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學生

新生代,大學生,工作。

新生代大學生:指1990年後出生的進入大學的中國公民。2008年入學的大一新90後大學生生中,大部分出生於1990年,這也意味著大學已經迎來首批“90後”學生。調查發現,90後大學生總體上個性張揚、樂於表現,目標明確、意識客觀。但是他們的有些思想意識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重視。

新生代大學生的特徵:

新生代大學生與自己:善於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
調查表明,當90後大學生當情緒處於低谷時的面對方法,絕大多數(86.4%)學生選擇了正面、積極的方式,包括找人談話或傾訴、更多參加社會工作、社團工作、運動、課外閱讀等。只有極少數學生(均不超過0.5%)

新生代大學生與他人: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期待和需要
調查表明,當問及90後大學生新生臨時召集人需要為其他同學服務,並且需要提前一天報到,是否願意擔任新生召集人時,四分之一(25.5%)的學生明確表示拒絕,近七成的學生(67%)表示“沒考慮好”,表示願意的僅6.5%的學生。
數據結果似乎印證了人們對“90後”學生專注於自我的評價。但調研者認為,之所以這么多學生明確拒絕或不置可否,可能與他們並不熟悉校園環境,不了解工作項目有關。因為在調研軍訓者同步進行的20個個案電話採訪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明確表示“真羨慕電視中看到的志願者,在大學裡,90後大學生表明想多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由此可見“90後”並非像大眾印象中的一味追求自我,他們有著較強的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期待被了解和認同的內在需要,他們喜歡有一定未來感、新鮮感乃至刺激性的事物。

新生代大學生的價值標準
調查分析:認為誠信重要但律已不嚴
理解偏於淺層次
現代誠信是在自由和競爭的土壤中孕育生成的一種契約文化,它強調了規則的程式性和權威性。而調查發現,90後認為“誠實信用”、“不說謊”、“對得起自己和別人”、“實事求是”就是誠信,幾乎沒有同學將誠信提高到國家治理、企業信譽、事業成功、個人義務等的高度。
很多同學也提到,對誠信的認識是從家庭,老師,書本那裡來的。那還是在比較年幼的時候,接受的教育都比較傳統,在之後的成長中也沒有得到加強,所以對誠信認識大都停留在比較傳統和比較顯淺的層面。
認知與行為脫節
通過調查與訪談得知,80%以上的90後大學生認為誠信非常重要,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的重要保證,誠信維繫著社會秩序,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所有的90後都強烈指責校園和社會上的不誠信行為,遇到不誠信行為也會去制止。但他們也承認,他們日常行為中還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誠信行為,存在著認知和行為的不一致現象。
在小組座談會上,當被問到是否有過爽約、抄襲、說出朋友秘密、申請助學金虛報或誇大的行為時,往往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並且90後大學生沒有將這些行為與誠信聯繫起來,他們覺得做這些行為都是事出有因,心裡只不過有些愧疚而已。他們在誠信問題上認知和行為的脫節,言行不一致。
對己對人雙標準
問卷中問到,“對你不誠信的同學,你如何對待”,58.42%的大學生選擇“暗暗不高興”,還有3.74%選擇“無所謂”,只有28.9%的選擇“直接講明”。他們維護社會誠信的行動也不夠堅決,面對不誠信行為,66.32%的同學想過要制止,但只有10.74%的人當場制止了, 5.79%的人選擇視若無睹。
在90後大學生的小組座談會中,很多人都反感聚會有人爽約,他們對別人的誠信度要求比較高。但同樣的爽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態度又不同。很多同學表示自己也爽約過,言談之間重視程度並不高。
90後80後差不多
 社會多數人對90後的誠信價值觀持保留意見。但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對自己的誠信度非常自信,有44.15%的同學可以給自己打81—90分,還有26.41%打90———99分,另外4.84%的同學給自己滿分。 和別人比較時,47.79%的同學承認90後大學生的誠信度比70後低,52.84%的同學認為比60後低,49.37%的同學認為90後的誠信度與80後相比無差別。同時他們對社會誠信狀況評價不高,59%大學生認為社會誠信情況一般,認為比較不好的占18.72%,認為比較好的占15.64%,認為非常好的只占了1.65%。
90後大學生對他人的誠信度排序中最高的是父母,其次是好朋友,再次是親戚和老師。在問到“你認為社會整體誠信情況如何”時,有60.18%的同學認為“一般”,還有18.72%的同學覺得“比較不好”。90後大學生置身於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壓力大的社會,受到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對社會整體誠信評價不高。
市場經濟在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誘發了人們的逐利心理。調查中,華工的同學普遍認為造成不誠信的原因是自身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缺失,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是社會風氣造成的,只有個別認為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下形成的。大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是社會環境影響了他們的誠信價值觀。有同學提出:誠信價值觀的缺失是因為傳統文化的流逝及西方糟粕文化的入侵。

新生代大學生的工作觀

在調查中,有64.7%的學生認為責任就是“要為自己做的、決定的每件事情堅持下去並承擔後果”,體現了半數以上的大學生能夠比較好的理解“責任”的概念,敢於承擔責任;但也有9%的“90後”認為“應該擺脫責任的束縛,做人開心快樂就好”。
不過,令專家更為關注的是,調查顯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規劃;32.2%的人不相信夢想和信念對人生的影響;但卻有77%的“90後”新生對自己“充滿自信”。
該份報告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當一部分“90後”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標,卻“自信滿滿”。這一事實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90後”的大學生日後終將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樑之才,然而信仰的缺失會導致這一批接班人將難有特別重大的作為和貢獻,這是符合歷史事實和辨證規律的。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早日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念,這對於他們的成才和發展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同時,這也表明當前社會環境中,學校和家庭對於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教育還存在比較薄弱的部分,而理想信念的教育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切實有效的措施。新生代大學生迷戀於網路,求職大部分依賴於網路的發展,他們的空閒時間比較多,喜歡兼職,獨自坐在家中享受著生活的快樂,他們不喜歡被約束!調查顯示,隨著手機的普及和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發簡訊和打電話、聊QQ成為“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分別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傳統聚會聯誼和信件交流等溝通方式則不被“90後”青睞,僅有17.4%和13.8%願以這種方式交朋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