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斯維爾德洛夫”級是蘇聯在二戰後建造的首型巡洋艦,這是一種配備火炮的重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7500噸,艦上共配備有12門152毫米炮、12門100毫米炮和24門防空機炮。

基本信息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蘇聯戰後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隻,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大型戰艦,該級艦在蘇聯海軍發展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製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美英兩國忙於大量淘汰軍艦的時候,蘇聯正準備大量建造軍艦。5艘恰巴耶夫級巡洋艦完工後,一種新的火炮巡洋艦也設計完成,這就是代號為“068比斯工程”的“斯維爾德洛夫”級輕巡洋艦。
雖然從型號上看“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隻是“恰巴耶夫”級巡洋艦的改進型,而且蘇聯海軍在衛國戰爭中得到的實戰經驗少的可憐,但是在戰爭中蘇聯的艦艇設計人員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加之戰前獲得的寶貴的國外技術,使蘇聯憑藉這一種戰後設計的大型水面艦艇一躍成為海軍艦艇設計和建造的先進國家。

總體性能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採用長艏樓型艦體,艏樓長度約占艦體的2/3。長艏樓是二戰後大型水面艦艇較多採用的主艦體外型,其優點主要是提高了乾舷並改善了耐波性;增加了上甲板下的艙室容積,便於布置大量電子設備和改善居住性;增加了艦艇的儲備浮力及穩定性等。採用直線型前傾首柱,艦艏有角度很小並略微外張的舷弧線,艦艉則採用了標準的巡洋艦尾,艦體向後逐漸收窄到小圓弧型,垂直剖面則呈半卵型,故而在風浪中的快速性和穩定性都更好。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在武備和上層建築的布置上,“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的艦艏是兩座3聯裝152毫米艦炮。上層建築前有兩座雙聯37毫米炮座。艦橋後方是三腳主桅和直立式煙囪,它們與後三腳桅及後部煙囪之間是救生艇甲板。上層建築兩側布置有6座雙聯裝100毫米副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和兩具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後甲板室上方布置有主炮火控雷達和6座37毫米高射炮。艦艉有兩座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其中三號炮塔的部分基座被安包攏在為甲板室中。艦艉甲板下方是水雷庫和布雷裝置,布雷口設在水線以下。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戰後建造的少數採用三腳桅的蘇聯軍艦,因為當時需要安裝的各種雷達天線和其它電子設備還比較少,進入飛彈時代後蘇聯海軍艦艇裝備的此類設備大幅增加,因而採用了承重能力強的塔式桅並和上層建築融為一體。不過“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的兩座Yakor火控雷達分別布置在艦橋後的兩舷。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有較為完善的裝甲防護。中部側舷水線附近有100毫米裝甲,水密艙壁裝甲120毫米,司令塔側面裝甲厚130毫米,頂部裝甲100毫米,底部裝甲5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裝甲175毫米,側面裝甲50毫米,頂部裝甲75毫米,炮塔基座裝甲130毫米。100毫米副炮炮塔基座裝甲20毫米。裝甲總重量2910噸。

動力系統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其動力系統由6台KV-68型鍋爐與2台TB-72型蒸汽輪機組成,最大功率11萬馬力,雙軸推進,其最大航速33.7節。艦上可攜帶燃油3900噸,航速為18.2節時續航力5229海里,以33.5節航速航行時續航力為1975海里。發電機組為5台TG300渦輪發電機與4台DG250柴油發電機。艦上可攜帶150噸淡水與417噸鍋爐用水,自持力30天。

