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雷電於9天:富蘭克林的故事

攫雷電於9天:富蘭克林的故事

《攫雷電於9天:富蘭克林的故事》內容簡介:曾經著名的“費城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辭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構想,由此而製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他還是物理學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

內容簡介

班傑明·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

《攫雷電於9天:富蘭克林的故事》編輯推薦: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偉大領袖。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圖書目錄

風箏實驗
大家庭中的幼子
不翼而飛的石塊
少年學徒
“偷”來的書夜裡讀
繆斯夢的破滅
誰是“多古德夫人”?
遠走高飛
費城奇緣
誤走英倫
事業起步
蒸蒸日上
從事公益事業
開墾電學荒地
馳騁科學領域
新大陸的使者

序言

放眼21世紀,科學技術將以無法想像的速度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將全面崛起,國際競爭與合作將出現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廣泛的局面。在嚴峻的挑戰面前,中華民族靠什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體、能、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學生屆時就要肩負起民族強盛的歷史使命。為此,我們的知識界、出版界都應責無旁貸地多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養料。廣東教育出版社在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出版了《邁向21世紀科普叢書》等許多優秀的青少年讀物。現在,一套大型的向廣大青少年傳播世界科學技術史知識的科普讀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叢書》又由該社出版面世了。
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和溫州師範學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的同志們撰寫的這套叢書,以世界五千年科學技術史為經,以各時代傑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創新活動為緯,勾畫了世界科技發展的生動圖景。作者著力於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通過故事來講述科學發現的真實歷史條件和科學工作的艱苦性,反映科學家們獨立思考、敢於懷疑、勇於創新、百折不撓、求真唯實的科學精神和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寶貴的協作、友愛、寬容的人文精神;讓青少年讀者從科學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學大師們的智慧、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啟迪;從有關人類重大科技活動的故事中,引起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密切關注,全面地理解科學,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在知識經濟時代理智地對待科學、對待社會、對待人生。閱讀這套叢書是對課本的很好補充,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理想讀物。
讀史使人明智。在古代,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國的科技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產生過張衡、張仲景、祖沖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這樣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家。而在近現代,中國具有世界級影響的科學家並不多,與我們這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並不相稱,與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相比較,在總體上我國的科技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當今世界各國都把科學技術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把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當做提高創新能力的戰略方針。我國也不失時機地確立了科技興國戰略,確立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創新人才的戰略決策。黨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比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需要一代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我真誠地希望這套叢書能激發青少年愛祖國、愛科學的熱情,樹立起獻身科技事業的信念,努力拚搏,勇攀高峰,爭當新世紀的優秀科技創新人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