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可畫簣笪谷偃竹記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蝮蛇蚶,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然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複寫一詩,其略曰:“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賃篤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問如此也。

譯文

竹子剛生出來時,筍芽不過寸把長,可竹節,竹葉都具備了。竹子從形如蟬腹、蛇腹的竹筍直到像拔出的劍那樣伸向空中,都是自然生長的結果。現在畫竹的人竟然把一個個竹節部畫出來,把一片片竹葉都加上去,哪裡還會有全竹的姿態呢?所以畫竹一定先要在心裡有個完整的竹子形象,握著畫筆,久久地看著它,於是就見到了所要畫的竹子的形象。這時就要急急抓住這個形象,揮筆畫去,直到畫好。追蹤心中剛才出現的形象,就像兔子一出現,鶻鳥就飛落下來把它抓住一樣,稍微放鬆一點,它就消失了。與可教我作畫的方法就像這樣。我雖然在行動上達不到這個要求,可心裡卻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之所以會心裡明白要這樣做的道理,而行動上做不到,是凶為內外不一,心裡想的和手裡做的不能一致,是沒有好好學習的過錯。然而凡是心中認識到了某種道理,卻運用得不熟練的人,平常自己覺得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又不清楚了,哪裡只是畫竹才會這樣呢?子由寫了篇《墨竹賦》送給與可,賦中說:“庖丁,是個宰割牛的人,可養生的人卻從他解牛的經驗中懂得了如何養生的道理;輪扁,是個砍削小頭製作車輪的人,而讀書人讚許他書中所說皆為糟粕的意見。現在你通過畫的竹子來寄託思想感情,我認為你是一位有著高深修養的人,難道不是嗎?”子由未曾畫過竹子,所以他不過明白與可畫竹的用意罷了。像我,哪裡只是明白他畫竹的用意,同時還學到了他畫竹的方法。
與可畫竹,起初自己並不怎么重視。四面八方的人拿著白絹來請他畫竹,一個接一個地走進他的大門。與可對此很討厭,把那些白絹扔到地上罵道:“我將拿它們來縫襪子!”這件事在士大夫巾間傳開了,大家部把它作為談話的資料。當與可從洋州歸京時,而我正在徐州任上。與可寫信給我,說:“近日我對士大夫們說:‘屬於我這個墨竹派的人,近來在彭城,你們可以去向他求畫。’看來,製做襪子的材料將要聚集到你那裡了。”他在信尾還寫了一首詩,大致是說:“我打算用一段鵝溪絹,替你畫一竿萬尺長的竹子。”我對與可說:“竹長萬尺,應當用絹二百
五十匹,我知道你對筆硯已經很厭煩了,不過是想得到這些絹就是了!”與可沒有什麼話好回答我,就說:“我的話說錯了!世上哪裡有萬尺長的竹子呢?”因此我又舉例證實他的話,寫了首答詩,說道:“不過世上也有八千尺長的竹子,月照空庭,竹影就有這么長。”與可笑著說:“蘇子真是會狡辯,那么給我二百五十匹絹,我就用它們買了田好歸鄉養老!”因此他就把自己畫的篔簹谷偃竹送給我,並說:“這竿竹不過幾尺長罷了,可它卻具有高達萬尺的氣勢。”篔簹谷在洋州,與可曾經要我寫過三十首歌詠洋州的詩,篔簹谷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水旁的長竹賤如蓬草,刀斧何曾把竹筍放掉?想那清貧而又嘴饞的太守,把渭河兩岸的千畝竹子都吃進肚裡了。”這天與可和他的妻子在谷中遊玩,正炒了竹筍在吃晚飯,打開信封見到詩,不禁笑起來,把口裡含的飯噴得滿桌都是。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在陳州。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曬書畫,見到這幅墨竹,當時我放下畫卷,哭得連聲音都出不來。
從前曹操祭奠橋公,祭文中有“你的車子過去了,而不祭奠我,我就要叫你肚子痛”這樣的話,而我今天也把與可往日同我開玩笑的話記載下來,為的是從此可以看出與可對我的感情是這樣深厚,他和我的關係是如此親密無間。

內容分析

文章從竹的生長寫起,藝術見解由畫竹而發,互相戲謔也不離竹的話題,處處有竹,處處活現文與可的精神風貌和兩人的情誼。敘事、議論、抒情交織並出而又服從於從與可畫竹寫悼念之情這—主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