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紙遊戲

撕紙遊戲

撕紙遊戲是一種創新遊戲。為了說明我們平時的溝通過程中,經常使用單向的溝通方式,結果聽者總是見仁見智,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執行,通常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但使用了雙向溝通之後,又會怎樣呢,差異依然存在,雖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溝通過程的複雜性。所以什麼方法是最好的?作為溝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及環境而定。

具體訓練

形式: 人數不限類型:溝通技術時間:5-10分鐘

材料和道具:A4複印紙(必須保證每人兩張)

場地: 室內

遊戲目的:

操作程式:

1、請輔助人員給所有的學員發一張紙,按照培訓師的指令去做,任何學員都不能發聲(可以要求學員閉上眼睛)。

2、培訓師引導學員將紙對摺一下,然後再對摺一下,在右上角撕去一個角,然後轉動180度,再將手中所拿紙的左上角撕去,然後把紙打開。培訓師會發現各種不同的答案,有很多學員的圖形和培訓師所折的圖形是不相同的。

3、再發給所有學員一張紙,重複做上面的動作,只不過這次允許學員在做的過程中可以向培訓師發問,並提出自己的一些疑問及不清楚的地方。

譬如問清楚對摺是橫折還是豎折,折過後的開口朝哪個方向等。

在此基礎上做完所有的全過程,然後要求隊員將紙打開。

將培訓師手中的紙所打開的圖形與隊員手中的圖形作比照,會發現圖形不一致的現象還是有存在,只不過較上次少了許多。

4、引導學員探詢結果不一致的原因。

有關討論:

1、完成第一步之後可以問大家,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不同的結果?

可能答案:

第一次是因為學員不許問問題,所有的信息都是培訓師傳送給我們,因而是單向溝通。

在單向溝通的過程中最容易發生溝通的不足,產生誤差。

培訓師雖然說得很清楚,但學員未必都聽到了;或者即使是聽到了,但也未必是聽懂了,所以呈現的結果會很不一致。

2、完成第二步之後又問大家,為什麼還會有誤差?

可能答案/總結歸納:

第二次時允許學員在遊戲的過程中提問,這較以前是進步了,即是雙向的溝通。

但有部分學員仍然會出現與培訓師不一致的地方,是因為學員沒有抓住關鍵點的信息,譬如說對摺後開口朝哪個方向等。

也就是說在溝通的過程中,無論是信息的發布者還是信息的接受者都要把握好關鍵的信息。任何溝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絕對的,這也印證了“溝通無極限”的道理。

它依賴於溝通者雙方彼此的了解,溝通環境的限制等,溝通是意義轉換的過程。

練習撕紙

拿出報紙,媽媽和幼兒一起撕,比一比誰撕得短,滲透長與短的概念於具體形象之中。撕的過程中讓幼兒傾聽撕的聲音,聽完之後,母親和幼兒模仿紙的聲音。引導幼兒發現快撕與慢撕的聲音差異。但媽媽要告訴幼兒這些紙都是已經看過的報紙,沒有用了,所以可以用來給寶寶做撕紙的遊戲。但是,寶寶的故事書並不是看了一遍就沒有用了,上面有精美的圖案,這些圖畫有欣賞價值,看了一遍還可以再看。想要撕的話,一定要讓爸爸或媽媽給寶寶找紙來撕。撕紙遊戲還可以培養寶寶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撕紙遊戲還可以培養寶寶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