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消解與反消解:中國現代文學派別論爭史論

作者介紹

吳立昌主編
我是江蘇鎮江人。來到人間沒幾天,蘆溝橋便響起全面抗戰的炮聲。二十年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文學研究所。七十年代末,回母校中文系任教,於一年前退休。教學之餘,撰有《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沈從文―一建築人性神廟》、《“人性的治療者”:沈從文傳》、《中國現代主義尋蹤》(與吳中傑合作主編)、《人間雲霧》等著作多種。

作品目錄

緒論
上 編
一 文學現代轉型之先兆
――晚清文學變革中白話文言之爭
二 開啟文學有無功利的重要話題
――梁啓超與王國維之爭
三 怎樣對待“綱常名教”
――陳獨秀與杜亞泉關於東西方文化之爭
四 搬開文學革命的絆腳石
――革新派與復古派之爭
五 反對文學革命的尾聲
――學衡派與新青年派之爭
六 “老章又反叛了”
――甲寅派與革新派之爭
七 追求人生與遊戲消遣
――五四新文學觀與鴛鴦蝴蝶派文學觀之爭
八 三十年代復古思潮的回流
――針對“文言復興”的大眾語論爭
中 編
九 非乾文學的文學派別論爭
――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之爭
十 新文學陣營的進一步分化
――新月派與左翼作家之爭
十一 “死抱住文學不放”錯在何處
――左翼與“自由人”“第三種人”之爭
十二 需要什麼樣的小品文
――左翼與論語派之爭
十三 並不清晰的文學派別論爭
――京派與海派之爭
十四 陳年舊賬難結清
――抗戰時期左派與自由派之爭
十五 從《野玫瑰》之爭看戰國策派文學
――四十年代初另一起文學派別論爭
十六 勝券在握的政治批判
――四十年代末關於自由主義文藝思想之爭
下 編
十七 新文學向何處發展:寫實還是浪漫
――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之爭
十八 開極“左”文學批評之先河
――關於革命文學論爭
十九 對典型理論的解讀和闡釋
――周揚與胡風之爭
二十 口號與口號的撞擊
――關於“兩個口號”的論爭
二十一 民族形式問題的現代反思
――抗戰前期民族形式問題論爭
二十二 難以走通的純潔文學意識之路
――延安文學論爭
二十三 現實主義的存在空間
――關於胡風“主觀戰鬥精神”的論爭
二十四 蕭軍批判的歷史指向
――建國前夕東北解放區的一場文學論爭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