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恆溫控制閥

選用主要控制參數為公稱直徑、最高水溫等。分類很多。

一、產品選用要點
1. 散熱器恆溫控制閥選用主要控制參數為公稱直徑、流量係數Kv、最大工作壓力、最大工作壓差、最高水溫等。
2. 散熱器恆溫控制閥分類、特點及適用範圍見表1。
表1 散熱器恆溫控制閥分類、特點及適用範圍
分類
類別
特點及適用範圍
溫包感溫介質
固態
液態溫包靈敏度較高,運行狀態穩定,使用較為普遍。固態溫包靈敏度稍低,反應滯後,壽命較短,但價格便宜,易加工。氣態反應速度最快,節能效果最佳
液態
氣態
結構形式
溫包內置式
溫包部分與閥體組成一體的稱為內置式恆溫閥。溫包通過毛細管與閥體分離安裝的稱為外置式恆溫閥(溫控閥安裝處不能反映室內真實溫度的套用場合,應採用溫包外置式;外置式又分遠程式、非遠程式兩類。散熱器有障礙物遮擋,應使用外置式)
溫包外置式
閥體外形
兩通
用於雙管(高阻)及單管(低阻)系統
三通閥
用於帶跨越管的單管系統
H型閥
較少套用

3. 按系統形式、散熱器連線形式、有無散熱器罩等情況,參照表1選擇恆溫閥的類型。恆溫閥的調溫範圍通常為8~28℃,最大工作壓力為1.0MPa,最大壓差為0.1MPa。
4. 雙管系統必須選用專門為雙管系統設計的高阻力兩通恆溫閥。單管系統一般採用低阻力兩通恆溫閥。
5. 單管系統用三通恆溫閥(要求進入散熱器的流量在0~100%範圍內和跨越管流量在100%~0範圍內變化)時,要求個別散熱器的調節不會影響同一串聯繫統其它散熱器的流量。但目前這類閥門質量不夠穩定,容易漏水,不建議採用。
6. 恆溫閥的兩端如果超過最大壓差,則無法進行穩定調節或產生噪聲。所以不同規格的恆溫閥,都有一定的壓差適用範圍。通常在系統啟動時、或大量用戶處於值班調節、鎖閉情況下,正常採暖用戶的恆溫閥可能出現超壓現象。所以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對用戶進行模擬分析,採取相應措施,確保系統安全運行。
7. 對於小型或經濟分析計算、恆溫閥可以正常工作的系統,各個立管無須安裝壓差控制閥。對於系統規模較大或壓差超過恆溫閥允許的最大壓差的情況,宜安裝自力式壓差控制閥。
8. 室內採暖雙管系統採用散熱器恆溫閥時宜計算閥權度,即恆溫閥的阻力在其所處分支系統阻力的百分比。設計時取閥權度為50%左右;這時恆溫閥具有較好的調節性能和較低的阻力損失。計算時,樣本資料提供的KV與我們常用的管路阻力特性係數S 的關係如下式:
9. 帶跨越管的單管系統(包括垂直單管和水平單管)宜採用低阻兩通恆溫閥。採用低阻兩通恆溫閥時,應按下式計算散熱器或其它採暖設備的分流係數ω,即通過散熱器的流量與通過該分支管路的總流量(通過散熱器支路流量與通過跨越管流量之和)的比值,分流係數ω應≥ 30%。
ω=
式中:ω —散熱器分流係數;
S1 —散熱器支路阻力特性數;
S2 —跨越管支路阻力特性數
10. 對供暖系統運行管理及水質條件較差的情況,為保證恆溫閥正常工作,應在每戶入口處(分戶系統)或在立管上(既有建築帶跨越管的垂直單管系統)或恆溫閥前設定水過濾器(一般為60 目)。
二、相關標準圖
05K405《新型散熱器選用與安裝》
三、施工安裝要點
1. 由於恆溫閥需要感受室內溫度,因此在安裝時,必須保證恆溫閥的溫包部分處於一個氣流通暢,相對開放的空間內。內置式感測器的溫包必須保持水平安裝,不能豎直向上安裝。當感測器被窗簾等物遮擋、受熱管道表面溫度影響或者不能垂直安裝時,就必須採用外置式感測器的溫包。將其放置於遠離窗簾和管道的地方,通過自帶的毛細管與主閥體相連線。
2. 閥體與管道是通過螺紋連線的,並且在系統無需放水的情況下可以更換閥芯(需用專用工具),故要求恆溫閥周圍有相應的操作空間,與兩側管道連線牢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