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不贊成祖父母取代父母教育孫子輩

“爺爺奶奶們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往往很嚴格,但是對於孫子孫女,卻很難做到像教育孩子的父母那樣嚴格,溺愛幾乎是通病。 國內不少知名的教育專家也不贊成祖父母取代年輕父母隔代教育孫子孫女的方式。 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家博士袁愛玲認為,祖輩們往往對孩子的生活實行“全方位服務”。

2001年夏,北京市第11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7次會議全票通過的《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這是全國第一部關於學前教育的地方法規。在這部條例里,把人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齡從過去的3歲上推到呱呱墜地之時的0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布魯姆追蹤1523名嬰幼兒成長達20年,最終得出國際公認的結論:如果以17歲智力成熟作為100%的話,50%的智力是在4歲以前獲得的。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認識到,0到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間段,對人的一生髮展至關重要,其中3歲前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孩子上國小乃至中學時出現的偏差都可以追溯到學前。
有些父母認為,祖父母經驗豐富,社會閱歷足,管孩子應該沒問題!其實長輩們照料孩子也有弊病,最大的弊病是溺愛。“爺爺奶奶們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往往很嚴格,但是對於孫子孫女,卻很難做到像教育孩子的父母那樣嚴格,溺愛幾乎是通病。”林女士在兒子6歲時把孩子接回到自己身邊,但她兒子已養成的任性的性格讓她大傷腦筋。
祖輩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年輕的父母可以像祖父母請教一些育兒經驗,但年輕一代多數要比祖父母文化程度高,卻因為圖方便或是怕疲勞而捨棄了自身的文化優勢,轉而讓祖父母輩甚至保姆擔當起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職責,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來說,實在不是好的方法。
國內不少知名的教育專家也不贊成祖父母取代年輕父母隔代教育孫子孫女的方式。北師大親職教育專家趙忠心認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老人,由於歷史的局限,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往往跟不上信息社會的進步,而兒女們思維要超前許多。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家博士袁愛玲認為,祖輩們往往對孩子的生活實行“全方位服務”。在由老人搭建的“溫室”里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獨立性、專橫跋扈、生活意志薄弱等弱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