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玉露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施兆鵬先生給予極高評價並揮毫題詞“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恩施玉露深受國人及東南亞一帶的厚愛,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適中,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該茶乾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湯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 的人類消費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