武器系統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裝備12門B-38型152毫米57倍口徑艦炮。B-38型有雙聯裝和三聯裝炮塔,“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裝備的是MK-5比斯型三聯裝炮塔。B-38型火炮單門全重17.5噸,全長8.9米,發射速度6.5發/分鐘,最大射程23.7公里,身管壽命450發。該炮配置的彈種非常齊全,有被帽穿甲彈,榴霰彈,榴彈,照明彈等。1~3號炮塔重250噸,4號炮塔重243噸。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45度,最大俯仰速度為12度/秒。方向射界為1至3號炮塔為正負148度,4號炮塔為正負140度,最大水平旋轉速度7度/秒。但是這種火炮的備彈數量不多,1~3號炮塔每門炮備彈僅180發,4號炮塔每門炮備彈僅170發。這給“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的持續作戰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該炮研製初期沒有配備火控雷達,50年代初專門為其研製了頂弓(TopBow)型火控雷達,使火炮的戰鬥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的副炮為12門CW5-1型100毫米70倍口徑艦炮,採用雙聯裝炮塔,左右舷各布置3座。CW5型主要用於防空作戰,是蘇聯第一種帶有全套火控系統的自動艦炮,主要用於艦載中小口徑火炮進行對空作戰,其核心是兩部“防曬板”型火控雷達,中心計算機負責處理目標數據,數據傳送至各炮塔後再進一步解算,各炮塔上也有一部功能有限的SPN-500型火控雷達,如果中心計算機被摧毀或發生故障,各炮塔也能接受雷達數據後自行解算射擊。
CM5-1型火炮的炮塔布置在一個可滾動的基座上,可以使整個炮塔在艦體經受正負20度的橫搖下保持水平穩定。炮塔重45噸,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85度,最大俯仰速度16度/秒。方向射界為正負200度,最大水平旋轉速度17度/秒。
100毫米火炮單門重3.9噸,長7米,最大射速15~18發/分。配備的彈種有高爆彈,破片殺傷彈,專用高射炮彈,照明彈和箔條幹擾彈等。火炮最大射程24.2公里,最大有效射高16000米。每門100毫米火炮備彈320發,具有優異的對空和對海作戰能力。
CM5系列艦炮的設計來源於德國二戰期間裝備的SKC/33型105毫米高平兩用艦炮,該艦炮是德國重巡洋艦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通用的副炮,具有優異的對空作戰和對海作戰能力。CM5型艦炮的成功使用也影響了蘇聯海軍下一代的中口徑艦炮,如裝備在科特林級驅逐艦上的1957年型130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在火控雷達和炮塔設計方面與CM5型非常相似,中國海軍“旅大”級驅逐艦上的130毫米主炮也是1957年型艦炮的仿製品,只是炮塔上沒有水平穩定機和測距雷達。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的小口徑火炮原計畫安裝新研製的四聯裝45毫米全自動火炮,但是後來因為火炮超重而未能裝備,改成了老式的V11型雙聯裝67倍口徑37毫米炮,這也是蘇聯及其友好國家海軍裝備量最大的一種小口徑艦炮。“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共裝備16座這樣的雙聯裝高射炮,其中艦橋前2座,兩舷各有4座,後甲板室上方有6座。V11型艦炮採用敞開式炮塔和人力操作,4發彈夾供彈,最大射速320~360發/分,最大射程8400米,最大射高6000米。V11型艦炮雖然射擊方式比較落後,但是性能可靠,射速高,精確性好,不僅大量裝備,而且在戰後進行的多次海戰中有出色的表現。

反艦系統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在甲板兩側各安裝了一具PAT-53-68比斯型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53-51型533毫米直航式魚雷,用於反艦,魚雷速度51節時射程4000米。這些魚雷性能較為落後,從1957年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上的魚雷發射管被陸續拆除。該級巡洋艦的艦艉甲板下方是一個大型水雷儲存庫,在執行布雷任務時,“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可以一次布設多達108枚老式M-1908瞄式觸發水雷,也能投放蘇聯在二戰後研製的各種水雷。

