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履

敝履

敝:bì 破舊,壞 履:lǚ 鞋子。 敝履:破舊的鞋。 也作敝屣 bìxǐ 常用棄如敝履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敝履:

敝:bì 破舊,壞

履:lǚ 鞋子。

破舊的鞋。

也作敝屣 bìxǐ

詳細解釋

〈形〉

1. 同本義

敝,一曰敗衣。——《說文》

苟有衣必見其敝。——《禮記·緇衣》。鄭訓敗衣。

鄰有敝輿而欲竊之。——《孫子·謀攻》

侯生攝敝衣冠。——《史記·魏公子列傳》

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又如:敝鼓喪豚(擊破鼓,宰殺豬以求神治病。指徒費而無益);敝帷不棄(不輕易丟棄破舊的帷幕);敝衣(破舊衣服)

3. 疲憊,睏乏,衰敗

還師以敝楚。——《左傳·襄公九年》。注:“疲也。”

土敝則草木不長。——《史記·樂書》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資治通鑑》

吏民凋敝。——《漢書·張敞傳》

4. 又如:敝卒(疲憊的士卒);敝敝(疲睏的樣子)

5. 敗壞;衰敗

如:經久不敝;敝腸(壞心腸,惡性情);敝人(德行淺薄的人)

6. 對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謙稱 。

如:敝處(本處。敝,破舊;謙稱);敝房(謙詞。敝室。對人說自己妻子);敝國(自己的國家)

〈動〉

1. 失敗

敝於韓。——《左傳·僖公二年》。注:“敗也。”

2. 棄

冠而敝之。——《禮記·郊特牲禮》。釋文:“棄也。”

鶴既不能戰,是無用之物,君敝有用以養無用,百姓所以不服也!——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3. 損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傳·僖公三十年》

蓋供過求,時價劣經價,則供者必受敝,受敝則遷。——清· 梁啓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

鞋子的意思,古代對鞋子稱呼的一種。古曰屨(jù),漢以後曰履,今曰鞋。用草編制的稱草屨,草鞋又稱躧(xǐ),又寫作蹝、屣。草鞋為賤物,所以古人常以脫屣、棄屣比喻事情之容易或對人事看得很輕。

〈名〉

(1) 鞋子

屣,履也。——《廣雅》

貧賤爾何憂,棄去如脫屣。——宋· 蘇軾《巫山》

負篋曳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又如:屣敝(破鞋。喻指無價值之物品);屣脫(脫下鞋子);屣履(拖著鞋子走路)

〈動〉

穿著拖鞋走。

衣不及帶,屣履出迎。——《後漢書·崔駰傳》

引申

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歷史

棄如敝履:意思是丟掉自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

語本蘇代《遺燕昭王書》(《戰國策·燕一·齊伐宋》二九1068):夫實得所利,名得所願,則燕、趙之棄齊也,猶釋弊蹝。

《史記·蘇秦列傳》六九2270作“夫實得所利,尊得所願,燕、趙棄齊如脫蹝矣”。 語又本《孟子·盡心上》(《譯註》317):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意思是舜視天子之位如同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掉。 後世多作[棄如敝屣],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拋棄。如也作“若”,前面多用代詞“之”。敝屣也作“脫屣”。

李頎《緩歌行》(《全唐詩》一三三):結交杜陵輕薄子,謂言可生復可死;一沉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明末·朱之瑜《朱舜水集·一八·批《資治通鑑》三十六條》德宗棄宣公如敝屣,其用心可知矣! 宣公:陸贄諡號。

清·趙翼《甌北詩鈔·五言古二·扈從木蘭雜詩》:日暮就帳宿,臥席暖方始;又欲爭前途,棄之若敝屣。 又作[去之如敝履],去:除掉。

南朝陳·徐陵《禪位陳王策》(《陳書·高祖紀上》一《南史·陳本紀上》九270):自羲、農、軒、吳之君,陶唐、有虞之主,或垂衣而御四海,或無為而子萬姓,居之如馭朽索,去之如脫敝屣。 又作[如棄敝屣]。

宋·蘇洵《嘉祜集·四·衡論上·御將》:捐數千里之地以畀之,如棄敝屣。 又作[遺之如脫屣],遺(yí):遺棄,拋棄。

晉·釋道僵《釋駁論》(《弘明集》六):夫怨親婉孌,有心之所滯,而沙門遺之如脫屣;名位財色,世情之所重,而沙門視之如秕糠。 又作[棄如涕唾],涕唾(tì tuò):鼻涕和唾沫。也作“如棄涕唾”。

唐·韓愈《昌黎集…五·上留守鄭相公書》:愈無適時才用,漸不喜為吏,得一事為名,可自罷去,不啻如棄涕唾,無一分顧借心。

明·黃淳耀《陶庵集·七·史記論略·五帝本紀》:則凡騎龍鑄鼎諸詭異事,乃太史公所謂不雅馴,棄如涕唾者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