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芥子園畫傳:蔬果篇·瓜菜

繪畫分科的專門化,技法的專門化,是歷史的進步。 (一) (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5月1日)
平裝: 18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0開
ISBN: 710201869X, 9787102018690
條形碼: 9787102018690
尺寸: 25.6 x 18.4 x 1.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張繼馨,1962年生,江蘇常州人。蘇州廣播電視大學、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江蘇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會會名譽會會長,蘇州市美協名譽主席。
近20年來,在南京、北京、台灣等省市舉辦畫展30餘次。出版專著有《草蟲畫譜》、《鳥類畫譜》、《樹石畫譜》、《吳門畫派的繪畫藝術》、《張繼馨畫集》等37種。
榮獲美國傳記中心的“終生成就學院金質獎章”、英國劍橋傳記學會的“20世紀成就銀質 獎章”。

內容簡介

新編芥子園畫傳:蔬果篇?瓜菜》內容簡介:《新編芥子園畫傳》傳授技巧特點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門藝術無論戲曲、舞蹈,也無論繪畫,其程式都源於生活,是生活現象轉化為藝術樣式所彩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諸如畫人物的十八描,樹石的皴法、點法,屋宇的界畫法,花鳥的勾勒向背法……無不是前人觀察生活、再現生活的技巧的積澱。富有創造性的畫家,善於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那種一切都從自己開始、從“零“開始、不顧前人創造的做法,並非真正懂得創造,也並不尊重民眾的審美心理。真正懂得創造的畫家尊重傳統又不拘泥成法,理解民眾審美習慣又深知民眾審美習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媒體評論

序言
再現生活的技巧積澱
—— 《新編芥子園畫傳》序言
沈鵬
我國古代畫學,有不少熔史、論、技法於一爐,三者兼容並包,堪稱傳統畫學著作的一大特色。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綜畫之源流、興廢、六法、品評、名家、鑑賞、工用拓寫以至跋尾押署、公私印記、裝裱著評等論述羅列,雖然以史為主要線索,而在理論方面也有很高的價值。其中《論顧陸張吳用筆》、《論畫體工用拓寫》諸篇又較多地涉及技法。“運墨而五色具”提出了水墨畫的理論基礎,從技法上說是肯定了用墨的原則。
在藝術創作中“技”與“藝”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的方面。“藝”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技”從屬於“藝”,向著“藝”轉化,在一定條件下技可以起決定性作用。任何高超的構想,如果沒有相應的技巧與之結合,終究要落空。古代畫論著述的特點也即優點之一,能夠將“技”與“藝”的水乳相溶的關係作辯證論述。顧愷之的畫語以及《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可以看作是在這方面最早的成就。在人物的形與神的關係上提出了經典性的見解:“……若長短、剛軟、深淺、廣狹與點睛之節,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趨失矣。”“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通神也。”《畫雲台山記》詳細敘述圖繪雲台山的構思、位置、設色、用筆,這是一幅山水中包含人物、鳥獸、樹石的大畫,由栩栩如生的設計中可窺見擬議中的模樣,體會作者創作思想。傅抱石曾畫出《雲台山圖》的大致面貌。
繪畫的發展,從實用美術中蛻變出純供欣賞的美術品,又在“純美術”中分化出山水、花鳥、人物等獨立成科的畫種。繪畫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技法的研究也逐漸專門化。《歷代名畫記》以後的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鄧椿《畫繼》都承襲了史、論、技法結合的傳統,並作了新的發揮。如《圖畫見聞志》中“論製作楷模”一節,就畫人物、山、水、畜、獸、屋木、花果、草木、翎毛分別研究,實際是總結了《歷代名畫記》以後二百餘年間的創作經驗。同樣《畫繼>作者“論界畫法度繩尺”也是總結了唐以來的經驗。鄧椿強調界畫“法度準繩,此為至難”,是突出了形的準確性,比之張彥遠強調界畫“用界筆直尺”為“死畫”,強調“真畫”要“見其生氣”,從美學意義說略低一格,但又顯示了“技”的更新。
繪畫分科的專門化,技法的專門化,是歷史的進步。荊浩的《筆法記》公認偽作或真偽參
半,藉以提高“北派”地位。托為王維的《畫山水訣》,則是後人為文人畫張目。稱得起唐宋時代傑出的山水畫學論著的是郭熙《林泉高致》。作者本著“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發揮山水的人格化,山水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多種品位。畫山的“三遠”、“三大”奠定了透視法的基礎。論墨法、筆法的具體運用也是發前人所未發。凡此都是在隋唐以來山水畫成熟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宋以後山水畫技法與理論比較系統的著作有韓拙《山水純全集》,饒自然《繪宗十二忌》,唐志契《繪事微言》,笪重光《畫筌》,方薰《山靜居畫論》等。宋元以後,與山水畫學
發達的同時,花鳥竹石的技法著述也興盛起來。如宋伯仁《梅花喜神譜》,范成大《范林梅菊
譜》,趙孟堅《梅譜》,柯九思《畫竹譜》,錢昱《竹譜》,杜綰《雲林石譜>,李衍《竹譜》等。以論技法
為主的清人花鳥畫專著中,鄒一桂的《小山畫譜》格外值得注目。其“八法”、“四知”之說,都從
花卉性情出發,體察精微。又對一百十餘種花卉的特徵、著色用墨方法作細緻的分析。所謂
“欲窮神而達化,必格物以致知”。從技法書的編寫體系、方法來說,《小山畫譜》的完備性也是值得研究借鑑的。
人物畫發源早,有顧愷之的畫論在前,但系統研究人物畫畫理畫法的專著卻有些薄弱。元
代王繹《寫像秘訣》補充了歷史的空白,“八格”、“三庭”、“五配”、“三勻”記述了長期積累的觀察寫真的經驗。清代蔣驥的《傳神秘要》、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一脈相承。後者是從曾鯨一派寫真畫總結出來的絕無虛妄的經驗之談。這裡還要提到清代嘉、道年問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是一部綜論山水、花鳥、人物的畫論、畫法著作,系統完備。論述詳實,過去流傳較少。《書畫書錄解題》未列而值得珍視。
……

目錄

一 概述
二 瓜菜的基本畫法
(一) 工筆畫法
(二) 寫意畫法
三 學習瓜菜畫法
(一) 臨摹
(二) 寫生
(三) 構圖
(四) 創作
四 歷代詠瓜菜詩(選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