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

改作 ,拼音gǎi zuò ,注音ㄍㄞˇ ㄗㄨㄛˋ ,釋義重製;另制。出自《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詞目】改作
【拼音】gǎi zuò
【注音】ㄍㄞˇ ㄗㄨㄛˋ
【釋義】
(1).重製;另制。《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清 劉大櫆 《李節婦傳》:“衣敝則為改作。”
(2).更改;變更。《論語·先進》:“ 魯 人為長府。 閔子騫 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君子之道,樂因循而重改作。” 唐 白居易 《議百司食利錢》:“弊既滋深,法宜改作。”《續資治通鑑·宋哲宗元符三年》:“ 京 ( 蔡京 )好大喜功,銳於改作,若果大用,必變亂舊政。”
(3).改成。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偃曝》:“ 孟浩然 :‘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鏇。’偃曝,謂偃臥曝背也……今刻 孟 詩,不知其出處,改作‘掩曝’,可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明明借我的一萬銀子,硬改作一百。”1989年《睢縣誌·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曾改作縣第二機械廠宿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