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詩

文包詩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教學內容,它既不同於一般課文,又不同於詩歌,而是根據那些千古名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創作經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這類課文,有的是全詩照引,詩文共融;有的是凸現名句,寫出場景,文章中包含詩句,故名“文包詩”。在這類課文中,文章(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是融古今之美於一體的佳作。所以,“文包詩”此類文章的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的教學,它要借文學詩,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習得某種方法,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美。

基本信息

語言特點

文包詩 文包詩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教學內容,它既不同於一般課文,又不同於詩歌,而是根據那些千古名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創作經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這類課文,有的是全詩照引,詩文共融;有的是凸現名句,寫出場景,文章中包含詩句,故名“文包詩”。在這類課文中,文章(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是融古今之美於一體的佳作。所以,“文包詩”此類文章的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的教學,它要借文學詩,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習得某種方法,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美。

經典例子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熏,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文包詩 文包詩

天下誰人不識君?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至於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暉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高適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董庭蘭。 此時此刻,高適的心裡如同刀割一般,因為他捨不得這位知心的朋友,卻又不得不送別他。董庭蘭的心裡也不過如此,他心裡卻充滿了懼怕。高適回眸看了看董庭蘭似乎看見了董庭蘭的憂愁,便恭恭敬敬地詢問:“董兄是否有心事,不妨說出來聽聽?看看寡人是否能為你分憂?”董庭蘭嘴角一彎說道:“還是高兄了解我啊!不瞞你說,我倒真還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什麼事?”高適迫不及待地問。“哎~~~~”“董兄為何嘆氣啊?”“高老弟,我就要去他鄉了,也不知到了別的地方還有沒有像你這樣了解我的知心朋友,我很擔心!”高適連忙勸慰道:“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哈哈 ……”此時董庭蘭挺腹大笑,“也只有你高兄才會說這種話吧!”“難道不是嗎?你這么有名氣可以說是名滿天下了,怎么會連知心朋友也交不上?”“讓你見笑了,我怎么會名滿天下?我只不過是沒有名氣的音樂愛好者罷了!”“謙虛了董兄…… ”他們聊著聊著便到了分別的時候,雖然他們互不捨得,但沒有一句挽留的話,因為他們深知這樣做都是為對方好,不讓眼淚在這個時候掉下來。董庭蘭坐著馬車向遠方駛去,但忍不住回頭望了望相處了好長時間的知心朋友,此刻他看見高適也捨不得離開,也是依依不捨地望著對方……

教學案例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採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麼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於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裡,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後兩行詩的情境。
對於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並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 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後,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隻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麼?(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於他的朗讀,你有什麼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麼要引弓呢?)(將軍為什麼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麼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麼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麼?(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 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裡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