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學

文化心理學

文化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文化與心理相互關係的學科。

基本信息

文化心理學

正文

研究文化與心理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涵義有:①用心理學的觀點研究文化現象;②研究文化與人格之間的關係,包括文化與心理、文化與性格、文化與行為、文化與社會化等等之間的聯繫。
文化心理學在西方是隨著對人及人的心理的研究發展起來的。19世紀後期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最早試圖從原始民族的語言、道德、風俗、宗教、藝術、法律等文化解釋人的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性質。到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期,出現了法國的G.塔爾德,美國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一批社會心理學家,他們試圖從心理的角度研究社會文化的起源,說明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社會文化性質。特別是20世紀初期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C.H.庫利G.H.米德的著作,更深刻地研究了人性、人的心理和行為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本質。
文化心理學另一個來源是人類學。在19世紀早期,人類學主要研究人的生物進化,注重於體質人類學方面。這種研究並不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質,也不能真正形成人的科學,於是人類學轉向了文化與心理的研究,產生了文化人類學。德國的A.巴斯蒂安在《歷史上的人》(1860)一書中,研究了人類原始自發心理與文化的統一性。英國的E.B.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書中,用萬物有靈論的觀點研究了宗教的起源和發展。20世紀初,英國功能學派的社會人類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始從文化的功能方面解釋人的心理,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性質。40~50年代,一些文化人類學家不滿足於功能學派對人的文化心理的機械描述和解釋,轉向了個體心理的研究和分析,試圖從不同的民族文化類型和模式的角度解釋個人心理發展的歷程,出現了美國的E.薩皮爾、R.F.本尼迪克特、A.卡迪涅爾、M.D.薩林斯、R.林頓等一大批民族心理學派的文化人類學家。他們認為,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不同的生活目的和價值取向,個人的心理是由其文化環境決定的。他們從文化方面研究兒童教育與人格的形成的社會化過程,從個體心理的差異方面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徵,從而說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類型和模式。
文化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所使用的理論和方法都不一樣。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①進化論的文化心理學理論,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泰勒等文化人類學家,他們從人類的心理的進化研究文化的進化,求得二者的統一性;②功能論的文化心理學理論,代表人物有馬林諾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他們主要從文化的功能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的發展,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本質;③民族心理論,馮特和美國民族心理學派屬於這種觀點。他們主要以民族文化的特徵說明人的不同心理特徵及行為模式。
西方心理學家、文化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文化心理學理論雖然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傾向,但在具體闡明人在不同文化環境、情境下心理和意識發生、建構的過程方面,也給人以啟示。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