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問人生

清代的作者納蘭性德納通過填寫摸魚兒·問人生的詞,表示對座師蔡德清先生此番被迫回歸故里,受了不白之冤的以示同情和寬慰,。在篇中在慰藉座師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

概況

【作品名稱】摸魚兒·問人生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①。

問人生②、頭白京國,算來何事消得。不如罨畫清溪上③,蓑笠扁舟一隻。人不識,且笑煮、鱸魚趁著蓴絲碧。無端酸鼻④,向岐路消魂,征輪驛騎斷雁西風急。 英雄輩,事業東西南北。臨風因甚泣⑤。酬知有願頻揮手⑥,零雨淒其此日。休太息,須信道⑦、諸公袞袞皆虛擲。年來蹤跡。有多少雄心,幾翻惡夢,淚點霜華⑧織。

注釋

①座主,科舉考試之主考官、總裁官,亦稱座師。蔡先生,蔡啟僔(I619--1683},字石公,號昆陽,浙江德清人。康熙十年辛亥(1671)納蘭舉順天鄉試。時徐乾學與蔡啟博為主考官。後於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科時,徐蔡二人以“副榜未取漢軍卷”而被削職。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蔡先生回歸故里,納蘭填此以贈。 

②問人生二句:謂人生在世,算來有何事值得於京城裡熬白了頭!京國,京城,此指北京。消得,值得。

③不如四句:此為慰藉之語。意謂不如歸隱江湖,知足保和,閒適自樂。罨畫,色彩鮮明之圖畫,這裡形容蔡先生家鄉之美麗如畫。鱸魚、蓴絲,用南朝張季鷹之典。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謂:“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椽,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以此典喻思鄉賦歸之意。

④無端三句:謂事出無端,令人悲痛欲泣,在這臨分別的時刻,又偏是西風淒緊,孤雁南飛。征輪驛騎,行人所乘之車輪與驟馬,代指蔡先生之將去。

⑥臨風因泣:迎風而泣下。杜甫《與嚴二郎奉禮別》:“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⑥酬知二句:意謂當此臨歧分別之日,正細雨濛濛,唯有頻頻揮手以酬知己了。零雨,慢而細的小雨。

⑦須信句: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此處謂要知道那些袞袞諸公雖很得意,但其所得都是身外浮名,虛擲歲月。

⑧霜華:謂白髮。

賞析

納蘭性德的座師蔡德清先生此番被迫回歸故里,可以說是受了不白之冤的。作為弟子除了填此以示同情和寬慰之外,也只能徒喚奈何了。但此篇中在慰藉座師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故篇中感慨良多。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