後期改裝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核武器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開始進入美蘇海陸空三軍服役,美國擁有大量二戰中建造的大型艦艇,能夠攜載和發射新式艦載飛彈,因而蘇聯決定對“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進行改裝,以確保在軍備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957年,蘇聯第一種成熟的區域防空飛彈S-75進入國土防空軍服役,與此同時蘇聯紅海軍決定將它移植到水面艦艇上。“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中的“捷爾任斯基”號擔當了艦空飛彈實驗艦的角色。
1957年10月至1958年12月該艦在塞瓦斯托波爾接受了改裝工程,改裝後的巡洋艦變成為70E型,改裝後拆除了3號主炮塔、四座37毫米炮塔和魚雷發射管,延長了後甲板室並設定了巨大的SM64型雙臂飛彈發射架,下方是可容納8枚飛彈的彈庫,彈庫與下面的動力艙之間加裝了裝甲隔板。發射架的後方是散歌火控雷達,而負責對空搜尋的P-12遠程雷達則安裝在後主桅上,探測距離達275公里。兩座煙囪之間安裝了PRV-11型側網測高雷達。
“斯維爾德洛夫”號於1949年10月15日在列寧格勒的波羅的海船廠開工建造,1950年7月5日下水,1952年5月15日服役。但其實該級艦最早開工的是1948年12月21日開始建造的“捷爾任斯基”號。
“斯維爾德洛夫”號服役後僅僅30天,於6月15日就參加了在英國為慶祝伊莉莎白女王加冕而舉行的盛大的閱艦式。新一代蘇聯紅海軍艦艇的雄姿令英美海軍官兵驚嘆不已。
“斯維爾德洛夫”級原打算建造30艘。從1948年12月到1955年初已經有23艘同級艦在列寧格勒和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廠建成或在建造中。但史達林的去世和赫魯雪夫的上台改變了一切。最終只有17艘巡洋艦下水而其中只有14艘得以完工並進入蘇聯四個艦隊服役。

同型艦履:

艦名服/退役時間服役艦隊備註
斯維爾德洛夫1952.5-1989.5 波羅的海
捷爾任斯基1952.8-1988.10黑海改裝為70E型
奧爾忠尼啟則1952.8-1963.1波羅的海
日丹諾夫1952.12-1990.4波羅的海,黑海改裝為“068U1工程”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1952.12-1989.5北方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1953.3-1960.7 黑海 用於反艦飛彈試驗
烏沙科夫海軍上將1953.9-1987.9波羅的海,北方,黑海改裝為“068A工程”
拉扎列夫海軍上將1953.12-1986.10波羅的海,北方,太平洋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1953.12-1989.2波羅的海,北方,太平洋
辛亞文海軍上將1954.11-1989.5波羅的海,太平洋改裝為68-U2型
莫洛托夫斯克1954.11-1987.9北方,波羅的海改裝為“068A工程”,1957年8月改名為“十月革命”號
米哈伊·庫圖佐夫1954.12-1989.1黑海改裝為“068A工程”,退役後成為海上博物館
迪米特里·波扎斯基1954.12-1987.3北方,太平洋
摩爾曼斯克1955.9-1992.7北方1988-1989年改裝為指揮艦

