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新人

教育與新人

《教育與新人》是美國教育家威廉姆·巴格萊創作的一部教育學著作,1934年首次出版。 《教育與新人》是要素主義教育的先聲,主要論述社會與教育、教育的作用、學習的本質、種類以及個體差異性、教學法之演變、教育的功能、教師的角色等問題。巴格萊在書中分析和研究了美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批評了進步主義教育、實用主義教育的理論觀點,認為教育是社會進化的基本因素,具有防止社會退化的功能。該書是研究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20世紀以來美國教育和教育學原理的一部著作。

內容簡介

《教育與新人》中,巴格萊從世界進化開始,首先從生物學角度對人類的進化過程加以描述,進而對人類形成以後人類社會進化發展過程進行了回顧,闡述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提出教育應該注重人類累積下來的“共同要素”,他主要從進化論觀點、知識功能觀、要素主義的課程觀和教育過程的教師觀這幾個方面來論述要素主義的教育觀點。巴格萊巴格萊在《教育與新人》的序言和第一章中把人類的總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種、屬、亞種、變種之間的關係套用於分析教育結構,對進步主義教育,以及實用主義教育的批評也構成了《教育與新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他在該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實例並做了許多翔實的論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 一、無機物進化 二、有機物進化 三、思維的出現 四、人類的產生,社會進化 第八章 混合學習能力分組的重要性 一、能力分組理論 二、個別作業計畫 三、進步主義教育快刀斬亂麻 四、美國教育心理學的影響 五、混合能力分組問題在普及教育中能得到解決嗎
第二章 人類與社會進化 一、生物進化和社會進化之比較 二、什麼時候社會進化開始 三、文化的新紀元:史前晚期和歷史早期 四、文化的延續 五、社會遺產及其保存 六、社會進化中的習俗與慣例以及作為文化遺產的因素 七、作為社會遺產因素的生活準則 八、科學與迷信 九、精確知識緩慢地發展 十、屬於人類意味著什麼 十一、人類進步受到的威脅 十二、一切威脅中最大的威脅 第九章 教育與社會進步 一、社會進步的標準 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普及學校教育與社會進步 三、個人與社會 四、地方社區與國家政治實體對教育的控制
第三章 教育的作用 一、原始社會及社會進化到前文明水平時教育的作用 二、早期文明階段教育的作用 三、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教育的作用 四、知識文化領域阿拉伯人占統治地位的短暫時期,教育作出的突出貢獻 五、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之後的正規教育 六、近代文明中的教育:普及學校教育 七、職業的、普通的和文雅的教育 第十章 教育、民族文化和普遍存在的課程問題 一、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二、教育與愛國主義 三、教育與增進國際主義 四、文化同一的重要意義 五、80年代和90年代的課程問題,立法者與教科書作者,專家委員會 六、1912~1920年的課程問題:客觀研究 七、黃金的十年:課程專家、課程委員會以及課程的混亂 八、當前存在的弊端 九、建議從無序走向有序
第四章 學習的本質和種類 一、學習過程概念的急劇變化 二、最原始的學習分類 三、新出現的學習類型 四、新出現的學習類型和一般智力概念 五、數學、科學和新出現的高級知識 六、意志成熟作為一種新特徵 七、麻煩的二元論 八、新出現的特徵和宿命論 第十一章 社會急劇變動時期有組織的教育的功能 一、“永恆的價值標準”過時了嗎 二、宗教戒律心理學 三、教育的保守功能 四、教育作為一種穩定的力量 五、社會研究在中國小教育中的地位 六、成人教育的指示功能
第五章 知識的功能和假設的學習結果分類 一、知識作為一種工具 二、工具功能的局限性,知識作為背景 三、教育理論中的節約與浪費 四、學習的結果 五、對“理想”和“態度”術語濫用的趨勢 第十二章 機器奴隸文明時代教育的任務 一、機器奴隸文明的危險 二、機器奴隸文明時代修正的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經濟秩序的比較 三、營利動機與好本領理想之間的抗衡 四、為機器不能代勞的那些工作類型做準備 五、越級的威脅 六、蘇維埃運用美國教育理論的經驗 七、小結
第六章 智力訓練是教育的功能之一 一、遷移實驗 二、為什麼訓練遷移實驗的證據產生了對智力訓練理論的懷疑 三、機械心理學和遷移發現的解釋 四、智力訓練理論 五、拉丁文的例子 六、數學和自然科學的例子 第十三章 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角色 一、美國學校教育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功能,誇大了教師的考試功能和指導功能 二、本人判斷的教師的功能 三、作為經驗型行業的教學和作為技術型 四、藝術的教學 五、美國對選擇和培養教師的態度 六、師範學校的水平低下 七、1920~1930年間的進步 八、美國學校體制過分強調“上層” 九、美國教師是如何選擇和培養
第七章 學習能力個別差異之謎 一、高層次混亂的思維 二、返回推理 三、對領養的子女和同卵雙生兒的研究 四、不同環境因素對智力發展的相對影響 第十四章 總結:長遠的觀點 一、“是歷史給我們展示了希望” 二、以往人類跳躍式進步的特徵 三、北歐人假設的跳躍式進步 四、前景展望

