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增長

文獻增長

隨著人類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記載其內容的文獻數量隨之增加的巨觀社會現象。一般認為,非科技文獻每30~50年增加1倍,科技文獻每10年左右增加1倍。如1960~1970年,在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航空與宇航工程、生物學和生理學等領域的文獻,大致都增長1倍。文獻學家F.J.科爾和N.B.伊爾斯(1917)、美以美大學圖書館館員F.賴德(1944)、科學學家 D.J.de S.普賴斯(1961)等,對此進行過研究,普賴斯探求出“指數增長規律”,繪製了文獻數量隨時間增長的曲線(如圖),並最先注意到科學文獻增長與時間成指數函式關係。

文獻增長

正文

隨著人類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記載其內容的文獻數量隨之增加的巨觀社會現象。一般認為,非科技文獻每30~50年增加1倍,科技文獻每10年左右增加1倍。如1960~1970年,在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航空宇航工程生物學生理學等領域的文獻,大致都增長1倍。文獻學家F.J.科爾和N.B.伊爾斯(1917)、 美以美大學圖書館館員F.賴德(1944)、科學學家D.J.de S.普賴斯(1961)等,對此進行過研究,普賴斯探求出“指數增長規律”,繪製了文獻數量隨時間增長的曲線(如圖),並最先注意到科學文獻增長與時間成指數函式關係。其數學表達式為:

式中F(t)表示t年的文獻累積數;b為文獻增長率;α為當t=0的文獻累積量(理論值)。這種規律適應於未來一定時期內科技文獻的增長特點。
總之,文獻增長大體可描述為4 個階段,即緩慢增長的初始階段、指數增長階段、線性增長階段和緩慢增長階段。但不同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分支、或各學科在不同時期內,文獻增長並非都符契約一模式。通過對文獻增長問題的研究,可以揭示文獻系統的動態規律,為館藏建設情報服務等管理決策提供定量依據;又能確定文獻數量與科學增長指標間的定量關係,判斷和預測科學知識的增長情況,並進而探索整個科學的發展規律。它能否較好地套用於預測,尚待進一步研究,特別要注意統計工作的嚴密性和描述的精確性。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