歷史意義

“斯維爾德洛夫”級輕巡洋艦是蘇聯戰後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史達林心中雄偉蘇聯紅海軍發展計畫中的重要一環。從1939年4月開始擔任蘇聯紅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一直忠實地按照史達林的要求發展海軍大型艦艇。1955年赫魯雪夫上台後立即將蘇聯大型水面艦艇打入冷宮,就在這一年包括“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在內的所有大型艦艇被停建或者停止研製,一向忠於史達林的庫茲涅佐夫也於1956年1月被戈爾什科夫取代。從此,蘇聯紅海軍開始了長達30年的“戈爾什科夫時代”。
對於赫魯雪夫將所有的大型水面艦艇嗤之為“浮動的鐵棺”,戈爾什科夫很不以為然。在他上任時,海軍已進入核武器和制導武器時代,對蘇聯來說,來自海上的主要威脅是美國能投送核武器的彈道飛彈潛艇和航空母艦戰鬥群。戈爾什科夫認識到對付這兩種威脅必須發展遠洋反潛和中遠距離(即在艦載機作戰半徑以外)的反艦作戰能力。儘管蘇聯建造了大量用於反潛和反艦的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但僅靠水下作戰是不夠的,必須發展大型的遠洋反潛和反艦作戰艦艇。蘇聯在20世紀60~70年代建造的水面艦艇都是以此戰略目標而發展的。但對於戈爾什科夫來說,蘇聯紅海軍戰略還不僅僅是這些。戈爾什科夫將海軍的任務分為海軍對海軍和海軍對岸上行動兩大類,他甚至認為後者的重要性要大於前者,由於戰爭的目的主要在於占領敵人的領土,因此成功的海軍對岸上行動比海軍對海軍行動具有更大的效果。在前一種情況下,海軍能直接完成占領領土的任務,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對敵人海軍的勝利只不過是為下一步完成占領敵人領土的任務創造一些先決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海軍支援下完成的大規模登入行動對戰爭的進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蘇聯紅海軍的艦炮火力在列寧格勒、塞瓦斯托波爾和摩爾曼斯克的保衛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切都給戈爾什科夫及其追隨者以深刻印象,而海軍航空兵和攜帶對陸攻擊飛彈的潛艇部隊的出現,使海軍的對岸作戰變得更具威力和更有意義。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在戈爾什科夫的海軍戰略里正是一種進行對岸作戰的有效武器。其12門152毫米艦炮齊射時,每分鐘能發射78枚炮彈,儘管威力無法與二戰的戰列艦相比,但火力支援的力度也非常可觀。艦炮對岸支援不像航空兵那樣要受到天氣的影響,臨海作戰又進退自如,這使蘇聯紅海軍將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看成是登入作戰和瀕海要地爭奪戰中可靠而有效的火力支援平台。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適用於對陸作戰的另一點是,它擁有強大的布雷能力,僅出動一次就可以將一個大型港口用水雷徹底封鎖。無論是日俄戰爭還是偉大衛國戰爭,水雷都給蘇俄海軍留下了許多遺憾和創傷,“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便成為蘇聯紅海軍提高水雷戰能力的重要一環。
“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大型火炮戰艦的最後的傑作,也是完成得最好的一級。在設計上它直接承襲了戰前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特點,而後者又是義大利設計師的作品。蘇聯在二戰中根據租借法案從美國得到了一艘老式的“米爾沃基”號輕巡洋艦,戰爭結束後從軸心國得到了幾艘破爛不堪的巡洋艦,其中就有義大利的“德奧斯塔”級的首艦,該級輕巡洋艦就是蘇聯設計人員從中受益匪淺的“蒙特庫科利”級的改進型,保持了後者的高速性。這艘巡洋艦被改名為“刻赤”號,直到1957年才解體。
從蘇聯紅海軍艦艇幾十年的發展來看,最佳化線形設計、追求高航速時十分鮮明的特點,即使是目前在役的俄羅斯海軍艦艇,航速都比西方國家的艦艇快2~4節。和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火炮輕巡洋艦“伍斯特”級相比,除防護水平相當外,在火力上,“斯維爾德洛夫”級還略勝於後者。伍斯特也裝備了12門152毫米主炮,但副炮為22門76毫米艦炮。雖然“斯維爾德洛夫”級在建成之日就已過時,其作為火炮巡洋艦也不像其後建造的一系列飛彈巡洋艦那樣被西方國家所重視,但它仍在蘇聯紅海軍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全部17艘巡洋艦都活躍在從建成到80年代末,它們見證了蘇聯紅海軍從滿目瘡痍到馳騁在四大洋上的光輝路程,在其間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相對於現在那些僅服役了10~20年就停泊在各軍港慢慢生鏽的俄羅斯軍艦來說,“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稱得上幸運。
“斯維爾德洛夫”級總體上達到了後條約艦的水平,如果早幾年,也許會在二戰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生不逢時,出現在了飛彈淘汰火炮的時代,這是蘇聯僵化的決策機制帶來的惡果。這些有著堅甲利炮的戰艦,只能在不斷的改裝中,唱響大艦巨炮主義最後的輓歌。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14290噸
滿載排水量:17970噸
全長:210.1米
水線長:205米
艦寬:22.1米
水線寬:21.4米
吃水:7.26米。
航速:33.7節
動力:6台KV-68型鍋爐和2台TB-72型蒸汽輪機組成,最大功率11萬馬力,雙軸推進,5台TG300型渦輪發電機和4台DG250型柴油發電機。艦上可攜帶燃油3900噸、150噸淡水和417噸鍋爐用水
續航力:5220海里/18.2節,1975海里/33.5節
自持力:30天
火炮:12門152毫米主炮,12門100毫米輔炮
魚雷發射器:10部533毫米魚雷發射器
人員編制:1200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