創作背景

要素主義教育是美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彌補進步主義教育的缺陷而出現的一種教育理論,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壟斷經濟已有相當的發展,但是1929年至1932年的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美國,造成了經濟蕭條社會混亂、勞資鬥爭加劇的局面。統治者力圖從各個領域來調整政策緩和局勢、消除矛盾。在教育領域內,紛紛譴責以現代派教育理論為指導的進步主義教育措施,認為這種教育所推行的一套漫無目的雜無系統的課程缺乏訓練的教師、放任自由的教育方法與組織形式,以及學校里缺少嚴明紀律等等,導致了美國教育質量的下降,以致破壞了傳統社會文化的穩定性,從而造成社會危機,人們也喪失了對教育能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這種歷史形勢下,要素主義教育思想便應運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萊,《教育與新人》是其主要代表作。

作品思想

巴格萊的要素主義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社會進化觀、人性觀教育價值觀以及知識功能觀的基礎上的。在《教育與新人》一書里,巴格萊開篇就闡述了他的社會進化觀和人性觀。他從“無機物進化”、“有機物進化”、“思維的出現”的自然生命過程到人類的產生和社會的進化,歷史地探討了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在此基礎上他認為:“與所有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是惟一能對知識進行積累提煉,並將知識一代一代傳接下去的高級動物。”因此,他把社會進化定義為“積累和精化知識的過程”。同時,他對人性的問題也作了簡單明確的論述,認為:“人,一方面是物質的有機體遺傳的產物;另一方面,正如在書開頭幾章反覆提出的,是社會遺傳的產物。”這種“社會遺傳”核心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遺傳”。應該說巴格萊的人性觀,基本符合現代哲學對人性問題的根本觀點:即人性是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統一、物質性和精神性的統一、現實性和理想性的統一,二者平衡發展,是完整人性的基礎。巴格萊在其社會進化觀和人性觀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教育價值觀。他認為影響社會進化的基本因素是教育,“教育被視為一種基本因素,由於這種因素的存在,知識才可能進步、積累和精煉”。在論及正規教育時,他認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特別在民主社會裡,是儘可能使文化中共同性因素部分提高,使民主社會中絕大部分人群都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準則、共同的精神,最終能使群體產生集體思維和集體決策,並且儘可能達到最高標準”。巴格萊的教育價值觀帶有客體性,這是很好理解其要素主義教育思想的一點。關於知識的功能,在《教育與新人》一書中,巴格萊有較多的論述,概括起來他認為知識要有三種功能:

第一,工具性功能。巴格萊認為,從實用的角度“把知識是否有用作為一種標準來判斷知識的價值,是把知識作為一個工具看待的,而這個工具又是直接的、有意識的、明顯的、可被套用的”。在把單一的工具性原則作為判斷知識用途的時候他認為會出現一種偏向,“即只考慮知識的狹窄的效用,依據這種簡單的推理,常常導致種結論,即事實的知識和原理的知識如果不能明顯地用來解決問題,就不應該作為合理教育課程”。

第二,背景性功能。巴格萊辯證地認識到知識所具有的工具性之外的對人的潛在影響。他認為:“事實上,一個人學習到的知識,無論他是通過自己的經驗直接學來的,還是通過別人的經驗間接學來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直接地、有意識地、明顯地用來解決問題。另外的學習內容對一個人的生活也有潛在影響。全面地看,知識是構成人們意識背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意識背景將賦予人的意識印象一定的含義。”這種知識的背景功能,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他確認:“知識具有高於和超越我們所設計的‘工具’的價值。”

