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街福

攔街福

攔街福流行於浙江溫州等地,溫州城內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現在的攔街福都在溫州城內的錦江路一帶進行了,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圖)攔街福攔街福
“攔街祈福”的傳統盛景今春將再現。溫州市區錦江路攔街福活動主街區,將於2009年農曆二月初一(2月25日)迎來踩街儀式,這一“開街”時間與傳統相契,活動也更富古味新韻。

歷史傳統

(圖)攔街福攔街福
“攔街福”習俗於清代已在溫州民間各地盛行。 1952年溫州城鄉物資交流會時,曾舉行類此文娛活動,為時三大不稱“攔街福”。
“春末賽神,日攔街福,士女夜遊,笙簧夾道”,史料記載,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府前街止,溫州主要街道依次舉行攔街春祈取福。活動時街頭巷尾家家擺出祭桌,戲台連連管弦競作,花卉、古玩、土特產品琳琅滿目,臨街店鋪還備足貨物通宵經營,成為集合民間信仰、文化娛樂、商貿活動的盛大民俗。2002年、2005年在五馬街區和世紀廣場南首錦江路兩度重現“新攔街福”,探索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民俗結合。

主題特點

(圖)攔街福攔街福
“攔街福”凸顯“傳承文明文化興市”主題,在時空布局與活動內容方面均致力將“傳統”做出新韻味。活動陣地採取三大場地、多館聯動格局,除了博物館與科技館之間400餘米長的仿古街區之外,還增加了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的文化體驗活動,以及文化用品市場文化產品展示活動。

主要內容

(圖)攔街福攔街福
“2009·攔街福”活動從2月25日至3月8日為期近半個月,東西門外大壽桃、全街彩幔花竹門、鐘鼓樓下吆喝聲、百戲橫陳斗台忙、風味小吃花色全、老街牌坊名人多、三十六行齊亮相、百工技藝贊不絕。
如此豐富的民俗場景將亮相攔街福。其中15米高的仿真鐘樓,西洋鏡,集合小擺設、抬豬、壽桃山等多種景觀的30餘米“擺看街”,餛飩擔、豌豆芽傳統吆喝等都是首次引入,令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民間風俗、民間戲曲等傳統項目更具古味,仿古街也更有“市井”氣息。此外,鞋服、打火機等特色產業
溫州名購”展示購物區,京、甌、昆、越、道情、鼓詞及歌舞文藝70多場演出,多場展覽、知識講座、免費電影等項目則將傳統“攔街福”娛人、商貿等功能與現代文化產業、觀光旅遊更緊密結合,也讓現代市民體驗“吃吃嬉嬉眙眙戲”的趣味。
“攔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壽桃最為精奇、米制壽桃高齊屋檐,闊跨街面。上置《西遊記》、《水滸》、《三國》各米塑人物數達幾百個,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狀如亭系由數十萬顆彩珠紮成、囤上構織戲曲人物、龍鳳和各種圖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活動淵源

(圖)“攔街福”出遊地圖“攔街福”出遊地圖
攔街福活動從市區康樂坊開始,取意“康泰歡樂”。清晨,騎街搭起花門竹,結上紅彩,掛起精美絕侖的珠燈。街頭豎起一對高燈,一對頭牌。頭牌上刻著大字,一邊是“閭里康寧”,一邊是“春祈良願”。街尾搭起高台,上供福禮,並陳列糕點。從街頭到巷尾,家家擺出祭桌,放上雞、鴨、鵝或其他山珍海味,作為祀品。
街道兩旁搭了許多戲台曲藝、戲劇類節目精彩紛呈。台上管弦競作、鑼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如遇上戲台相對或左右並列的戲班同時演出,為了爭取更多的觀眾,各自以最拿手的好戲互比高低,稱之為“斗台”。沿街還有滾龍燈、舞獅子、踏高蹺、藤牌陣等大型表演,其所到之處,無不人潮湧動,一片歡騰。 攔街福期間,街上百花爭艷鬥奇,古玩琳琅滿目。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堆花大壽桃,立於一木架上,高齊屋檐,橫跨街面。
旁綴無數小壽桃,分多層依次排列,形如牌坊,還裝飾著兩百多個米塑戲曲人物以及鳥獸、彩燈、花卉等,叫人目不暇接。 有經驗的商家會在攔街福到來之前備足貨物:南北貨、土特產、棉布綢緞、日用百貨、文房四寶、竹木農具應有盡有。
為了吸引顧客,商人們還苦心布置門面:有的在臨街樓中暗設木櫃,用銅管引水上行,在燈幔下設一鰲頭(或龍頭)噴水;有的特製宮燈懸謎征射;有的擺上新奇的遊藝供人遊覽;還有大放焰火引人注目,而且通宵達旦經營,方便顧客。就是那些未輪到攔街福的街巷店鋪也耐不住性子,提前大辦夜市,使市面漸趨繁榮。還有許多流動攤販,遍布街頭巷尾,各種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如湯圓餛飩燒餅、油卵、燈盞糕、豬油糕、魚丸面豬髒粉以及孩子們喜愛的棉花糖糖人兒、米人兒等花色品種。初期的攔街福是一種單純的信仰民俗,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春祈、禳災、求吉的民間信仰功能,拓展為民間信仰、文化娛樂、商貿活動相結合的複合性民俗活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