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2000年,依據新黨廳字〔2000〕33號檔案,設定自治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1)研究擬定自治區機械電子行業發展戰略和行業規劃;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引導行業合理布局。 (3)掌握、分析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生產動態,匯集分析和發布行業經濟技術信息,提供信息諮詢服務。

單位職責

依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新政辦〔2000〕157號),自治區機電行辦主要職責如下:
一、擬定並組織實施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發展戰略和行業規劃,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參與本行業重大項目投資工作,引導行業合理布局。
二、研究提出發展機械電子工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組織制定行業規範、規章和技術標準;協調行業內部關係,維護平等競爭秩序;協調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三、掌握、分析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生產動態,匯集分析和發布行業經濟技術信息,提供信息諮詢服務;承擔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組織有關的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
四、指導行業企事業改革和結構調整,協同培育本行業大企業大集團、龍頭企業、骨幹企業,積極促進機電行業中小企業發展,組織開展行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等工作。
五、承辦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經信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概況

(一)新疆機械電子工業廳
上世紀80年代初,根據國家改革開放的要求,原來的新疆機械工業局、新疆軍工局(含自治區國防工辦)兩局一辦合併成立為新疆機械電子工業廳(含自治區國防工辦)。
1996年,依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新政辦〔1996〕70號)精神,對機械電子工業廳的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做了重大調整。在職能的轉變上突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安全職責上從10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內設機構8個(均以處為結構單位),機關行政編制80名。
2000年,依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自治區區級黨政機關實施“三定”工作的意見〉和〈關於自治區工業、貿易管理部門及行政性公司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新黨廳字〔2000〕33號)精神,撤銷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廳,設定自治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二)新疆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
1986年以後,新疆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同新疆機械電子工業廳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這種體制格式一直延續到2000年結束。
(三)新疆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2000年,依據新黨廳字〔2000〕33號檔案,設定自治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管理的通知》(新政辦〔2000〕157號),自治區機電行辦為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主管機械電子行業的行政機構。
1、職能調整
自治區機電行辦必須貫徹政企分開、權力下放、權責一致的原則,在職能配置方面進行以下調整:
(1)政企分開,不再直接管理企業。不下達生產計畫,不承擔審批公司等職能。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的市場主體。負責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維護所有者權益。
(2)權力下放,將行業市場的建設與管理、技術諮詢服務等職能,交由行業協會、學會中介組織承擔。將機電工程專業高級評審委員會的日常管理工作,轉移由自治區職稱社會化評價中心承擔。
(3)權責一致,相近職能交由同一部門承擔。有關產業政策、經濟運行、投融資引導、技術進步、軍工配套、安全生產和民爆產品生產管理等職能,交給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質量監督交給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2、主要職責
根據以上職能調整,自治區機電行辦的主要是:
(1)研究擬定自治區機械電子行業發展戰略和行業規劃;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引導行業合理布局。
(2)研究提出發展機械電子工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組織制定行業規範、規章和技術標準;協調行業內部關係,維護平等競爭秩序;研究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3)掌握、分析自治區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生產動態,匯集分析和發布行業經濟技術信息,提供信息諮詢服務。組織有關的自治區機械電子行業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
(4)指導直屬國有機械電子企事業改革和結構調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指導自治區國有機械電子企業扭虧解困、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
(5)承辦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3、內設機構
根據以上職責,自治區機電行辦設綜合處、規劃發展處、行業管理處、企事業改革處4個職能處,行政編制為28名。按規定設老乾處,單列編制11名。
二、行業發展
新疆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始於解放後,50年來經歷了從修配到製造、從仿製到自行設計、從單機製造到生產小型成套設備的發展過程。尤其是自1986年—2000年的三個五年計畫執行期間,多數企業普遍重視新產品的開發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科研開發中心、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使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基礎性手段、工藝裝備水平等有了一定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七五”期間,全行業開發新產品283種,填補國內空白的12種,其中SZL系列水管熱水鍋爐、帶防塵蓋球軸承、瓜果取汁機、葡萄乾精加工設備、高效吹鍘草機、1.5噸沙漠越野車等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擺桿播種器獲國家發明獎。
“八五”期間,開發新產品293種,其中2060H型客貨沙漠越野車、抽油機節能電機、4LD—2自走式軸流穀物聯合收割機等20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三相油浸式31500千伏安/110千伏大型變壓器、92YZG1.5型圓草捆草機、SZL系列鍋爐等37種產品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在開發的新產品和科研成果中有3項獲國家專利,真空密封造型技術、樹脂自硬砂造型技術引進開發及其複合工藝的套用等26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6項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新產品。
“九五”期間,共完成新產品及科研成果305項,其中調徑變矩節能抽油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走式采棉機、6×2和6×4系列重型車、EQ211G型沙漠越野車、35千伏電力變壓器等10項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4LD—1.5型自走式軸流穀物聯合收割機、啤酒花摘花分選機組等53項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4LD—2自走式軸流穀物聯合收割機、GW—QJ固定式無管節能潛水泵等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刷輪式棉種(籽)脫絨機、中輕大錐角圓錐滾子軸承等25項產品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8項產品獲自治區創新獎。
“十五”期間,全區機電工業深化企業改革改制,加強技術創新,促進全行業實現了平穩增長。所有制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自治區原機電工業國有大中型企業全部完成了改制、轉產或進入非公有制經濟。與大企業大集團聯合步伐加快,新疆東風汽車廠正式加入東風與日產合資汽車公司,新疆客車廠加入中通客車集團,新疆特變電工收購了瀋陽變壓器廠。優勢企業和特色產品在全國同行業中已具備較強競爭勢力,特變電工、金風科技、新能源、東風新疆汽車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成為行業的龍頭和骨幹。規模以上150家企業基本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43項產品和技術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特高壓720KV電線電纜、風力發電機組、太陽能光伏系列產品、智慧型化控制變壓器等產品已成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的代表。
“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工業總產值連續跨越了100億、200億、300億大關,年均增速40%以上。行業門類不斷拓展、層次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以輸變電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農牧機械、石油石化裝備為主的產業體系。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產品相繼投入生產。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開發的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裝備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5MW和3MW機組已經投產,5MW和6MW機組進入研製。新疆富科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光纖藥物溶出度檢測儀填補了國內空白並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綠色使者空氣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適用於西部乾燥地區的間接蒸發冷水機組”技術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