第三,訓練智力的功能。除上述兩種功能之外,巴格萊認為知識還有第三種功能,“已經有人明確地論證了某些類型的學習為智力訓練創造了可能。五十年以來人們已逐漸認識到掌握比較嚴謹的教學科目內容能提高學生學習其他內容材料的能力”,“科學課程能鍛鍊人們的思維,使思維更穩固精確,使思維成為一種工具,人們利用思維工具掌握任何種類的材料”。巴格萊在這裡清楚地看到了知識的傳授和發展能力的關係。

巴格萊在上述思想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他的要素主義課程理論,這是其要素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巴格萊認為人類的文化在發展變化的同時,存在著相對穩定的、不變的“人類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他論述的“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準則,以及共同精神,簡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他認為這些共同要素是經過歷史考驗的種族經驗,是一切人都應當學習的。因此,巴格萊認為,應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教育課程的標準,並強調在篩選教材內容時,要以“堅持社會福利和社會進步作為基本準則”。巴格萊把作為課程內容的“共同要素”,具體劃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學習習慣和基本技能;第二,知識,包括觀念、概念、含義、事實原理理論假說;第三,理想或情感化的準則;第四,態度,包括理論觀點、頓悟、興趣、忠誠等。同時,巴格萊強調教育的基礎和對個人與社會都有用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巴格萊在提出了以“共同文化的要素”為課程內容的標準的同時,又大力提倡全國統一課程。他認為全國統一課程標準至少有兩種理由:第一,只有課程統一了才會使人們學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第二,這種需要是基於對美國人民的認識而提出來的。如果各地區各學校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各行其是,設定五花八門的課程,不僅不利於兒童系統連貫地學習,而且也不公平。

在《教育與新人》一書中,巴格萊對教師的作用和功能也做了許多論述。巴格萊認為少年兒童必須接受成人的管教和訓練。這是因為少年兒童還不具備自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願望和意志。同時,他又認為,成年人對少年兒童負有教導和管束的責任。他批評了當時在進步主義教育指導下的美國教育現狀。巴格萊從社會進化的角度,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予以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教師是精神(與物質相比較而言)遺產信賴的繼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並吸收了精神遺產才使人類不斷向更高級水平進步。”“教師個人指導,可能是取得學習實質性進步的最基本因素。”同時,他把教師的功能具體分為六種:

第一,教師在設計教學和活動教學過程中具有指導功能;

第二,口頭講授使學生卓有成效地掌握母語的功能;

第三,鼓勵學生有生活熱情和加深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功能;

第四,發現和培養學生特別“天賦”的功能;

第五,用“人格因素”來影響學生的功能;

第六,教育和訓練學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作品評價

美國拜勒大學課程與教學學院助理教授威斯利·努爾:“一本幾乎被完全忽視的書,展現了巴格萊最成熟的教育理論。在《教育與新人》中,巴格萊提出了一種教育觀點,將教師置於人類社會的最高等級上。作為對更好社會的構想,該書是巴格萊最重要的代表作,表現了他對許多學術研究領域的廣泛興趣。他從歷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和生物學的觀點對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教育與新人》被認為是巴格萊最重要的教育理論貢獻。”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圖書館館長路易斯·紹斯:“《教育與新人》是一部充滿了挑戰陸思想的精深著作。特別是‘教師角色’一章,很可能成為我們專業文獻中的經典。在這樣一個思維和行動都有著激進傾向的時代里,人們需要這樣一本書來重建一種平衡。”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袁桂林:“巴格萊在《教育與新人》中引證了培根、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瓦特、哥白尼、達爾文、愛丁頓等一大批哲學家、科學家的思想與業績,他還大量引用了當時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最新成就,這些都使《教育與新人》增添了光輝,可以說《教育與新人》是20世紀外國教育史上最有價值的名著之一。”

作者簡介

威廉姆·巴格萊(Willianm Chandler Bagley)於1874年3月15日生於底特律。他在密執安農業學院時期對教育開始有了濃厚的興趣。巴格萊在康奈爾大學跟隨國際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拉德福·蒂切納(Edward Bradford Tichener)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蒙塔納州成為狄隆公共學校制度的學監。這期間撰寫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教育過程》(1905)。1905年擔任紐約州立奧斯威戈師範學校校長並撰寫了另外兩本書:《課堂管理》(1907)和《教學技術》(1911年與人合著)。1908年至1917年巴格萊在伊利諾伊大學工作,並創辦了教育學院。在那裡,他撰寫了《教育與新人》(1934)。1946年7月1日上午,正在紐約的寓所為《師範學院學刊》寫特約社論的巴格萊因突發心臟病而逝世,享年7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