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泥泡

孩子們選這時玩摔泥泡的遊戲,原因有兩個,一是大坑裡有水,大坑周邊有土,和泥方便。 摔泥泡之前,一定要把泥和好,反覆搓捏,使其具有一定的韌性。 摔泥泡,需要的不僅僅是蠻大力氣,還需要把握好摔的角度和力度,對動作進行適當控制。

簡介

摔泥泡,是早年孩子們在屯頭大坑洗澡時附帶著玩的一種遊戲,也是鄉村間兒童常見聚在一起的最開心的簡便玩法。現在想起或與哥們聊起來,這些有趣的娛樂活動,也算是體育比賽吧,仍十分浪漫好玩。

事例

孩子們選這時玩摔泥泡的遊戲,原因有兩個,一是大坑裡有水,大坑周邊有土,和泥方便。二是玩的過程中,可以淋漓盡致,因為大家彼此“赤誠相見”,所以不用顧忌身上、臉上、頭髮上“嘣”泥水。當然,有些小姐妹也不顧一切地參與進來,一決高下。即便是弄得面目全非,特別狼狽,跳到水裡再洗個澡也就平安無事,回到家裡也不會招來一頓臭罵。
摔泥泡之前,一定要把泥和好,反覆搓捏,使其具有一定的韌性。兩個人玩時,要將泥巴做成一個圓形,下面像窩頭一樣做一個洞,洞越大越好,上面的蓋則越薄越好。實際上這才是個技術活,一般孩子都掌握不好。開摔之前,要把做好的泥泡舉起來對著陽光給對方仔細看看,並要大聲地向對方發問:“泥泡泥泡漏不漏?”對方看過之後(看看有沒有窟窿,有沒有眼兒),大聲地回答:“不漏!”便可以開摔了。

技巧

摔泥泡,需要的不僅僅是蠻大力氣,還需要把握好摔的角度和力度,對動作進行適當控制。否則,泥泡在向下摔的過程中極可能發生車歪變形,摔在地上時也會“啞火”而變成一攤牛屎餅……惹得小夥伴一陣哄然大笑。做得好的泥泡,泥巴和的不軟不硬,泥窩的大小深淺適中。尤其是上面的蓋做得很薄,但沒有塌陷感。摔泥泡的時候要洞口朝下,朝著一塊平整的木板或平坦的硬地上猛地用力摔。如果力量大小正好、角度適中,泥泡在接觸地面的一瞬間,洞口內的空氣就會強力衝破上面的薄泥層,而發出好大一聲“膨”的聲響,薄泥層就會被氣流衝破,甚至飛出一些碎泥片,從而在泥泡的頂端留下一個窟窿,窟窿多大,對方就要乖乖地用多少黃泥給填上。這個環節,是成功者最得意的快樂時候。
最後,誰的黃泥給人家補沒了,誰就算輸了。另外的孩子就可以歡天喜地,慶祝勝利,那種快活的心情往往持續很久,有的場面也會跟隨一輩子。遊戲的樂趣在於比試手法與力量,也是一種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方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