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恩波

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被選為議員。 並於1916年赴滬,參與討袁軍事和恢復國會的活動。1906年他與張書紳等人在於家郜村創辦育秀國小堂,成為當時廢私塾、興學堂的榜樣,同時積極在教師、學生中發展同盟會員,培養革命骨幹,使學校成為同盟會在昌邑早期活動的基地。1912年12月,北京政府成立國會,1918年,他同原國會150餘名議員集會廣州,舉行“非常國會”,共舉孫中山為陸海軍大元帥。1928年被任命為國民黨山東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府委員兼農礦廳廳長。

個人簡介

於恩波(1884—1941) 字沐塵。山東省昌邑市於家郜村人。

個人簡歷

1903年在萊州府中學求學。1905年經劉冠三介紹加入同盟會。1906年他與張書紳等人在於家郜村創辦育秀國小堂,成為當時廢私塾、興學堂的榜樣,同時積極在教師、學生中發展同盟會員,培養革命骨幹,使學校成為同盟會在昌邑早期活動的基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他與陳乾一起去徐淮地區組織淮泗討虜軍,與清軍作戰,每戰必捷。1912年12月,北京政府成立國會,1918年,他同原國會150餘名議員集會廣州,舉行“非常國會”,共舉孫中山為陸海軍大元帥。1922年,駐廣州灣海軍譁變,他奉孫中山密令,勸服魚雷隊長溫樹德(山東人),率眾奪取了“海圻”、“海琛”、“肇和”諸艦,孫中山任命溫樹德為海軍司令,於恩波為秘書長。1922年9月, 國會恢復北遷,他重赴北京,繼續擔任國會議員。1923年冬,南下廣州,幫助孫中山開展護法工作。1924年,他被任命為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對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他捐1萬元,在家鄉育秀國小的基礎上,又創辦了昌邑縣第一所中學——育秀中學, 併兼任校長。1925年4月,他辭去教育廳廳長職務,去南方參加國民革命軍。1928年被任命為國民黨山東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府委員兼農礦廳廳長。在此期間,他興利除弊,對發展山東農業、工業、礦業生產作出一定成績。抗日戰爭期間,隨國民黨政府遷往四川。1941年2月在巴縣歇馬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