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公共政策基礎

二、公共政策體制的涵義 一、公共政策主體的分類 二、公共政策主體的構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吉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平裝: 5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0140874, 9787560140872
條形碼: 9787560140872
尺寸: 22.4 x 16.2 x 2.2 cm
重量: 599 g

內容簡介

《新編公共政策基礎》講述了:政策分析的社會責任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對理性的責任和對民眾的責任。要落實對理性的責任首先又是個倫理問題。因為政策分析的原動力在於為人類社會狀態的改善做出貢獻,這裡所說的貢獻必須是以關於社會健康的明確概念,換言之以倫理的基準導入的。這意味著負責任的政策分析是無法迴避倫理分析的,舍此政策分析則缺少基本的知性指導;要落實對民眾的責任首先是個民主問題。知識和技能是為少數人的利益驅使還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務,最終影響決策的知識來源於單一的渠道還是更廣泛的渠道,類似問題可以考驗並檢驗專門知識與活動的大眾的責任關係的深度。

目錄

前言 政策分析的社會責任
第一章 公共政策引論
第一節 公共政策界說
一、公共政策勃興的背景
二、公共政策釋義
三、公共政策的演進
四、公共政策的限界
第二節 公共政策理論的生成和發展昌
一、公共政策理論的體系化
二、公共政策理論的展開
第三節 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涵義、特點和類型4I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內容
四、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種形式
第二章 公共政策體制
第一節 公共政策體制概述
一、公共政策體制問題的提出
二、公共政策體制的涵義
三、公共政策體制的特徵
四、公共政策體制的地位與功能
第二節 公共政策體制的要素、內容與類型
一、公共政策體制的核心要素
二、公共政策體制的主要內容
三、公共政策體制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公共政策體制的變革與發展
一、公共政策體制變革與發展釋義
二、公共政策體制變革的內容
三、公共政策體制變革的方式
四、公共政策體制變革與發展的影響因素
五、公共政策體制變革與發展的過程及其管理
第四節 西方國家公共政策體制的實踐模式
一、西方國家公共政策權力結構
二、西方國家公共政策組織結構
三、西方國家公共政策功能配置
四、西方國家公共政策運行機制
第五節 中國公共政策體制的實踐模式及變革方向
一、中國的公共政策權力結構
二、中國的公共政策組織結構
三、中國的公共政策功能配置
四、中國的公共政策運行機制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主體
第一節 公共政策主體的界定
一、公共政策主體的概念範疇
二、公共政策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第二節 公共政策主體的分類、構成和素質
一、公共政策主體的分類
二、公共政策主體的構成
三、公共政策主體的素質
第三節 公共政策主體的整合
一、國家權威主體的權力配置
二、社會主體的政治參與
三、公共政策主體整合與社會治理結構的變遷
第四章 公共政策問題建構與議程設定
第一節 公共政策問題建構
一、公共政策問題研究
二、公共政策問題背景
三、公共政策問題識別
四、公共政策問題分析
五、公共政策問題最佳化
第二節 公共政策議程設定
一、公共政策議程的基本形式
二、公共政策議程的觸發機制
三、公共政策議程設定的模式
四、公共政策議程創立的途徑和策略
五、公共政策議程的阻滯障礙與秩序重建
第三節 公共政策問題建構與議程設定的中國視野
一、中國政策問題的現實視野
二、中國政策議程的現實視野
第五章 公共政策形成
第一節 公共政策規劃
一、公共政策規劃的涵義
二、公共政策規劃的類型
三、公共政策規劃的依據
四、公共政策規劃的原則
五、公共政策規劃的程式
第二節 公共政策論證
一、公共政策論證的基本要素
二、公共政策論證的方式
三、公共政策對話
第三節 決策的理論模型
一、理性途徑與政策形成
二、政治途徑與政策形成
三、公共選擇與政策形成
四、博弈論與政策形成
五、決策模型的整合
第四節 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影響因素
一、理性與非理性
二、信息與技術
三、權力與民意
四、全球化與本土化
五、政策網路與政策社群
第五節 中國的決策過程及其變革
一、政策過程:以理性決策模式為中心
二、政策過程的改革:以漸進主義為中心
三、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的策略
第六章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一節 政策採納
一、政策採納的涵義及其重要意義
二、政策採納的過程
第二節 政策合法化
一、政策合法化概述
二、權威部門政策的合法化過程
第七章 公共政策實施
第一節 公共政策實施概述
一、公共政策實施的涵義與特點
二、公共政策實施的過程與手段
第二節 政策實施理論的發展軌跡
一、行政執行理論的演變
二、政策實施理論的發展
三、政策實施研究的意義
第八章 公共政策工具
第九章 公共政策評估
第十章 公共政策變遷與終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