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盒子”

“盒子”製作複雜,內容繁多,技藝精妙。 盒子一般分成4至5層,最多可分為9層,每層高約5米,裡面的故事人物各自配套。 俗話說“紙里包不住火”,“盒子”卻正是一堆“紙包火”。

放盒子
“盒子”又叫 “花盒”, 是由民間藝人高手專門扎制和編織成的大型煙花。是一種焰火與造型的結合,也就是一種焰火戲。和打到高空的焰火相比,盒子是用焰火開在地面上的藥發傀儡故事,是一種煙花藝術,距《清朝的雜技與遊藝》記載,盒子之制,大小方圓不一,大架式高懸,一盒三層,一層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層為鴿雀無數群飛,取放生之意;三層為四小兒擊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首。每個盒中包含許多小的花彩,人物花鳥無所不有。
“盒子”製作複雜,內容繁多,技藝精妙。其技藝大體包括“盒子”編扎、“故事”單扎、“引線”捻制、“隔火”設計、“故事”安裝、“花盒”燃放等諸多工藝和技藝。盒子一般分成4至5層,最多可分為9層,每層高約5米,裡面的故事人物各自配套。那都是用剪刀剪出來的紙制的各種人物形象、風景形象等。盒子摺疊起來,只有一尺多,將幾層同時展開來卻有20余米高。每一層裡面都有縱橫的蘆葦棍兒,上面配以各自的一套圖像;安置有若干各類藥捻兒,也就是用金屬絲密粘火藥,這些藥捻兒按照燃燒時所需要的時間,被設計成長短不一。將藥線煙火編排好後,小心翼翼地放入盒子裡。每一層的每套圖像,都要接通幾百個藥捻兒。整個盒子需要接通上千根藥捻兒。這些藥捻在燃放盒子時,在規定好的時間裡,依次互相引燃,帶動並烘托人物、風景等,上演一出又一齣好戲。假使接錯其中任何一個根,燃放時整個盒子即瞬間燒毀。俗話說“紙里包不住火”,“盒子”卻正是一堆“紙包火”。
放“盒子”時將盒子燈高高吊起,點燃燈底藥捻,它在夜空中閃閃發光,一幕幕地閃爍出一套套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美麗圖案和一串串閃光的字幕。其圖案、字幕樣式繁多,圖案以《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聊齋志異》和《紅樓夢》里的人物故事為內容。由於製作精巧,內容豐富,情節連貫,觀燈就象看連環畫一樣,有靜、有動、有聲、有光,燃燒著緩慢地從高空中飄落,變幻莫測,真是巧奪天工之妙。
時至今日過去比較普遍的盒子如今大部分都已經失傳,據調查以北方地區只有河北雙堂上傳承有序,但其精彩部分也已有部分失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