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九師一六七團中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九師一六七團中學始建於1962年10月,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和不懈的努力,尤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全團基礎教育發展迅猛。學校現有學生900多人,在崗教職工85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49人,初級職稱30人,無職稱5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學校占地總面積89.25畝,其中運動場25.5畝(1.7萬平方米),校園63.75畝(4.25萬平方米)。現有樓房5棟,其中國小教學樓一棟,建成於1987年8月,面積3400平方米;國中教學樓一棟,建成於1994年12月,面積1256平方米;學生餐廳一座,建成於1995年8月,面積639平方米;綜合教學樓一棟,建成於1999年8月,面積1206平方米;學生宿舍樓一棟,建成於2003年11月,面積1242.31平方米。學校現有圖書室1個,閱覽室3個,微機室2個,物理、化學、生物、國小自然實驗室各一個。

一六七團中學自1984年到2000年培養國中畢業生2354人;自1977年到1998年為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118人;自1992年到2007年為師高中輸送新973人。根據學校統計自1983年到2006年學校教職工獲各種獎勵94人次,其中省級8人次、兵團級15人次、師級67人次。自1997年到200年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700人次,其中國家級177人次,省級598人次,地師級22人次。自1992年到2007年教師發表論文156篇,其中國家級24篇、省級43篇、地師級89篇;自1995年到2006年教師講課和課件製作獲獎32人次,其中國家級一人次,省級15人次,地師級16人次。一六七團中學自1990年到2007年獲各類表彰63次,國家級1次、兵團級4次、師級8次,團級48次。自1990年到2007年在各類竟技體育比賽中獲3次第一名、5次第二名、4次第三名。

自1997年通過“兩基”達標驗收以來,一六七團的教學質量在不斷的提高,教學秩序井然有序,師資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學校的管理也日趨規範,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在1999年、2001年、2002年、2005年被師評為“文明單位”;2006年被師評為“先進學校”。2007年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8年被師評為“先進學校”。

發展歷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九師一六七團中學(簡稱一六七團中學),位於新疆額敏縣克孜布拉克(麥海因)鎮。校園面積59363平方米,建築面積9542平方米。

一六七團中學創建於1962年3月,前身是原農七師三管處二分場國小。1963年正式定名為麥海因農場子女校。

一六七團中學,隨農場的發展而發展。

1962年3月塔額總場二分場(麥海因農場前身)建校,校址在現額敏縣二支河場部,開設一至三年級3個班。1962年4月22日邊民外逃的“伊塔事件”發生後,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命令兵團政委張仲翰,立即組建一支高質量的隊伍,分赴邊境第一線,維護社會治安、恢復生產、代耕、代牧、代管,著手在中蘇邊境建立國營農場群。 5月12日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委託,我團幹部職工800餘人奉命到現團場轄區內進行“三代”。10月將原農七師三管處二分場國小及在三管處子校就學的五分場學生隨遷至麥海因農場機耕隊,開設一至四年級4個班,學生74人。屬三管處教育科管理。1963年3月,搬至農場六隊(現農一連),設定一至六年級6個班,學生152人。隨著逐年團場職工子女增加,各基層單位陸續建立國小,先後曾建立14所國小,同時存在的只有13所。1962—1966年團場只開辦國小。1966年9月,成立國中部(當時叫農中),設1個班,教師2人。1974年開設高中班1個,中學共7個班,學生394人。至此,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76年有5個連隊設立國中班,中學增加到6所。1980年發展到1168名在校小學生、128名教職工。四所國中在校學生690名,一所高中在校學生104名,教職工68名。1981年有三所中學,國中、高中在校學生766人,全團教師達到204人(達到建團40年來的峰值)。1982年,連隊國中部全部集中到團中學就讀。1993年,新高一由師中學統招。至此,一六七團中學只設國中部。1985年9月,國小部與中學分離成立一六七團中心國小,1990年9月連隊國小全部撤消,師生全部集中團中心國小實行集中辦學。1990年7月,團建立幼稚園,9月份正式招生。1992年7月,中心國小與團中學合併。1994年9月,團幼稚園併入團中學。至此,一六七團中學成為集幼兒、國小、國中、職教、農廣校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