得如此動人心魄,那么完美和真實。它超越時空,如此富有戲劇性。
“苦難是修行”,“承受病痛折磨是最高苦行。知道這樣,他就會贏得最高世界。”陸棣在《旅程無終點》中,試圖帶領讀者走上一段重新認知生命價值的旅途。
因生死而承諾,以承諾超越生死。作品突破了同類題材的悲情基調和悲劇結局,帶領讀者重新認知生命價值,令人震撼,發人深省。
一部講述生死密碼的奧義書,心靈修行的教科書。

創作背景

本書上半部分寫重症病房,下半部分寫墨脫途中,兩者都與死亡緊密相伴,核心是生死和承諾。生死是談不盡的哲學命題。承諾是精神。陸棣用飽含深情且克制的筆觸,將這生與死的故事講述得動人心魄。[8]
《旅程》上半部分寫小米在14樓的生死經歷。
現實生活中,陸棣為陪護患白血病的親人住進14樓,他是親歷者又是調查者。他和小米、簡華、露露、圓圓等患者相處過相當長時間。其間,他研讀、摘錄、分析大量白血病書籍及案例和相關信息,當時他不是為寫作,而是挽救親人的生命。
《旅程》下半部寫小米在墨脫徒步。
陸棣有小米旅途經歷和情感起伏素材,有墨脫豐富全面的風土人情傳說等資料,但是,他為找到徒步感覺,一個60多歲的老人去徽杭古道徒步、仙霞古道徒步,去身體力行。
豐厚的生活積累和翔實的病情、案例和信息資料,需要精選、提煉和壓縮,刪繁去冗,精益求精。《旅程》涉及到大量白血病人的實用資料,如化療、自體移值、免疫細胞療法、基因治療、中醫、骨髓移值和各種治療分析等描寫。有病友家屬說,陸棣成血液專家了,只要掃一眼血常規報告,就能了解患者的健康情況。
一個個偶然小片段,連線起持續不斷的新創造和新奇特。太多偶然性的聚合,啟動了長達數年的時代鏈條,導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代中國傳奇。”
陸棣在創作《旅程》時,如同打開深藏地窖多年醞釀的陳酒一樣,滿空中的酒香中閃耀出人性中最美的光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